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表面光鲜的明星,因为贪财作出损人利己,甚至损害国家的事情。不说远了,就日常生活中,多少朋友、亲人因为财反目成仇,新闻报道中亲兄弟为争遗产闹翻的事情太多了吧。财能激发人的贪欲,最后即使腰缠万贯,却没有亲人朋友,这是“财不护亲”。气不护命气,就是发怒、生气。容易生气的人,气量狭小,而且生气伤肝,更别说那些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霆的人,自己不快活、也让别人不快活。

我们常说“气死了”不是没有道理,这叫“气不护命”。酒色财气虽然上面说了酒色财气的坏处,但并不是说酒色财气完全不可取,因为万事万物都要讲一个度,酒色财气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建立在过度的前提上的。苏东坡曾经跟朋友饮酒到微醺状态时,看到一首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觉得这首诗很有哲理,但是吧,人生在世,如果完全没有酒色财气也不好玩儿,如果因势利导,好好把握其中的度,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于是他提笔和诗:“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饮酒的度是不醉,恋色的度是不迷,取财之度是义,有气之度是自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你看酒色财气,酒色财算是爱好(嗜好),气是一种心态。

孔子《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这两个贤意思一样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论语》第一篇《学而》,完整的句子是这样的: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对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今古两个侧面来评点。01.古人重贤在这句话中,“贤贤易色”的第一个“贤”是动词,有“尊崇,尊敬,尊贤”的意思,第二个“贤”是名词,指贤人,亦即学问修养好的人。

其中的“易”是“改变,转变”的意思,而其中的“色”,并不是宋儒多误解的女色,而是态度,形色。所以“贤贤易色”的完整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人,学问好,道德修养也好,本事很大,我们就应该对其起尊敬之心,应对的态度也应随之改变。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古时候的人,重视一个人道德学问甚于其余。02.今人重钱而在今时今日,我们可以自问一下,在你的身边,在你的所见所闻中,还有没有见到过一个真正的可以称之为贤人的人?我们这个时代,多的是明星,多的是砖家,可真正醉心于学问,致力于道德的,似乎稀如牛角。

我们在追什么?追钱,追名,追利,追一切可能的物质享受,唯独不追的是内心的充实和灵魂的安宁。追来追去,结果如何?全民没有安全感。有钱的人,生怕钱失而复得。没钱的,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去求财。真正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然,这样的世风,无法归罪于具体的个人,或许,上天把我们引到这个时代,背后自有其深意,但愿祂的深意,对于人类来说,是吉祥的,而不是灾难。

如何理解:“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第一部分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贤贤易色”。“贤贤”,前一个“贤”是动词,后一个“贤”是名词,“贤贤”,就是尊重贤德。“易色”,有两种解释,主流的解释,如朱熹、张居正,都将“易”解释为“移”,替换的意思。则“贤贤易色”的意思是,以敬重贤德的心,来替代喜好美色之心。孔子讲“好德如好色”,王阳明启发学生探求自我的时候经常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就像看见美色就喜欢、闻到恶臭就恶心一样,都是自然而分明的反应。把对美色这样本能的爱,替换为对贤德的分明的爱。第二部分第二种解释,“易”,是平易,不重视。贤贤易色,是指对自己的妻子,重贤德,而不重容貌。因为下文是讲对父母,对君王,对朋友,都是讲人伦。所以第一句先讲对妻子,比较具体,也是由近及远,层层递进。

第一种解释比较空泛,不具体。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解释。“事父母能竭其力”,孝敬父母,不遗余力。“事君能致其身”。“致其身”,就是把自己这一百多斤交出去了,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再麻烦,再艰巨,也不退缩;再患难,再危险,也不逃避。“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朋友交往,守信用。实际上轻于许诺者多,能守信做到的少。

要与朋友说的都是着实的话,自己说过的话,不管多久,都不忘记,始终信守承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以上四件,他虽自谦说他没学习过,没什么学问,我也说他已经有学问了。第三部分这和前面讲的是一个道理,人伦品格是大本,读书学习是末技。《论语》第一篇《学而》,讲学习,但孔子反反复复讲你别着急读书学习,而是要读生活,读事,读人伦大本,读日用常行。

 9/9   首页 上一页 7 8 9 下一页

文章TAG:贤贤易色之色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贤贤易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