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有点小胖,但是体态好,也会显得优雅。好的体态,每天拉伸拉伸就能出来。推荐美丽芭蕾这套全身拉伸运动,每天一次,睡前或者早晨起床都行。要健康的减肥变美,运动后真的要洗澡哈!代谢的废物堵塞毛孔可不是什么好事,别越运动皮肤越差了!洗完澡可以可以敷下这个涂抹式面膜,快速给肌肤补水,扫光暗沉!满满的有机植物成分,而且添加的保湿剂是从海藻种提取的天然凝胶(一般护肤品中的凝胶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保湿效果差)。

敷完面膜,你就会发现,哇!皮肤真的好水,加上刚运动完,整个肤色提高了一档!总结!1、想瘦就要睡眠充足减肥一段时间后,减不下去了,先看看自己的睡眠状况好不好。睡眠不足,会导致瘦体素↓饥饿素↑启动脂肪分解的生长激素分泌也会↓所以,早点睡觉吧!美容还瘦身!2、如何避免吃得太多?❊不饿的时候先吃点东西,过度饥饿,吃的更多!❊慢点吃,肠胃要告诉大脑已经吃饱的讯息药5-20分钟左右,吃太快,等吃饱的讯息传递给大脑时,已经吃撑了!❊专心吃饭,看手机吃饭,会在无意识下吃过多食物!❊即时调节压力,压力过大会很想吃东西,还是那种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3、饿得比较快的话可以吃粗粮。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在其他大洲没有出现?比如鸭嘴兽、考拉?

首句给出答案:澳洲有袋动物没有出现在其他大洲,因为被海洋隔离了。澳洲大陆的动物独立演化,与其他大洲动物都不同。我们先来看澳洲大陆和其它大陆之间的生物分界线,华莱士线。再说分界线怎么形成的,澳洲动物为什么会跟其他地方的动物不一样。华莱士线华莱士线以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名称命名。

1854年到1862年,华莱士在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观察岛屿上的动物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巴厘岛上的动物与苏拉威西岛、龙目岛上的动物差别很大,似乎有一条隐形的线把东、西两边的生物分割开。巴厘岛与龙目岛仅仅只有25公里的距离,中间隔了一条海峡,就把两边的生物间隔成两块不同的区域。

巴厘岛跟西边的爪哇岛上的鸟类种类基本相同,但跟龙目岛上的鸟类只有50%的相同。上图是华莱士线,从巴厘岛与龙目岛的分界开始,北上经过加里曼丹岛与苏拉威西岛的分界。这条东西分界线等于亚洲与澳洲的生物分界,西边是现在我们大陆上常见的动物,东边是大洋洲的特有的有袋动物。在已知的苏拉威西岛动物群中,62%的哺乳动物、27%的鸟类、62%的爬行动物和76%的两栖动物是特有的。

这些动物在西边的加里曼丹岛上都没有。在华莱士线之后,生物地理学家尝试着画出一条更明确的亚洲与大洋洲分界线。有了后来的韦伯线、莱德克线。上图是几条线的地图,玫红色是华莱士线,黄色是韦伯线,绿色是莱德克线。莱德克线(Lydekker’s line)在华莱士线的东边,贴近新几内亚岛边缘。在莱德克线和华莱士线之间,是澳洲动物和亚洲动物的过渡区域。

大洋洲动物虽然现在鸭嘴兽、考拉,还有其他有袋动物都只在澳洲才有,但是它们并不起源于澳洲,有袋动物的足迹遍布在板块分裂之前的大陆上。2.5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超级大陆。2亿年前,超级大陆分裂成南北两块大陆。北部大陆主要是胎盘类哺乳动物,南部大陆主要是单孔类和有袋类哺乳动物。一片辽阔的森林横跨南部大陆,从现在澳洲东南部,穿过南极洲,一直到南美洲,三种哺乳动物(单孔类、有袋类、胎盘类)都生活在这片森林里。

1.4亿年前,印度与南极洲和澳洲分离,形成印度洋。澳洲和南极洲向南漂移,远离其他大陆,被海洋隔绝。印度板块漂移时连接到了旧大陆的北部板块,大陆上的单孔类和有袋类动物没法跟更高等的胎盘类哺乳动物竞争,尤其是捕猎动物的壮大,有袋动物被猎杀直至灭绝。被海洋隔绝的澳洲大陆,不受其他大陆上的动物影响,有袋动物继续独立演化。

澳洲的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覆盖越来越少。首先,在缺少食物的严苛环境中,食草类动物比肉食动物的优势更大。澳洲大陆大部分动物是食草类和吃昆虫的小个头杂食类动物。吃肉的大型捕猎动物几乎没有,捕猎的袋狼也在1936年灭绝了。其次,相比于胎盘类动物,单孔和有袋动物的妊娠期更短,更适应新环境。单孔动物现存的仅有鸭嘴兽和针鼹。

有袋动物中的考拉、袋鼠成为澳洲大陆的动物代表。有袋动物的生殖孕育比胎盘动物要灵活,比如袋鼠同时能有三个阶段的孩子,一只蹦跶在育儿袋外(但仍在哺乳期),一只呆在育儿袋内保温哺乳,另一只还怀孕在肚子里。在环境极端恶劣时,袋鼠还能中止妊娠,抛弃幼崽。最后,独立演化的澳洲动物,也意味着更容易受到新来的捕食者的攻击,而新来的捕食者在澳洲却没有天敌。

人类带来外来物种:甘蔗蟾蜍,兔子和野狗,因为没有天敌,就在澳洲泛滥,影响本地生态。澳洲与世隔绝,大陆上的动物与其他地方的动物分开演化,填补了类似环境中的生态位。因为有澳洲这片与其他地区隔离的环境,我们能观察到全面有趣的生物演化过程,比如趋同进化。趋同进化指血缘关系很远的生物,因为生活环境相似,结果演化成外貌、习性都差不多的生物,比如澳洲魔蜥和德克萨斯角蜥。

上图左边是澳洲魔蜥,右边是美洲角蜥。两种蜥蜴生活在沙漠上,吃蚂蚁。全身长满刺状的鳞片,鳞片上的皱褶形成蜂窝状结构可以蓄水。两种蜥蜴最奇特的地方是能用脚喝水。蜥蜴站在泥水中,能通过皮肤皱褶形成的毛细管网吸收水分,从脚部运输水分送进嘴里。看上去长得很像,拥有共同本领的蜥蜴,血缘却间隔很远。澳洲魔蜥是棘皮蜥属(Moloch),而德克萨斯角蜥是角蜥属(Phrynosoma)。

世界五大洲,有四个大洲都生存食肉猛兽,如非洲狮,亚洲虎,美洲豹,为什么澳洲没有呢?

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进化出大型食肉哺乳动物的时候,澳大利亚已经和其他大陆分开了,这块土地上的哺乳动物是单独进化的,基本都是比较低等的有袋类动物,连老鼠都没有,谈何猛兽?在人类踏上这片土地前,哺乳动物里最大的食肉动物是袋狼,样子像狼,和狼也差不多大,不过不是犬科,是和袋鼠袋熊同一个祖先的。直到第一批人类来了,同时带来了家犬,由于人太少地太大,一部分家犬跑出去放飞自我了,变成了只吃肉的澳洲野狗,成为澳大利亚大陆顶级食肉动物,几乎把袋狼在澳洲大陆逼到绝境,而附近塔斯马尼亚岛上的袋狼则是后来白人牧场主灭绝的。

和澳大利亚的情况最接近的是马达加斯加岛,岛上的动物也是单独进化的,只不过它离非洲大陆近,可能跟着漂流木渡海而来的时候灵长类刚开始进化出来,还很低等,所以岛上从那一拨狐猴祖先上岛后进化出几十种不同生态位的狐猴,却没有更高级的其他动物。同时漂过去的还有非洲大陆那种像结群的土拨鼠一样的狐獴的祖先,它的同类在非洲大陆是吃素外带吃着虫子的,到了岛上,由于没有猛兽,狐獴进化到了猛兽的生态位,专吃狐猴,行为像极了非洲大陆的花豹,虽然它跟猫科没有一毛钱关系。

东南亚群岛的情况完全不同,虽然也有面积超大的岛屿,但是不少岛屿不是有虎就是有豹,起码也有金猫、云豹之类的中型猛兽,那说明在亚欧大陆已经进化出猛兽后它们才成为岛屿的,原先是大陆的一部分。还有种情况是岛屿离大陆很近或者和大陆之间有一系列很近的岛屿群相连,使得本来没有猛兽的岛上逐渐自然迁徙来了大陆上的猛兽。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奥比  IP  手游  移植  童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