如何看待公立医院薪酬改革?

早该改革了,只是根本落实不到实处,依然拿那么点钱,医生付出的很多,收入却不成比例,本科硕士规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回头一看人家高中同学别的专业的都已成中层,自己30岁了才刚工作,人家房子都不止一套了,自己还买不起一套房子,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还要啃老,卫计委看看医生的工作强度和状态,哪个不是硬撑着,身体透支,长期熬夜,节假日白班夜班,无年假,大家都看得到,竟然还有人说风凉话,对医生各种污蔑不理解,哪个行业都有个别不好的人,跟职业无关,不要以偏概全,全部否定或全部赞扬,医生有好有坏,老师也有好有坏,农民为了生计也有好有坏,没有必要互相喷,在你生病时是医生在为你操心,加班加点为你治疗,而你交进医院的钱并不是进了为你治疗的医生的口袋,药价和费用是国家定的,不是医生定的,这个看病贵,医生不背锅,钱也不是交给了一线的医生,所以不用感恩,但求理解,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辛酸。

如何看待公立医院实行聘用制?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我国最初的公立医院是全部定编定岗的事业单位,后来到了改革开放后,公立医院相继经历了全额编制、差额编制、自收自支三种混合用人制度阶段,直到如今,将公立医院定性为二类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实行差额编制财政保障。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公立医院的编制开始紧张,逐步形成了如今编制与聘用共存的局面,并向聘用制为主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看待公立医院实行聘用制呢?或者说公立医院实行聘用制的原因是什么呢?分述如下。聘用制是改革初期公立医院引入竞争的需要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情形下,我国医院是完完全全的一类事业单位,不能收费的,所以医院全员定编定岗。但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情形下,凡是都讲究效率,这种定编定岗制,工作效率明显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所以,公立医院提出实行聘用制的初衷是搞活公立医院,引入竞争机制。聘用制是改革中期公立医院发展壮大的需要后来,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国外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引入内地,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得以迅速提升。国民对医疗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国医疗市场迅速膨胀,并以几何数量的速度倍增,导致公立医院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但是同时,公立医院机构改革又紧锣密鼓地进行,其核心之一就是减少核定编制,以减少财政保障支出负担。

所以,公立医院在发展壮大和减少编制的双重压力下,选择了聘用制。聘用制是公立医院适应深化医改的需要时间又到了2010年以后,公立医院经过10年的发展,国家尝到了减少财政编制,扩大聘用制的甜头;医院也逐步适应了聘用制的用人制度,这十年中,每一阶段国家推出新的医改政策中,都会包含不同形式聘用制的用人制度。截至目前,公立医院的用人制度包含:在编人员、周转池待编人员、人才中心人事代理、社会人事代理、医院人事代理、科室人事代理等等,其中除有编人员以外,都属于聘用制合同。

并且,今后聘用制将成为公立医院用人制度的主要形式。总结:公立医院实行聘用制有以下3个原因:一是改革初期引入竞争需要;二是改革中期医院发展需要;三是如今适应深化医改需要。但聘用制将成为公立医院的主流。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如何看待取消高校及医院的事业编制?

国家制定高校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但仍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其目的是促使高校和医院自主发展,促使人才交流。现在的高校和医院行政化色彩愈演愈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队伍庞大,是财政的一大包袱,一线教师和临床的医护人员和他们同工同酬是不合理的,不利于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事业编制取消后,高校、医院可以精简不必要的行政编制,清退不必要的闲杂人员。

教师或医护人员除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可以到社会上兼职,一方面增加经济收入,一方面促使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取消事业编制,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恐慌,这不必担心。单位不会让每个人下岗的,没岗位的会让你离职培训,提升自己,会促使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样你才会站稳脚跟。

如何看待事业单位改革?改革后的人员如何去留?

按照国务院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安排,到2020年要建立起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因此,目前各地都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的分类,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运输管理处、地方海事局、公路管理处等,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如报社、文印站等,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

小雷认为,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件好事,它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以来政事不分的情况,收回和整合行政职能,并将自主创收的单位分离,实现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改革以后,不同事业单位的人员安置情况也有所不同。对于大部分的在编人员,本次改革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一部分人员还能够从中受益,由事业编制转为行政编制。但还有一部分人员因为所在单位转企,将会失去事业编制,转为企业人员。

怎么看待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

首先,“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根据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规定,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编制是没有错误,但《方案》还明确规定,保留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属性”。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依然是事业单位,只不过是将以前使用的编制全部回收,由高校和公立医院自行按需求和岗位,设定编制,聘用人员,只需要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进行备案即可。

也就是,取消了正式的编制使用,由单位自行核定编制,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高校改革在北京部分院校试点,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从天津泰达医院开始启动,陕西省最早试点,甘肃、福建等随后也相继展开改革试点工作。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推进,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将全面落实机构改革工作。曾有试点意见提出,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原来使用编制的人员继续使用编制,直到自然减员,即退休或者调离。

而新进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不再使用编制。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其实与机构改革精神不符,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很快就没有了下文。从已经开始实施试点工作的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来看,取消编制使用,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管理,已经成为改革的主题。单位仍然保留事业单位属性,由国家和地方财政保证其公立属性,继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强管理与监督,确保医疗保障公益属性的发挥。

由高校和医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行业的竞争和主观能动性,根据单位需要,合理设置岗位,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竞争竞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将工作重点和考核、薪酬分配重点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行业竞争性强、风险高任务重的岗位倾斜,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强化竞争意识,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打破过去“大锅饭”机制,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消除庸医混饭吃的土壤,真正突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作用,真正实现收入与能力挂钩,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和活力,盘活公立医院生产经营的主动性,真正让老百姓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


文章TAG:如何看待医院人事改革  人事改革掷地有声  如何  如何看待  看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