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夷陵之战的前奏。刘备夷陵失利之后,退军白帝。02夷陵之战的战略意图夷陵之战,一般以为是关羽被东吴谋害之后,刘备一怒之下举蜀汉全国之兵东伐孙吴,为了替关羽报仇。这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真正战略意图。夷陵之战,刘备大败,狼狈地向白帝城逃去。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没有趁机灭了蜀国?

孙权想过趁机灭了蜀汉,只是没有战机,加上担心曹丕趁火打劫,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主动向刘备求和。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兵败夷陵以后,陆逊率军追到夔关,结果在鱼腹浦误入诸葛亮所布八阵图,差点身死。后来幸亏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不忍,将他引出。陆逊不敢再追,又担心曹丕乘虚来袭,所以收兵撤退。这让人觉得在夷陵之战以后不久东吴就已经撤军,其实这并不准确。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兵败后吴军一路追击。刘备进入撤回白帝城以后吴军也没有放弃,吴将李异、刘阿等人在城外的南山安营下寨,和蜀军对峙到八月才撤走。刘备战败大约是在六月或者七月,所以吴军在白帝城下大约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吴军千辛万苦追到白帝城,又和蜀军对峙这么久,自然不是来欣赏风景的。

夷陵之战蜀军损失惨重,孙权自然是对益州有些想法,派出李异、刘阿等将追到白帝城,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可乘之机捞一把。不过刘备也是戎马半生,虽然在夷陵打了一个大败仗,但是并没有慌乱。撤到白帝城以后刘备亲自坐镇关上,以安定军心。白帝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国灭蜀以后,东吴曾经派遣步协、陆抗等人攻击白帝城。结果被守将罗宪击退。

此时刘备亲自坐镇白帝城,手下部队比罗宪还要多,吴军始终没有找到战机。此后在夷陵之战中被打散的蜀军也陆续返回,白帝城蜀军兵力越来越多。孙权只是想趁机捞一把,啃硬骨头可没兴趣。毕竟曹丕也不是什么可靠的盟友,如果东吴和蜀汉继续打下去,只能便宜了曹丕。既然吞不下蜀汉,那么让蜀汉继续存在共同对抗曹丕才是对孙权最有利的情况。

夷陵之战东吴明明赢了为什么又要求和呢?

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两年后,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率军伐吴。刘备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向东吴境内推进。陆逊为避蜀军锋芒,主动战略性撤退。一直退到猇亭一带开始积极防御,坚守不出。刘备久攻不下,只能在山地扎营,两军陷入僵持。蜀军斗志逐渐涣散,又进入了夏天,刘备这边陷入了被动。

刘备不得已将水军也移到岸上,在深山密林里扎营避暑,准备待天凉再战。但是被陆逊抓住破绽,火烧连营,刘备差点也交待在战场上,好不容易才逃回永安。夷陵之战东吴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孙权听说刘备在永安,就主动请和。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

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孙权是非常务实的,为了自己的实际利益,攻城略地不行,装孙子还是很在行的。孙权为了袭取荆州,提前就归降曹操。夺了荆州当然会意料到刘备会来报复,孙权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继续向曹丕称臣,受封吴王。但是装孙子毕竟不是真孙子,曹丕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孙权这时候向刘备请和也是从实际利益出发,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自己得了实际利益,顺便给刘备个面子,让他借坡下驴,双方就此停战。如果听从徐盛、潘璋、宋谦的话去抓刘备,扩大战果怕是不大可能。刘备逃回白帝城本就收集了不少散兵,也没有继续东逃的打算,准备拼死一搏了。刘备本就会打战,这时候在自己的地盘上打防御战,再加上背水一战的勇气,战力还是会有一点的。

东吴这边虽然打了胜仗,士气正盛。但是战场变了,他们已经是孤军深入了,更要命的是东吴的攻城战绩真的不太理想。孙权有打合肥的经历,我想他对快速攻下白帝城是没有任何把握的。在白帝城耗久了,刘备这边有赵云的援军,胜负难料,搞不好会被反杀,之前的战果功亏一篑。所以战场上有句话叫穷寇莫追。另一方面就像陆逊对孙权说的,曹丕表面上帮东吴对付刘备,肚子里肯定有坏水,趁东吴把蜀汉收拾掉的机会,派兵来收拾东吴。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夷陵  攻略  徐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