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做为教师,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因此,教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阐述的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事实依据,都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便是对学生不负责任,有误人子弟之嫌。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文革期间,相传在偏远农村的一所中学里,一位民办教师在执教毛泽东的词《念奴娇·鸟儿问答》时,一名学生突然当堂发问:“老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为什么说‘不须放屁’?”由于备课时这位老师没有查阅相关资料,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但又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只好胡乱答道:“苏联地处寒冷的北方,土豆虽然烧熟了,如果再加上牛肉,牛肉一定煮不熟,人吃了这样饭就会放屁,所以在公众场合,人要强忍着‘不须放屁’,以免影响自己的形象。

”学生点头称“是”。这样的解释让人啼笑皆非!正确的解释应该是,1964年4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问匈牙利时,在一次演讲中说“福利共产主义”应该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这种“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后来成为“苏修”的代名词,“不须放屁”是毛主席给予“苏修”的愤怒讽刺。知识就是真理,对待知识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真理的态度。

教师要像孔子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谓知也”,对于不知道的知识,教师要实事求是,敢于说:“我不知道!”,然后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直至弄清事实的真相。因为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圣人,教师被学生问倒,一方面说明学生的提问有深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备课时考虑不周。教师回答“不知道”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形象,而且当事实的真相弄清楚后,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对于上面例子中的那位老师,他完全可以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备课时被我疏忽了,谢谢您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课下我们共同查找资料研究一下,看一看这两句话到底什么意思。”这样一来,既对学生的提问作出了肯定,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岂不两全其美?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黄帝内经》有没有可能是超前文明的产物,现在的只是古人流传下来更适合他们阅读的?

看了评论区,发现很多网友对《黄帝內经》不甚了了,有的为黑而黑,有的放之无的。看來普及中医理论知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大课题。一,《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巨著《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81篇,合162篇。但遗失众多,至宋代增补,仍是残本。我们今天看到的仍缺少一些篇章。如《素问》书中第72篇《剌法》,第73篇《本病》,只有篇名没有内容。

《灵枢》原來只剩残本,北宋时期,高丽献來《黃帝针经》,宋哲宗随即下诏颁发天下。南宋御医史崧将家藏的9卷《灵枢》合并校正刊行,成为我国保存最早版本的《灵枢》。《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糸。《素问》包括人体生理,心理,病理及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身体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剌法及治疗原则。

可以说是中医学一部百科全书。二,《黄帝内经》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和自然是有机统一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人受自然的制约,也能适应自然。除了外在自然因素之外,人体内在心身是统一的。五脏六腑,肌肤毫毛,五官九窍等,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所以,“有诸内必形外”,“心有余则笑不休,心不足则悲哉”。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人体脏腑经络。认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并具体介绍五脏六腑各自功能,说明人的吸呼,循环,消化,排泄,生殖都与之有关。《黄帝内经》还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对人体生命辨证看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三,《黄帝内经》大量引用古书智慧《黄帝内经》书名首见《汉书.艺文志》。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态度  文献  以什么态度对待工作  对待文献应该什么态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