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果全面反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是我国一笔极其重要的文化财富。04荐书者:徐苏斌《华夏意匠》作者:李允鉌本书作者李允鉌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博览中外建筑经典,验证了中国古代存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建筑与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华夏意匠》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书中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一位学者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驳斥了少数西方人傲慢、狭隘的片面学术观点与某些中国“学者”缺乏民族自信的西化倾向,从根本上修正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谬误与偏见,打消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模糊认识,从而全面解决了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认识与评价问题。

05荐书者:青锋《建筑的伦理功能》作者:[美] 卡斯腾·哈里斯本书出自多年前作者与肯特·布鲁默(Kent Bloomer)的一些谈话,他们谈到了建筑,谈到了耶鲁大学的建筑学本科生必修科目以及建筑学教育。在谈话中,他邀作者向他正在客串编辑的一期《建筑教育》杂志投稿。于是作者写一篇简要的、提纲挈领式的短文,标题已然是“建筑的伦理功能”(《建筑教育》杂志,合订本29,1975年第1期第14页)。

十年后作者扩充了该文的内容,但它仍然简短,作者冠之以同一标题(发表在Pescriptions上,编辑为Don Ihde和Hugh J.Silverman[奥尔巴尼:SUNY出版社,1985年],第129~140页)。现在作者是第三次选用这个标题,因为本书表明,该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一直是个挑战,其中“伦理的”(ethical)一词据作者理解与希腊语ethos(精神特质)更相关,而不是通常所指的“ethics”(伦理、道德),如“商业道德”或“医德”时的那种意思:本书中所称的architectual ethics完全不是“建筑道德”的意思。

06荐书者:褚冬竹《达 · 芬奇幽灵》作者:[美] 托比·莱斯特(Toby Lester)大约在1495年,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画下了一幅用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命名的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一个站在一个方形和圆形中具备完美人体比例的男人,这幅画一方面传达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宇宙幻想、神权迷思、宗教灵光,另一方面也昭示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人文主义的日益昌盛,是欧洲黑暗时代到近代文明转换时期的代表之作,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艺复兴典范!本书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即从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的那段时期,以一幅画为钥匙,开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门,为我们展现那个艺术、科学、哲学似乎正合二为一的时代,对于人到底有多少创造性与力量的可能性给予达·芬奇般的展现与解释,也为我们理解文艺复兴甚至整个欧洲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一位德国建筑师镜头里的中国古建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类文献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