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之所以恐怖,首先就因为其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面对严阵以待的步兵长枪方阵,稍微有脑子的骑兵部队,也绝不会进行自杀式冲锋。宋金战争史上的一则战例就可以佐证:当时有17名金军骑兵途径磁州,被2000宋军步兵围住。只见这17名金军骑兵果断分成三队:7名骑兵正面冲锋,另外10名骑兵分成两队,在左右边射箭边冲,一下就把2000宋军打垮。

如此场景,单看文字记载难以理解,但放在战场上,却是正常现象:十七名骑兵凭借高速度,发挥兵种优势进行进攻。手拿长枪等武器的步兵看似人多家伙硬,可既缺乏训练又没有速度优势,等于是站在原地白白挨打,当然被打到崩溃。如果把《勇敢的心》里那支“拿大木棍”的苏格兰起义军“搬运”到磁州,面对这十七名骑兵战术娴熟的金兵,相信就算有“主角光环”加持,一场惨案也是可以想……小规模的冲突尚且如此,放在大兵团作战里,胜败更不是“一根大木棍”的事儿。

南宋年间的“端平入洛”之战:装备精良且战斗力强大的南宋步兵军团,在洛河背水列阵,迎战蒙古骑兵。虽然宋军将士顽强拼杀,多次击退蒙古骑兵的冲锋,还缴获了大量蒙古军装备。可宋军已经断粮多日,不得不在缺少骑兵的情况下冒险突围。结果蒙古骑兵抓住战机,趁宋军步兵突围时派骑兵尾随骑射,数万宋军撤回本土的,竟只有三百人。

其次,就算骑兵“讲讲武德”,如“手拿大长棍”的步兵期望的那样,只是面对面冲锋。大多数情况下,步兵手里的棍子再长,依然还是挡不住对手。中国古代骑兵的集团冲锋有多恐怖?比如魏晋南北朝的骑兵,重骑兵往往身披两当铠,马匹也披上铠甲,在正面排成横队冲锋,另有骑兵在侧翼夹击。“手拿长棍”的步兵,面对这样的剧烈冲击,基本顶不住。

而明末军事家熊廷弼,也描述了明代八旗骑兵冲锋时的景象:清军的先头骑兵,往往一人两马,穿着重甲向前冲击,就凭这简单战术,不知冲垮了多少明军军阵——对付这样的骑兵,哪里是“一根长棍子的事儿”?所以,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想要战胜有骑兵优势的对手,一要强调阵型,不同的兵种,必须要按照武器和战术特点形成配合。就以唐朝军队来说,以《太白阴经》记载,一支万人规模的唐军,除了要装备上万条长枪外,还要人手一张弓,配备大量的弩箭。

作战时弩手、枪手、刀手、骑兵形成配合,歼灭敌方骑兵的有生力量。第二,就是一支部队必须要有机动力,即使在缺少骑兵且装备大量长枪的宋代,想要打赢对周边辽、西夏、金等强敌的歼灭战,既要发挥弩手、步兵、弓手等多兵种优势,也同样需要骑兵在关键时刻给对手致命一击。比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宋辽战争里的雁门关之战,面对辽国十万铁骑的嚣张气焰,宋军主将杨业就利用雁门关地形部署,步兵据险死守,遏制辽军攻势,他亲率数百骑兵从背后夹击,结果一仗击垮辽军,打出“杨家将”的威名。

到了冷热兵器混合的明清年间,在面对敌方强大骑兵时,想要实现胜利,更要依靠多兵种严格的战术纪律。明代俞大猷就凭着战车、骑兵、步兵配合的战术,以三千兵力击败上万鞑靼骑兵。明代大英雄戚继光更制定了极度细致的作战:装备火炮、火枪、火箭、长枪的明军,在地方骑兵距己六十步时不许乱开火,而当敌人开始接近时,则按照“天鹅声”的号令依次进攻,当敌人被火器打击后,再派兵出击,一举击垮敌人。

凭着这类战术,戚继光一度打得鞑靼部落叩关求投降,曾经战火连天的蓟镇地区也获得了长期和平。而在清代中前期,清军以鸟枪、火炮、步骑兵轮番冲击的战术,也多次重创了准噶尔骑兵,捍卫了西北的和平。但是同样要说的是,再好的战术,再完美的战术纪律,根子上还要依靠日常苦练。一支纪律败坏的部队,不管有多么好的战术,也照样执行不起来。

比如拥有多种火器和优秀战术的明军,为什么明末时却被清军八旗反复吊打?说个萨尔浒战前的细节就知道:那些参战的明军,日常战术训练只是“袭其形似”,也就是摆摆样子。这种日常摆样子糊弄事的队伍,上了战场自然抓瞎。而到了一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腐化已久的清军八旗,同样成了“摆样子”的典型。以清代名将乌兰泰的叹息说,当时清朝的驻防八旗,连刀矛弓箭都不怎么练,射箭十发中五就不错。

古时候打仗,骑兵对抗步兵,如果步兵全部用长矛,那骑兵还能赢吗?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绝对是步兵的噩梦!在古代,骑兵是最昂贵的兵种,也是训练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兵种。骑兵跟步兵不一样,步兵没了,朝廷临时抓壮丁,发根棍子就能上战场。而骑兵需要有马,骑马是需要长期训练的。就是因为骑兵有马,机动性强,冲击性强。追的快,跑的也快。打不赢就跑,反正两条腿的步兵是追不上骑兵的。也是因此,在我国古代农耕政权与游牧民族政权打仗时,总是处于劣势。

游牧民族马多,人人会骑马,翻身上马就是骑兵。而农耕政权就不行了,不仅缺少马匹,更缺少会骑马的士兵!明朝初期的明军骑兵是个例外,战斗力特别强,能跟蒙古骑兵硬对硬的钢正面。那么,步兵就没有办法对抗骑兵吗?在欧洲,为了对付骑兵,曾依靠步兵方阵手持三米多长的长矛硬钢骑兵。而且,这些“长矛方阵”多有偷袭的意味,等骑兵冲上前才会竖起长矛。

谁也不傻,骑兵看见“刺猬”以后,肯定不会冲锋。骑兵这么“金贵”,只要有脑子的指挥官,都不会让骑兵硬冲“长矛方阵”的。打不过就走,就当出来遛马了,让“长矛方阵”在哪晒太阳吧。(马其顿方阵)长矛方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制骑兵,可是,无法追击骑兵。所以,也只是保证防御不败罢了。骑兵对付“长矛方阵”,靠射箭就行。

蒙古骑兵横扫欧洲的时候,欧洲步兵也摆出了“长矛方阵”。遗憾的是,蒙古骑兵最厉害的是“骑射”!蒙古骑兵骑术高超,在马上射箭,也是百发百中。蒙古骑兵并不硬冲“长矛方阵”,而是远距离射箭。等步兵溃退时,骑兵再追上去扩大战果。当然,欧洲也是有骑兵的。不过,他们的骑兵不会“骑射”,轻骑兵打不过蒙古骑兵。后来,欧洲派出重甲骑兵,结果,追不上蒙古骑兵。

等欧洲人累的够呛时,蒙古骑兵又追上来一顿猛揍。就这样,蒙古骑兵横扫欧洲。不过,文弱的宋朝却对抗蒙古骑兵几十年。这一是因为宋朝善于守城。二是因为,宋朝步兵方阵很科学。宋朝步兵方阵前排是长矛手,中间是盾牌兵,后面是弓箭手。尤其是装备了神臂弓的宋兵,能够对抗蒙古骑兵的骑射。不过,因为步兵方阵集结需要时间,所以,在东京保卫战中,几万金国骑兵,竟然围困住数十万宋兵。

总之,要打败骑兵,必须要建立自己的骑兵!步兵方阵机动性太差,需要提前结阵才能与骑兵对抗。而敌人是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骑兵拥有最好的机动性,很容易趁步兵方阵漏出破绽,将其一举击溃。明朝建立初期,就明白这一点,建立了强大的骑兵。明朝是学习了蒙古的大规模轻骑兵集团作战战术,特别强调了“弓箭”的作用,朱棣在训练骑兵时强调:“五分习弓箭,3分习刀矛,2分习火器”。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骑兵  打仗  步兵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