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晋两国正处在联合双赢的蜜月期时,郑人凭借什么来离间他们?不管如何,如今郑国的命运就系于烛之武一人身上了。当晚,郑人趁夜色偷偷将烛之武放下城墙,把他送到了秦国大营……。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显得极为坦率,开口就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人知道迟早必将亡国。如果郑国灭亡有益于秦国,那么就有劳君王属下将士了!然而,跨国去占领边鄙之地,君王您也知道有多困难,怎么还会灭郑国以伴邻国?邻国厚实了,君王您的国家可就单薄了!”从秦国到郑国,其间不但隔有晋国,还隔着周王畿。

即便秦、晋两国商议好,在灭郑之后共分其地,郑国土地也无法与秦国相连。因此,秦人想占有郑国土地,原本就困难重重。反倒是晋国,因为拥有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大量土地,前几年刚刚与郑国成为邻国。一旦灭亡了郑国,晋人可以轻松地来往于郑地。如此而言,灭亡郑国对谁有利,不就显而易见了吗?烛之武提及这点,是提醒秦穆公认清这一现实。

然而,要让秦穆公放弃灭郑,就得先给他许诺一些好处。因此,烛之武接着提出了有利于秦国的另一选项:“如能放过郑国,作为秦国在东道接待的主人,那么在秦国使者往来经过时,遇到资粮不济时郑人就可供给,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害!”如果郑国不灭,郑人就承诺向秦国进贡,对秦穆公来说这是一项无风险的收益。不过,此时秦、晋正处蜜月期,秦穆公或许还不相信晋文公会独吞灭郑之利。

为彻底说服秦穆公,烛之武寄出了杀手锏:“君王您曾经给晋国许多恩惠,晋人也许诺将焦(今河南三门峡西郊)、瑕(今河南灵宝西北)给您作为报答;可晋人早上刚渡河,晚上就在这两地修筑城墙来防范秦国了!晋人哪有满足的时候?既然他们向东夺得了郑地,将来必然会向西扩张;如此一来,不攻打秦国,将从何处取地?请君王您仔细地考虑一下吧!”这番话道出了秦、晋是一对天然战略对手的现实——无论秦穆公对晋人再怎么好,两国都在战略利益上存在必然的冲突:秦要想东扩,就必然要过晋;晋国当前的扩张空间,不是向西就是向北,秦国终将成为晋人未来的目标。

况且晋人向来崇尚权变——晋惠公当年答应送秦焦、瑕之地,一回国就反悔——这就是前车之鉴。当战略利益出现冲突之时,晋文公会不会是另一个晋惠公?在烛之武的循循诱导之下,秦穆公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彻底突破,当场答应撤军。不但如此,为防止晋军继续攻城,秦穆公还留下一支军队来协助郑人防守!郑国虽已堕落,但毕竟实力犹存。

单凭晋国想攻破郑国都城,实力仍显远远不够。因此,在秦穆公撤军之后,晋文公也不得不主动撤军了。趁着晋人泄气之际,郑人又赶紧主动向晋文公示好,迎回公子兰来作太子,顺便向他求和。公子兰是郑文公之子,早年间被郑文公赶走而逃到了晋国,深得晋文公喜爱。现在郑人将公子兰迎回来做太子,也就意味着郑人从此投向了晋国阵营——晋文公还能不顺势走下台阶?所以,秦军撤退后,实力不济的晋文公也被迫答应了郑人求和。

从整个过程可见,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师是化解郑国这次危机的关键一步;如果秦穆公不退师,郑国即便想求和,势必将付出极为巨大的代价,甚至还有可能灭国。烛之武的厉害之处在于,面对处在蜜月期的秦、晋二国,他能深入地分析利害得失,诱导秦穆公意识到灭亡郑国对秦国不利,最终成功地分化了秦、晋同盟。要做到这点,不光需要勇气,还需要足够的智慧,以及深入地去了解秦、晋二国隐含的矛盾与利益冲突。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从烛  烛之武  武学  反思  教学  从烛之武学到了什么  烛之武教学反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