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级大上造爵位可享受800石岁俸,86处宅地,良田86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爵位为第十七级驷车庶长,意思是军队乘四匹马的指挥官。秦时君王六驾,也就是六匹马的马车,次之为四驾。因此,设置驷车庶长之职,基本上是领兵作战的最高领导了。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爵位可享受850石岁俸,88处宅地,良田88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十八级:大庶长爵位为第十八级大庶长的,也是官职与爵位一体的,早期的权力相当于丞相之职。第十八级大庶长爵位可享受900石岁俸,90处宅地,良田90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第十九级:关内侯爵位为第十九级关内侯,地位仅次于列侯。有其号而无封国,一般是为功勋卓著者设立的虚职,虽然没什么实权,但福利待遇特别高,退休老干部者居多。

第十九级关内侯爵位可享受950石岁俸,95处宅地,良田95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第二十级:彻侯爵位为第二十级彻侯,汉时为避刘彻之名讳改称列侯,也叫通侯,有封号。是秦时国君以下最高的爵位,只有对国家有特别贡献者才可能获此殊荣。但一直到秦朝灭亡,被封为彻侯的人极少,武将当中也就王翦、王贲父子两获封,可见真正以战功晋爵封侯有多难。

第二十级彻侯爵位可享受1000石岁俸,105处宅地,基本上封地与食邑税收是领导看着给了。但事实上被封侯者,封地与食邑都超过了标准。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河西的大原郡成了他的封国。写在最后按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规定,军队攻打敌国的城邑时,斩首八千颗以上的,或者在野战中斩首二千颗以上的,就达到了军功规定的杀敌数量而论功行赏,各级将吏都可得到奖励而升爵一级。

但前提是双方兵力相当,己方超过敌军兵力或损失惨重的则另算的。按百人单位斩首33颗以上,也就是斩杀率是已方兵力的三分之一,从一级到五级还好办,每人杀敌1人可升一级。可到爵位到了第五级以后,基本上是带兵打仗的人,级别越高,指挥的辅助部队越多,分摊下来的斩杀率就更低,如果吃了败仗或者犯了事,还得降爵。所以虽然军功爵位制对渴望改变命运的基层人来讲,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每晋爵一级的赏赐都十分厚重,让秦军的战斗力大大地加强。

清朝的铁帽子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有什么区别吗?

清朝宗室的爵位体系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在宗室爵位上,秉承授职爵而不授藩土的原则,即高官厚禄养于京,不以藩土供养。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以和硕亲王领衔,后边还有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铁帽子王就是一种特殊的亲王爵。清宗室获得爵位的方式有功封、恩封、考封三大类。功封就是以特殊功勋为标准,往往授予亲王爵,并世袭罔替;恩封则是皇帝大婚、边界大捷等大庆时期,对一些宗室的升等加封,这类爵位是世袭递降的,底线是将为辅国将军;考封则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爵位分封,按照成绩进行降等,直到降成了“闲散宗室”。

我们所说的铁帽子王,其实就是开国因特殊功勋授予的8位世袭亲王,即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和清晚期增加的恭亲王,怡亲王、醇亲王、庆亲王。清制规定,凡皇子年满15岁,宗人府要奏请皇帝为其封爵,若皇帝不许,需要隔五年再行奏请。从亲王爵至奉恩将军爵都可世袭,一般由嫡长子“袭封”规定的爵位,世袭罔替的则是袭封原爵,世袭递降的则往下顺延一个爵位进行袭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有意打压宗室权力,因此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等。比如,在此之前,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都可封为郡王,在此之后则只可封为贝勒;之前郡王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之后改为贝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再行规定,应封爵位的宗室,需要在20岁时,进行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成绩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封爵。

到了乾隆时期,规定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降一等;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降二等;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停封再考。若应封奉恩将军者,已无爵可降,只得停俸,应降一级者则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而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考封制度更加严苛,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再无参考机会。

 8/10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万瓶  倒掉  爵位  俸禄  深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