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东魏高欢、高澄、高洋。高欢曾先后投奔葛荣和尔朱荣,尔朱荣死后,高欢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后推翻尔朱氏集团,拥立孝武帝元修。元修出逃后,高欢又拥立元善见为帝。高欢病逝之后,其子高澄继承父职,且权势更大,甚至还让手下殴打孝静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高澄遇刺身亡,其弟高洋又继承其兄之职,他见时机已到,于是干脆废掉了孝静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

17、北周宇文护。宇文护乃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临终之前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遂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因皇帝年幼,宇文护代掌国政。后因宇文护专权,与北周皇帝接连爆发矛盾,于是先后杀死孝闵帝宇文觉、废帝拓跋廓、武成帝宇文毓三帝,又粉碎了楚国公赵贵、卫国公独孤信等反对势力,得以升任大冢宰,总领左右十二军,权倾朝野,成为北周实际主宰者。

后因东征北齐无功而返,个人声望下降,最终死于周武帝宇文邕之手。18、北周杨坚。杨坚之父杨忠在北周曾任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其父去世后,杨坚承袭爵位,宇文赟即位之后,杨坚长女杨丽华被立为皇后,杨坚则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因周宣帝宇文赟不稳朝政、沉溺酒色,杨坚开始逐步掌握朝中大权。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禅位于长子宇文阐,次年周宣帝驾崩,杨坚奉命辅佐朝政,升任左大丞相。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不久后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19、唐朝刘贞亮。其本为唐德宗时期权宦,唐德宗驾崩之后,因中风而半身不遂的唐顺宗李诵即位,因不甘心受制于宦官,便与大臣们意图发动“永贞革新”,刘贞亮等宦官为保住权势,先劝李诵立广陵王为太子,后又制造“二王八司马事件”,并拥立太子即位,拜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

后因擅杀东川节度使李康,引起整个朝廷的众怒,渐渐失宠,最终于元和八年(813年)病逝。20、唐朝仇士良。其于唐顺宗时期入宫,负责侍候太子李纯,李纯即位之后,仇士良迅速掌握实权,到唐文宗太和年间,更是官拜右领军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迁左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获封郡公。“甘露之变”后,仇士良加特进、左骁卫上将军,后又拜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封楚国公。

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驾崩,仇士良颁发伪诏,立唐穆宗第五子颍王李鏶为皇太弟,迎入皇宫继位。因从龙之功,仇士良更为猖獗,不仅对武宗指手画脚,更是将唐武宗所宠的人,无论乐工,还是内侍,皆诛杀贬谪。21、唐朝朱温。朱温早年曾参加“黄巢之乱”,后又转投朝廷,隶属于唐军王重荣、杨复光部,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黄巢军,因镇压黄巢有功,朱温先后升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并获封梁王。

此后,朱温以河南为中心,迅速扩大势力,遂成唐末最大割据势力,并于天复元年(901年)率军进入关中,控制唐朝中央政权。天祐元年(904年),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将其杀死,立昭宗之子李柷为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迫使唐哀宗禅位,称帝建梁,史称“后梁”。22、南宋史弥远。以进士之身入仕,官至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后与杨皇后等人密谋,杀死权臣韩侂胄,并将其头砍下送往金国求和。

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史弥远升任右丞相,此后掌权宋宁宗朝17年,宋宁宗病逝后,史弥远伪造宁宗遗诏,拥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逝,追封卫王,谥忠献。23、清朝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曾多次跟随皇太极出征,因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并于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皇太极去世后,因生前未立子嗣,清廷内部围绕皇位展开争夺,最终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趁着明朝内乱,率领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可以说朝政大权全部操持其手,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被追封为“清成宗”。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在位都在60年以上,他们到底谁的功绩大?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手游  皇帝  策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