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人员流动性很大,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每当有人咨询我跳槽问题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一句话:决定跳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公司员工的稳定性,如果员工流失率特别高,这样的企业给多少钱都不能去。否则,一不小心跳槽就成了跳坑。为什么员工流失率高的公司不能去呢?因为这样的公司可能存在四大问题。一,效益不好。公司经营不景气,甚至出现亏损,随之而来的就是降薪,或者是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大家上班不就是为了挣钱吗,谁又不是来当雷锋的。挣不到钱,就会纷纷离职,员工流动性必然比较高。二,文化不好。有的企业家族色彩很浓,老板和老板娘的亲戚遍布公司,整天拉帮结派,争权夺利。公司分成几个派别,每一派都逼着你站队,得罪任何一派,在公司都难以开展工作。人家都是穿黄马褂,作为一个打工的,哪个也惹不起,于是只好躲了。

三,信誉不好。入职前承诺的待遇,入职以后不兑现,巧立名目进行克扣。这样的事在私企很常见。说是年薪十万,今天罚你五百,明天扣你一千,年底绩效考核打分故意压低点,三扣两扣,到手工资与合同工资相差悬殊,于是大家都拍屁股走人了。四,老板不好。还有一个很关键,老板人品不好,这是很多人辞职的重要原因。员工不奢望老板多么尊重自己,但是起码不要侮辱自己。

华为,bat等都在优化,达到35岁年龄,但级别却没到管理层的人员,会出现什么问题?

不如问另一个问题,为什么35岁是最容易被裁员的?因为被裁员的35岁的员工收入较高,而所熟悉的又是一些普遍性的技能。换句话说,他能干的事,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就能干,甚至干的更好。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干劲高,精力好,要求低,这对雇主来说是喜闻乐见的。而35岁员工普遍惰性强,精力不足,要求又多,当然就被比下去了。

不只是员工,部分中层管理者在35岁时也是容易被裁的。雇主心里有杠称,追求的是性价比,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持续增长,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诚然,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考虑股东利益,也能关注到员工利益。但可惜的是,绝大部分企业是做不到的。更勿论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企业从来都不是慈善机构,一定以利润为先。雇佣员工这种行为,在满足了企业获得利润的同时,本身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但最好能记住,对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永远是排在利润之后的。很多人工作到35岁,虽然勤勤恳恳,但每天只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而工资每年都是按部就班的增长的。这样的员工,在企业瘦身时,就容易成为裁员的对象。举个极端的例子。一名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从20岁开始工作,到35岁时,已经工作15年,而该员工工作一年转正后至35岁,技能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假设基础工资不变,一直是3000元,15年后,雇主需要支付6200多元!这对雇主来说是多么不划算的一笔账。因此,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雇主肯定会想方设法,从市场上招一名新员工来替代。以上的例子只是个假想。但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思考:自从工作后,我提升了什么新技能?这些技能是否随着时代改变而不断进步?是否会被新的技术取代?每年读了几本书?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是否能学以致用,给公司创造价值?当一个人拥有其独到的能力、渠道、方法、思维模式等,能不断给企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时,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会是企业的宝贝,只会让企业担心被竞争对手挖走,而不用担心被裁员了。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人员  情况  关于人员不够的情况说明  人员不够出现什么问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