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各郡,在赤壁之战中,程普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一起合力击败曹操,南郡之战大败曹仁,一生战功赫赫。黄盖,也是江东老臣,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三主,最有名的是在赤壁之战,黄盖以诈降为名,率蒙冲舰队火攻曹营,为赤壁之战立下赫赫战功。韩当,也是江东老臣,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三主,参与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蒋钦,最早跟随孙策,随孙策征战,后随孙权征战,在合肥之战,孙权遇险,力主护孙权脱险,因功升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在219年征讨关羽时病逝。周泰,蒋钦同乡,与蒋钦一起加入孙策,随之征战,周泰在随孙策征战过程中得到孙权的赏识,之后长伴孙权左右,随孙权讨伐黄祖有功,参与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周泰作战勇敢,身上全是伤痕,是孙权较为敬重的大将。

陈武,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孙策死后拥立孙权,因其作战勇猛,多有战功,成为孙权的近卫军将领,合肥之战中,张辽率800壮士夜袭孙权大营,宋在谦、徐盛皆被击溃之际,陈武挺身而出,力战而死。董袭,在孙策平定江东过程中加入孙策,后拥立孙权,因叛贼作乱,董袭带兵仅用十天平定鄱阳数万山贼,所向披糜,随孙权黄祖,董袭作为敢死队员,英勇作战,亲手持刀斩断绳索,为全军进攻立下功劳,后随孙权在濡须抵御曹操而战死。

甘宁,山贼出身,先投靠黄祖,不得重用,后在赤壁之战前投靠孙权,参与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数有战功,甘宁是少有的有勇有谋的将领,曾与周瑜一起力劝孙权伐蜀,但未被孙权接收,甘宁作战勇敢,随孙权在濡须抵抗曹操时,甘宁率数十兵士力闯曹营,斩杀数十人,被孙权称为东吴的张辽,多次参与合肥之战,功劳依次于吕蒙,是孙权较为倚重的大将之一。

凌统,其父凌操是孙策部下,凌操死后,凌统被孙权提拔,随孙权征战黄祖,立有战功,在随孙权征战合肥时,孙权因被张辽击败亲自断后,结果陷入张辽包围,凌统拼死保护孙权,身受重伤,一直到孙权安全才肯撤离,既忠心又勇敢。徐盛,为孙权提拔,最早在柴桑抵御黄祖,后讨伐山贼立功,合肥之战与张辽大战负伤,在濡须口抵抗曹操,敢单独出兵上岸砍杀曹军,得到孙权赏识。

潘璋,孙权接手江后,潘璋开始跟随孙权,为孙权提拔,合肥之战中,张辽夜闯大营,很多士兵害怕逃跑,潘璋斩杀逃兵而稳定局势,在袭取荆州时,派兵截断关羽退路,其部下马忠擒获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并斩杀,立下大功。丁奉,生平不详,年轻时在甘宁、陆逊、潘璋等人手下为将,作战时身先士卒,勇敢前往,孙权去世后,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

为什么司马炎统一三国的时候,蜀国和吴国不联合抗魏呢?

1.经济:三国中,以魏国经济实力最强,蜀国最弱。最好的证明就是赤壁战败之后,另外两家联手都没有北上动曹操的能力只能在荆州的圈子里和曹操较劲。以下具体说明各项经济资源。 人口,三国都称帝时,魏国440万人口,吴国230万,蜀国90万。因此从兵源上来讲,魏国占绝对优势,并且魏国单兵素质也是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

至于为什么蜀国最弱以下有说明; 国土,魏国国土面积与吴蜀两国相当,但国土资源效率远高于吴蜀两国。原因在于魏国占据中原、关中平原、辽东平原等大片可耕地国土。而蜀国国土资源效率最低,原因不言自明绝大多数都是山地丘陵; 粮食,由以上国土面积及国土资源效率可知,魏国粮食产量是占绝对优势的。比吴蜀两国还要多一倍。

蜀国产粮最少,以至于每次战争都要集全国的粮食产量,并且粮食利用率最低。10斤粮食从成都运送到汉中战场就只剩下4斤左右,主要由于路途遥远并且路况艰难,途中消耗甚大。所以吃不饱饭、缺乏训练、军力的无谓消耗造成了蜀军单兵素质严重下降。 其他资源,魏国在铁、铜、盐、优质木材等资源方面也占尽绝对优势; 2军事:有经济基础决定了三国中魏国军事实力及军事潜力最强;兵源、粮食、装备都占尽绝对优势;吴国次之,蜀国最弱。

第一,蜀国每次北向出征都面临严重的缺粮问题。以至于蜀兵很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打仗。即便是平时,因为要储备粮食准备下一场战争,士兵也仅是勉强不挨饿。第二,蜀国每次出征士兵都要背负大量物资、翻山越岭,体力透支严重,以至于到了战场也不能立即投入战斗。第三,更恶心的是魏兵不用操心水源的问题,因为关中有渭河,而蜀军每次北征还都要操心水源,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消耗大量人力凿井,在那种地方凿井要比在关中凿井的深度大好几倍。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酱油  有句  吴国  东吴  后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