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好说歹说,只同意支十万两。后来万历皇帝苦口婆心,才勉强给加了五万两,最后以十五万两银子成交。但后果很严重,被大臣记录在案,成了后世皇帝的反面教材。既然如此,皇帝花的钱从哪里来呢?具体到清朝,皇帝自己有小金库,就是私产收入、江洋海关关税收入和盐政收入(不是盐税)。而管理这些收入的部门就是内务府。

我们今天看清宫戏,嫔妃们宫斗时,内务府的助力非常重要,可能会误以为内务府主要的职责是管理太监,其实不是的。管理太监是内务府的职责之一,但是个微末的职责。内务府真正重要的职责是管理皇家的收入。在清朝的中央机构中,内务府的官员最多,仅仅内务府衙门本身的官员就接近千人,差不多堪比六部九卿所有官员的总和。如果加上内务府管理的全部基层,管事的和仆役加在一起,有数十万之众。

其实,整个上三旗,包括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全部人马都是内务府的,他们中的上层,除了在内务府衙门当差,还分布在全国各地,替皇帝管着皇庄、店铺、采购、造作等事宜。更有甚者,咸丰朝以前,各地江洋海关、盐政,都归内务府管。《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就是顺治朝正白旗的包衣奴才,他的妻子孙佳氏就是康熙皇帝的乳母,因此曹家与皇帝渊源颇深,整个康熙朝,曹雪芹的祖父、父亲、叔父都是隶属于内务府的江宁织造,负责给内务府采购和制作丝绸绣品。

清朝的皇庄就是清初跑马占地来的农田,这里面有无主荒地,但大部分都是以前有主的良田,抢掠来的。清初清朝的新贵们大肆跑马圈地,皇帝也不例外,只是没有新贵们疯狂而已。当时的跑马圈地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终于在康熙八年,皇帝下令禁止。皇庄土地的另一个来源是抄家,犯事官员抄家后,所有资产并不是上缴国库,而是被皇帝收入囊中。

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如此。乾隆年间有一个大臣名叫承安,他的曾祖父就是康熙朝的权臣纳兰明珠,明珠在康熙朝曾经因为结党营私被罢黜,但康熙皇帝并没有抄他的家。到了他的曾孙承安就大不同了,乾隆皇帝说他嗜酒,就把他的家给抄了。这个罪名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个勋臣之后,只是因为爱喝酒,居然就把家给抄了,任谁都会不服。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承安太富有了,他的家族累四代高官,积累了无数财富,令乾隆皇帝眼红。承安的家底十分丰厚,光是土地就有四十多万亩,四十万亩土地在当时堪称富可敌国,要知道乾隆皇帝自己的土地也不过才七八十万亩。除了皇庄,皇帝还有许多商业活动,就是遍及全国的商铺。这些商铺有药店、粮店和当铺,其中以当铺为主。之所以以当铺为主是因为当时的当铺可以经营高利贷,当然皇帝的高利贷利息不高,只是10%左右,而当时民间高利贷普遍都是30%。

皇帝高利贷的客户当然是全国最优的,那些生斗小民是风险最大的群体,没有资格从皇帝手里借钱。道光朝以前,皇庄当铺的主要借贷者是大盐商和高级官员。盐商当然是最佳借贷者,他们很多时候并不缺钱,而是有意与皇帝拉上关系。但另一部分借贷者就很可疑,那些高级官员往往是欠债不还者,令皇帝的腰包损失惨重。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许多皇子和官员欠债,其实不是欠国库的,而是欠皇庄的。

二月河为了把皇帝写的大公无私,把欠皇庄的钱故意写成欠国库的,实际上是故意拔高雍正皇帝。当时确有许多官员借皇庄的钱,首先是因为皇庄想做这笔生意,他们开始时觉得官员们可以用俸禄做抵押,借了钱还不上,下个月发工资时可以直接抵扣。但时间长了,问题就太多了,造成了大面积的呆账坏账。康熙皇帝对官员还算宽厚,没有刻意追讨,到了雍正皇帝登基后,他是个严苛而小气的人,看不得官员欠他这么多钱,于是就大兴挞伐,令许多官员丢官破产。

江洋海关税这个名称与现在的关税不太一样,这是因为咸丰朝以前的关税分江、洋、海三种,只要是外国货物,不管你从哪里来,统统在销售所在地征收,重复征税,走到哪征到哪。而且,怎么征、征多少没有什么章法,全凭内务府官员高兴,令外国商人非常头疼。所以,《中英南京条约》里,英国人郑重其事地提出,以后关税只征一次,而且要固定税目和税率。

当时主持签约的大臣耆英和伊里布等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结论是英国人很傻,居然提出那么脑残的条款。但也正因为如此,皇帝的收入少了一大块。那以后,关税和与之类似的厘金被摆到台面上了,大多成为各地督抚筹集军费的抵押品,等于正式列入国家财政收入,皇帝再也不能染指了。皇帝令一项重要的收入是盐运使报效,这也是一大宗收入,尤其在康雍乾三朝。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花钱  可怕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