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内阁很牛,权力很大,可以自己看奏折自己批阅,小事直接给办了,不麻烦皇帝,大事把奏折“汇总”一下,拿给皇帝看。甚至他哥哥刘縯不莫名其妙被更始帝刘玄害死,刘秀都不可能有当皇帝的机会。皇帝花钱也是有章法的,不能随心所欲乱花。当时如果王莽不篡位,天下人都会不答应的。

在古代,皇帝的钱都是怎么来的?

在古代,皇帝的钱都是怎么来的

一句话,皇帝的钱是靠封建专制政府的各级官吏层层盘剥而得来的,具体地说,封建帝王自以为天子,君权神授,依功能强大的国家机器(监狱、法庭、警察等)的运转,在各级官僚和衙役的残酷搜刮下,聚住天下民众财富归为己有。衙役下乡挨家挨户收取税收,逼迫百姓交纳各种皇家的赋税.如不能及时上缴或少交,就想法设法地罗织各种罪名,按王法来整治百姓,轻者加税、坐牢,重者杀头,谁敢违反呢?还有专卖!比喻说盐:众所周知,老百姓少了盐无法生存,皇帝深知其理,就把盐从采集、生产到出售垄断起来,“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价格由皇帝定,自然可以一本万利,钱财会滚滚而来。古代远离了我们,历史的尘埃会蒙蔽人的眼睛,苛捐杂税、田赋税收多如牛毛的时代,老百姓纵使倾家荡产也很难完成名目繁多的税务;也正是因为各种眼花缭乱的税务无法完成,而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的现象屡屡发生。所以究其实,皇帝的钱是靠暴力手段抢的,只是这种抢靠制度保护,比流氓、土匪与黑社会抢掠显得文明罢了。

古代的皇帝在国库没钱时为什么不铸钱?

因为古代货币大多是铜钱或者金银,并不是想发行就能发行的,古代的皇帝在国库没钱时一般都是直接加税,比如明末国库空虚时就加收辽饷、剿饷与练饷,合称三饷,但是也有些皇帝选择铸造偷工减料或者是大面额的钱币。汉代的公孙述,王莽时期他起兵割据益州,自立蜀王,就发行了了铁五铢,史学界一度认为这是最早铸造铁钱的记录。

不过后来在西汉一些墓葬里也发现了铁五铢钱,所以铁钱的历史可能更早。铁较铜便宜,所以这其实就是偷工减料发行货币。梁武帝萧衍后来也发行过铁钱,不过他发行铁钱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国库缺钱,而是当时很多人囤积铜钱,加上萧衍好佛,民间也以信佛为风尚,寺庙极多,众多佛像也耗费了大量的铜,所以只能发行铁钱。而到梁元帝萧绎的时候,则创造发行了当十钱,也就是一枚铜钱等于十枚铁钱,开了铸造大面额钱币的先河。

到了北周,周武帝为解决军费问题,发行了相当于五枚五铢钱的“布泉”,之后又铸造了相当于十枚五铢钱的“五行大布”。五行大布和布泉大小、重量相等,唯一改变的不过是币值而已。到周静帝时又发行了“永通万国”,一枚永通万国等于十枚五铢钱,也是为了敛财而已。发行大钱最疯狂的是清朝,咸丰三年,因为军费开支太大,于是清廷决定铸造当十的咸丰元宝和当五十钱的大钱缓解财政危机,随即又增加了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等面额的大钱,咸丰四年,又铸造当五、当十的铁钱。

据统计,当时发行的各种大面额制钱足有50多种,一般都叫做咸丰大钱。不过这么做的一个后果就是这种大面额的钱币冲击市场,造成钱不值钱。加上当时伪造大钱的也多,各地对于大钱抵制日盛,都要折价使用或者干脆不用,一度因为外地粮商拒收大钱导致北京粮价上涨。所以当百以上的大钱很快就被迫停止发行,陆续回收,市面上只有当五、当十两种,而且一枚只能当两、三文钱用。

清朝的皇帝怎样花钱?是直接从国库里支付吗?

皇帝花钱也是有章法的,不能随心所欲乱花。清朝的宫廷,大体上沿袭明制。皇帝私人的开销,包括后妃的用度,赏赐的用度,出游的用度等,统由内务府负责,不须由国家财政负担。这种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秦朝时,管理皇室开支,打理皇帝私人财务的部门叫少府,主官叫少府卿。而管理国家财政的部门叫治粟内史,粟就是今天的小米,那个时候官员发俸禄就是发小米。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同光以前,清朝的大小官员每个月都要赶着大车到通州张家湾的仓场侍郎那里去领钱粮,就是因为他们的钱粮是来自两江的漕米,他们领了漕米后,要自己去京中的米行兑换成银子或铜钱。皇帝私人的开支不能与国库混淆,这几乎成了一个铁律。历朝历代都有大臣抵制皇帝从国库拿钱给自己花的例子。明朝万历皇帝有一次手头紧,想从国库支二十万两银子,但户部尚书不同意。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花钱  可怕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