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宋襄公志欲求伯,被楚人捉弄一场,反受大辱,怨恨之情,痛入骨髓。此时的宋襄公并没有深刻反思 接受教训。公子目夷将宋襄公迎回来让他继续做国君。深恨楚国的宋襄公,想方设法报仇雪恨。但又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讨伐楚国。恰逢郑国君去朝见楚王,宋襄公闻之大怒,遂起倾国之兵,同时召集了卫、许、滕国的军队共同讨伐郑国,以此向楚国示威。

楚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息后,便派出大军直接开到宋国发动攻击。宋襄公已经引火烧身了 ,他不顾大臣们的进谏,孤注一掷的要与楚国决战。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十一月,宋国军队与楚国军队在泓水展开决战(史称泓水之战)。宋军在泓水岸边摆开阵势,楚军则渡过泓水向对岸的宋军展开攻击。楚军正在渡河时,大司马公孙固说:“敌众我寡难以取胜,如今楚军正在渡河,请趁机发动攻击。

”宋襄公说:“不可趁人之危”,不肯进攻。楚军很快渡过了泓水,在岸边开始排列阵势,公孙固说:“楚军还没布好阵势,我军抓住这个机会,赶快发起冲锋,还可以取胜” ,宋襄公还是不肯。楚军排好阵势,主动发起了进攻,宋军哪能够抵挡强悍的楚军呢,很快就溃败了,宋襄公被楚军团团围住,大腿中了一箭,身上受了好几处伤。幸亏宋国几员大将奋力冲杀,才把他救出来。

此时,宋国的兵车已经损失了十之八九,兵器、粮草也全部丢光,将士死伤无数,溃不成军。回到城中,所有人都指责他,宋襄公却仍不知悔改,辩解道:君子有仁德之心,古代的行军法则就是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老兵,不凭借关隘险阻取胜。让你说就这样愚蠢至极的统帅还能打胜仗吗?他还跟谁称霸呀!宋国经此次惨败,元气大伤,称霸的最后一点资本也没了。

第二年,齐国也来个落井下石,以宋国没有参与齐国的盟会为由,大举进攻宋国,围困了宋国的缗邑。不久宋襄公腿伤复发,医治无效,在内忧外患中死掉了。宋国的狂妄野心和虚幻繁华都随着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宋襄公去世而消逝无痕!结束语:宋襄公泓水之败是历史的必然 ,其在血腥杀戮的战争中却愚蠢至极的讲仁义而贻误战机 ,遭至惨败,而备受争议。

齐桓公是如何走上称霸道路的?

春秋初期齐桓公如何称霸?春秋初期齐国在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公子纠和小白(齐恒公)在各自门客,管仲和鲍叔的陪伴下分别逃往他国避难(见文章篇)。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不久之后,齐国内乱平定。在公子纠和小白争位之战中,鲍叔辅佐的小白胜出,被立为国君,是为桓公。

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听从鲍叔建议,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等制度。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从而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人的生产利润。

并在齐国各处设立“女闾”,将战犯或罪犯的寡妇充于其间,并抽以税收。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许多秦人、晋人慕名而来,使得齐国的人口基数大增,同时也极速的充实了齐国的国库。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齐国逐渐变得强盛起来。齐桓公遂于公元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提出并高挚“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齐桓公在经历了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并逐渐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这就是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你认为对吗?探寻历史,以鉴未来。欢迎探讨!评论!。

为什么春秋五霸没有一统天下?

这个问题提的好!这得要说周公英明伟大。为了稳固统治,周公制定了一整套详尽周密的管理制度,故名《周礼》。所涉范围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婚丧嫁娶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周礼》既是维护上层统治秩序的标准,又是要求下层服从的行为规范。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称霸  天下  看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