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汉之破匈奴、魏之破柔然、唐之破突厥、明之破蒙古,靠的都是强大的骑兵部队,他们往往拥有更好的甲胄做保护,威力更强的弓箭做输出,所到之处,游牧民族望风而逃。第二就是小集团重步兵方阵。最早采用这种手段对抗骑兵的是克拉苏的罗马军团,在远征帕提亚时,罗马人因为此前并未接触过帕提亚战术,所以开始惨遭失败。但是再后来的战争中,罗马人逐渐发现了对付帕提亚战术的方法,就是用一个个小规模的移动型龟甲阵缓慢的像敌军的营地推进,凭借大盾和做工精良的札甲,帕提亚人的弓箭很难射伤罗马人。

而一旦帕提亚人靠近,罗马人便会用标枪和短剑伺候帕提亚人一波。第三就是西班牙方阵,林立的长矛可以使得游牧骑兵不敢靠近,而阵内还有火绳枪和十字弩的配合,这个射程就要比游牧兵的弓箭远的多了。在神罗对战奥斯曼的时候,土耳其人和鞑靼人还是惯用这种帕提亚战术,但是神罗的军队已经可以凭借西班牙方阵把这种原始的进攻战术击退了。

第四车阵。大明和十五世纪的神罗都曾依仗过这种抗骑神器,战车本身就有阻挡作用,可以防止骑兵冲进营地。其外战车还有盾牌的防御效果,可以掩护明军和德军的远程部队保持连续输出。即使游牧骑兵冲到车前,近战步兵也可以更安全的击退敌人的进攻。最后就是线列战术,一排又一排的火枪齐射,打完之后零零散散的冲上来几个骑兵又奈何不了方阵的长矛掩护,骑兵弓有没有火枪打得远,除了郁闷,也没别的选择了。

倭刀既精美又凶猛,明代腰刀是它的对手吗,你怎么看?

再次科普一下!现在被很多人认为精美又凶猛的倭刀,其实是日本幕末才最终出现的,以打刀为刀型的“新々刀”。这种日本刀的概念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有意识的进行营造和吹捧的结果。这时候大明都亡了很多年了啊!至于日本武士在战场上真正所使用的刀,其实是薙刀这样的长刀和野太刀这样的双手刀。至于打刀跟明代的腰刀一样,都是当时军人的副武器!在大家都用长矛长刀的战场上,拿把一米长的打刀或腰刀上阵,是觉得自己活得太长想寻死了吗?至于倭刀和明代腰刀谁更好?这个问题本身也很无厘头。

因为明代本身就大量进口倭刀作为军队腰刀使用。根据记载,仅第十次勘合船就进口了二万四千一百五十二把倭刀。而仅十一次勘合船输入明朝的日本刀,估计不少于二十万把。然后明军还有大量使用日本刀条中国刀装的倭腰刀。那么,都是倭刀,日本人和中国人手里就会导致刀本身有强弱差别吗?或者日本刀条用日式装具或中式装具会改变其本身的金属属性吗?这妥妥无厘头啊!至于为啥明军大量进口倭刀呢?很简单,便宜!《明会典》记载,日本进贡的倭刀定价为每把刀宝钞三贯,而另有来自西域的镔铁大刀则定价为每把给绢五疋。

而一疋绢可折宝钞一百贯。也就是说,倭刀对于当时的明军来说,真是价格便宜量又足啊!其实这个世界上永远是便宜无好货!你用好钢材,精心锻造,自然刀就好。中国古代一样有优质花纹钢,晋代就有的灌炼花纹钢,流传到民国时代的折花钢,现在依然有存在的马齿嵌钢等等。收藏界也不乏使用这些花纹钢锻造的精美刀剑。总之,刀剑这事,没必要自吹自擂,但也没必要自我贬低。

李成梁的辽东铁骑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它的性质是什么?

对于一些并不是历史爱好者的人来说李成梁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相对于同时期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李成梁虽然在辽东也有赫赫战功,但却因其阴差阳错的导致满清崛起,再加上好大喜功奢侈无度的性格成为了极具争议的人物。李成梁出生于辽东,大器晚成的他直到四十岁才袭职成为参将,后凭借战功逐步升迁,嘉靖后期辽东多次被鞑靼入侵据《明史》记载殷尚质、杨照、王治道三将相继战死,时任辽东都督佥事的李成梁招募兵士抗击蒙古和女真者就是辽东铁骑的的雏形。

简单来说“辽东铁骑”并非正的部队番号,这四个字和可分成两部分解释,辽东是地理位置,铁骑是指精锐的骑兵,这支部队人数约三千人,装备精良作战勇猛,擅长突袭作战,是李成梁立足辽东的根本。网上流传了很多辽东铁骑的赫赫威名,传说辽东铁骑标配的”三眼神铳“由纯铁打造有三个枪口可以连续击发,三轮齐射过后纯铁的枪还可以当作”铁榔头“继续使用威力十足。

但是也有学者考证由于”三眼神铳“威力小,装填麻烦,精度低,更大的程度是在战斗中起到惊吓敌方骑兵马匹的作用,并没有大规模装备辽东铁骑,辽东铁骑的战法依旧是以”弓骑兵“配合铁骑横阵的冲锋为主。和我们通常的认知不同,辽东铁骑的组成和”戚家军“有些类似,都是由统兵将领自行招募的,根据《明史》记载李成梁在辽东“乃大修戎备,甄拔将校,收招四方健儿,给以厚饩,用为选锋。

军声始振。”区别是”戚家军“是由农民和矿工组成,而”辽东铁骑“的主要成员则是家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士用命很多时候是金钱的力量,据记载李成梁的部队”每名每月准食双粮银八钱,年支赏银八钱七分五厘”。”辽东铁骑“的待遇就明显强于明朝普通边军。当然辽东铁骑之所以能征善战离不开主帅李成梁,从李成梁的一些战斗描述中我们至少能够获得两点信息。

首先,李成梁治军极严,“敢逗留不进者,斩首以徇三军“。其次,李成梁经常亲自上阵纵马挥刀,带头发起冲锋,这样的传统也影响了李氏一门,主将带头冲锋兵士莫不用命。在李成梁死后辽东铁骑由其子和嫡系将领统领,在辽东抗击鞑靼和万历三大征中的朝鲜战场都有不错的表现。可惜在李成梁死后李家再无名将,辽东铁骑也逐渐消亡。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关宁军  探秘  军制  铁骑  冲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