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皇帝,都不可能彻底铲除宦官。尤其是唐代的宦官,已专权多年,盘根错节,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在强藩林立之下,唐昭宗虽然要打压宦官,但也不可能不与宦官合作。唐昭宗在驱逐杨复恭后,迅速以伏击手段杀害了有功的李顺节,说明了唐昭宗的态度:他不打算与宦官合作。如此,宦官今后不可能再与唐昭宗合作了。如此,一个原本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的宦官集团,被彻底推到了唐昭宗的对立面。

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当然,在那之前,唐昭宗又匪夷所思地进行了一次削藩战争。这一次削藩战争,更为匪夷所思,后果也更严重!“自杀式”削藩如果说之前对河东李克用的削藩是“轻佻”的话,那么,接下来这次削藩就是“自杀,”了。驱逐杨复恭,夺取了禁军军权的唐昭宗,一时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次年,他调兵攻击凤翔李茂贞。

禁军,还是那支乌合之众,不同的是,经过前面的打击,只剩下的3万人了。而对面的李茂贞、王行瑜的联军,有可5、6万人,且经验丰富。不知道唐昭宗是怎么想的,反正他就这么出兵了。结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唐军一战即溃!李茂贞可没有李克用那么讲究君臣之节,直接兵临长安,逼迫唐昭宗杀掉了宰相。凤翔至长安一步之遥。从此,朝廷事无巨细都要秉承李茂贞、王行瑜的意思办。

大唐朝廷依稀有被劫持的样子了。然而,唐昭宗似乎觉得还不过瘾,很快,他又继续着“自杀式表演”。不被劫持心不甘心不久,李茂贞、王行瑜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再次逼近长安,试图劫持昭宗。昭宗一行吓得在南山滞留,一面派人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够意思,很快率军来战,击败了李茂贞、王行瑜。就在李克用决心除恶务尽时,收到了唐昭宗的旨意: 别打了,李茂贞、韩建知错了。

原来,唐昭宗担心李茂贞比李克用吞并后,李克用实力太强,而李茂贞看起来认错态度很诚恳,便制止了李克用继续进攻。李克用讲究,奉命退兵了。李克用走后,唐昭宗再来了一次自杀。原来,李克用在时,李茂贞老老实实,李克用一走,李茂贞又开始嚣张了。唐昭宗想要重建禁军,又开始招兵买马,李茂贞知道这是为了对付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进攻长安。

唐昭宗一面派兵抵抗,一面又向李克用求救。派兵抵抗的情况就不说了,兵败如山倒是毫无悬念的。这一次,李克用与朱温的作战正在白热化,实在抽不开,便表示:请天子暂且到河东来避难。唐昭宗一行逃难过程中,遇到了韩建,在韩建的欺骗下,移到了华州。如此,唐昭宗正式开始了寄人篱下的岁月。然而,即便如此,唐昭宗还是再次发布了对李茂贞的讨伐令。

这就很尴尬了,唐昭宗已经由韩建所控制了,而韩建又是李茂贞的盟友···李茂贞、韩建不敢杀了昭宗,又不可能互相真的打起来。于是,李茂贞“认怂”,认错,韩建从中讲和,这事才压下来。认识到唐昭宗绝对不甘心受制,于是,韩建把屠刀砍向了昭宗的皇子们。当时,“武臣难制”、“文臣不知兵”、“宦官不可靠”,唐昭宗想要让诸皇子分典兵。

铲除掉皇子,也就斩断了昭宗掌兵的手。韩建二话不说,把皇子们全部杀了!在韩建之下,唐昭宗受尽了屈辱,朝廷权威进一步下降了。李克用听说此事后叹息:韩建是天下第一笨蛋。削弱天子对他有什么好处?确实,韩建虽然劫持了天子,但实力毕竟有限,实在拿不住。不久,由于与朱温矛盾加剧,李茂贞、韩建决心与李克用结盟并把天子送回长安。

如此,唐昭宗幸运地“重获自由”了。然而,唐昭宗很快就把自己送回了“囚笼”。再陷“囚笼”回到长安,再获自由的唐昭宗,发现:原本被打压的宦官又嚣张了起来。如前所说,宦官,是不可能彻底铲除的。经过这么些折腾,天子依赖的文臣、皇子实力大减,宦官自然也就强横起来了。唐昭宗决心先铲除身边的宦官,再图发展。于是,昭宗日夜与宰相商议铲除宦官之事。

这一次,不甘束手就缚的宦官刘季述先动手,把昭宗抓起来,尊为太上皇,另立新帝。由此,昭宗又度过了一段幽禁生涯。运气不错,在朱温的暗中支援下,崔胤等人行动,击败了几个擅行废立的宦官,昭宗得以重获自由。被争夺的"绣球"重获自由的昭宗一时振奋,发布《改元天复赦文》,推出了免除贫民一年赋税等惠民政策,企图有所作为。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汉献帝  聪明睿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