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些年来,居民储蓄率持续下滑,引发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现在问题是,银行储户减少、存款也减少了,那这些钱都流到哪里去了呢?首先,,居民储蓄的下滑,是因为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过去我国经济呈现两位数增长,居民收入也同步大幅提升。而现在GDP增速只达到6.4%,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就会下降,收入增速放缓了,存款减少了,这也是很正常的。

同时,现在90后年轻人与其父辈习惯节约存钱不同,每个月拿来的工资,基本上都消费掉了,有的人还信用卡透支消费。在这些年轻人看来,人生苦短,应该及时享乐。而且90后这一代年轻人也越来越不爱存钱,即使有点结余的资金,都放在余额宝里面了。再者,现在居民存钱的越来越少了,一些中年人喜欢买互金理财产品,甚至现在连一些老年人要把银行存款提出来,购买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来对抗通胀。

现在虽然P2P理财在经过几次暴雷之后,参与的人减少了,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很少有违约现象发生,而且收益率也在4-5%之间,所以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成为中老年人青睐。再次,货币基金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规模不断走高,成为居民投资的热门选择。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底货币基金资产规模仍为7.1万亿元,到2018年8月其规模已达8.4万亿元,8个月增长18.31%。

本来货币基金里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银行存款,现在都转到货币基金里。银行存款增速肯定是大幅放缓。最后,高房价也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大幅放缓。自2015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额同比持续处于两位数的高增状态,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也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也就是说,近年来居民家庭把存在银行里储蓄拿出来付了房贷首付,然后再每个月归还房款,已经没有太多的钱再去存银行了。

所以,居民购房除了推高中国社会的负债水平,也是降低储蓄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居民存款的大量流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呢?对此,我们认为有二个:一是,本来较高的居民储蓄率可以为居民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空间和较强的安全边际。而居民储蓄快速减少,居民负债水平骤然上升,这样会加大整个社会的债务的偿还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3年至2017年,家庭债务占GDP比重由33%升至49%。

2018年超过50%以上已没有悬念。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减少,会加大银行的融资成本,目前各种理财产品融资成本至少高出存款2%以上,而这些高出来的成本都要转嫁到实体经济之上。如今的实体经济又主要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获得资金,这会增加实体经济的负担。虽然,居民存款增速在快速下滑,不过也并非没有一点利好消息,监管部门近期一直声称,银行理财产品要打破刚兑,到2020年就要实行不保本不保息,这样有可能使一部分厌恶风险的理财资金再回流到储蓄存款中来。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储蓄额  下降  断崖  余额  余额下降的原因怎么写  储蓄额出现断崖式下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