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能赶跑匈奴和突厥西迁,明朝为什么不能赶跑蒙古西迁?

明朝时期蒙古是册封统治,明朝和蒙古各部也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自明初朱元璋派遣蓝玉经过捕鱼尔海之战后,北元彻底灭亡。整个明朝时期,蒙古各部在明朝经济和军事打击下都是四分五裂一蹶不振,中间被清吹满遗所津津乐道的土木堡之变和俺答汗侵入长城内地事件,也不过是因为明朝军事打击和经济封锁太过导致的蒙古部落铤而走险的行动,最终都被明朝击溃接受明朝册封。

被中国屡屡打败仗的匈奴人,西迁后是怎样干掉罗马帝国的?

匈奴人的西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当年在中国北方活动的匈奴人已经发生非常大的改变,首先,从“民族”的角度来说,4世纪以后出现在罗马帝国的匈奴人和1世纪前后活跃在中国北方的匈奴人,在人口构成上是不一样的。其次,匈奴人没有“干掉”罗马帝国,匈奴人并没有“灭掉”罗马帝国。一、匈奴人西迁,从公元91年进入西域到公元374年出现在东欧,差不多经历了200年,这中期他们先后征服了乌孙人、康居人、阿兰人等众多的游牧部族,到达欧洲的匈奴人中,其实已经融入了大量的乌孙人、康居人和阿兰人。

公91年东汉大军击溃北匈奴主力后,匈奴人已经开始向西转移,而此时汉朝将领耿夔在阿尔泰山附近与北匈奴单于遭遇,双方经过激战,匈奴人再次大败,于是在北单于的率领下大规模的西迁。《后汉书》记载,此后“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也就是匈奴人被打怕了,决定离开漠北草原,越过阿尔泰山进入伊犁河流域,这里是汉代乌孙国的地方,乌孙本来就是游牧民族,所以匈奴到了这里,很快就适应了下来。

据《魏书》记载,匈奴人在乌孙故地一度建立起强大的“悦般国”。该国“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万”,在西域算是一个非常强劲的大国。匈奴在乌孙故地停留了可能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因为遭到新的不知名的威胁,一些精壮人员在单于率领下离开乌孙故地,继续向西迁移,抵达“康居”。康居是位今中亚哈萨克斯坦东南、锡尔河流域的一个古国。

到达康居以后,匈奴人的情况在历史就不清楚,因为这里离中国很远,离罗马也很远,处在两大文明帝国的边缘地带,匈奴的事情就没有人记载了。一直到公元290年,也就是匈奴离开漠北草原西迁200年后,关于匈奴人的消息才出现在罗马人的著作中,书中说在高加索的亚美尼亚军队中有匈奴雇佣兵团。这时匈奴人已经在阿兰聊国(Alani)活动。

阿兰聊国位于今顿河以东的俄罗斯南部草原,显然,有一部分匈奴人已经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康居西迁到了南俄草原。匈奴人达到阿兰聊国后,最开始可能和阿兰聊人混处在一起,因为这一带仍然是“草原”,游牧为生,并没有很强的地盘意识。不过,双方相处一段时间后,可以起了冲突,最终匈奴人“杀其王而有其国”(《魏书》),并迫使阿兰人加入匈奴人的队伍(罗马史学家阿密阿那斯著《历史》)。

匈奴人在阿兰人地区大概生活了100年,到374年时,匈奴人开始进一步的西迁,渡过顿河,与当时的东哥特王国相遇,至此才开启了匈奴人在欧洲的征服史。二、其实罗马帝国是被欧洲的那些被罗马人称之为蛮族的东欧和北欧的游牧部族消灭的,匈奴人的西迁,驱赶了大量的欧洲蛮族的西进逃亡,促成了蛮族跟罗马帝国的混战,严重削弱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力量。

374年,匈奴人在首领巴兰勃(Balember)的率领下渡过顿河,第一次出现在欧洲人面前,当时顿河以西居住的“东哥特人”,东哥特人被匈奴人打得大败,东哥特人被匈奴人打败的消息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恐慌,罗马史家阿密阿那斯在《历史》中说,强大的东哥特人被一群从来没见过的人(匈奴人),如高山上的暴风雪般地聚然来是临,然后见到人就杀,见东西就抢,东哥特人乱成一片,国王赫曼拉克(Hermanrik)根本不敢组织军队继续作战,直接自杀了,他的儿子领领残部投降了匈奴人。

匈奴人在东欧可谓一战成名。匈奴人击溃东哥特人,继续向西进兵,攻打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在边境的德聂斯德河构筑了坚固的防线,但匈奴人采取运动战,并不去攻打西哥特人的防线,而是绕道德聂斯德河上游渡河,然后从背后包抄西哥特军队,结果西哥特军队大败,死伤无数。一部分西哥特人大约20万人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的东部边境避难。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西迁  匈奴  汉朝  击败  难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