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有什么用呢?“解救”唐昭宗的宰相崔胤是朱温的人,而其他一些仍然掌握禁军的宦官则与李茂贞勾结。唐昭宗,他已经是强藩们争抢的“绣球”了。不久,宦官韩全诲勾结李茂贞,先引李茂贞率军入长安,后又劫持唐昭宗去了凤翔。随即,朱温率军“勤王”,把昭宗又“救”了出来。争来抢去间,唐昭宗受尽屈辱,甚至忍受过饥饿、寒冷,日子比汉献帝惨多了。

彻底被控制被迎回长安时,唐昭宗或许想不到:落到朱温手里,他的日子到头了。当年,汉献帝落在曹操手里时,虽然大权为曹操所操持,但尤有近臣、国戚、忠臣可期。朱温可没有老曹那么讲究。天子一回长安,朱温就把昭宗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干了:铲除宦官。700多宦官,被集中起来,全部杀掉,“冤号之声,彻于内外”。如此,宦官这个集团,从肉体上已经消失。

铲除宦官,有利于集权。不过,这个集权的人不是唐昭宗,而是朱温。随即,朱温又把崔胤等大臣干掉了。而天子身边的亲随,一起陪着打打马球的人也被偷偷杀掉,更换成了朱温的人。这些大臣,原本是朱温的盟友,然而,他们不希望大唐灭亡,立场“不坚定”,必须除掉。从此,唐昭宗失去了一些可能支持自己的力量,完全处于朱温的监视下了。

朱温仍不放心。不久,他下令迁都洛阳!唐昭宗搬家途中,百姓夹道呼“万岁”!唐昭宗惆怅地说:别叫我万岁了,“朕不复为汝主也”。八个月后,唐昭宗被朱温指使杀害了。唐昭宗是个胸怀大志的皇帝。他急切地希望恢复大唐盛世。然而,黄巢起义后,大唐已经病入膏肓,哪能快速复振呢?如果耐心调理,步步为营,大唐虽不能复兴,但也未必很快灭亡。

如果你是汉献帝刘协,你有什么办法力挽狂澜?

汉献帝刘协还真有一次咸鱼翻身的机会,那就是:司徒王允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允诛杀董卓,王允掌握了朝政大权。但是,王允毕竟跟董卓有着天壤之别。董卓是军阀出身,不讲究君臣之间的礼仪,也藐视天下群雄,一心只知道扩充实力。在董卓看来就是:拳大为哥,刀枪剑戟出政权,不讲文治而专讲武功,所以很快就失去了人心,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王允则是文官出身,不至于走到以武力威胁皇权的地步。再者,王允没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发号施令全靠着在朝廷的合法地位。那么王允就必须尊王攘夷而不是把天子彻底架空。当时,天子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否则,精打细算的曹操岂能平白无故地把天子搞到自己身边。“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天子没有号召力,曹操还挟持天子干什么?曹操不是慈善家,他拿出那么大的物力和财力来供养东汉朝廷和天子,说明在当时天子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

天子的号召力无与伦比;天子的作用不可替代。刘协是天子,就这一点就足以够自己翻盘的。可惜,刘协意识不到。也可能是刘协本人对汉朝也失去了信心,他的存在不过是再等待着一个新的真命天子的出现。天子有任命大臣的权力;天子有赦免大臣罪过的权力;天子也有调动天下兵马的权力……而这些权力,汉献帝都没有用。是不会用?还是不敢用?反正他当时是有权不用。

这些治国理政的大权力,汉献帝没有用,而是交给了王允在用。结果王允则矫枉过正,任性地对董卓的势力大搞清洗。王允杀了名士蔡邕,使得人多大臣心怀不满和恐惧。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请求朝廷赦免,王允也不依不饶。王允当时可能是想对董卓一党来个“痛打落水狗”。可是,人家落水了吗?董卓只是一个人被诛杀,他的部队除了部分跟随了吕布;大部分还是完好无损的。

所以,贾诩一个馊主意,李傕和郭汜他们组织起来,反上了长安。这一下,汉献帝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风雨飘摇的东汉被李傕、郭汜二人折腾的支离破碎了。所以,如果我是汉献帝,我就抓住诛杀了董卓的机会,彻底收回政权。第一、我会动用赏罚大权,对诛杀董卓的功臣给予奖赏;对董卓的帮凶给予适当处罚。1、大大奖励诛杀董卓有功的王允和吕布。

加封王允为太傅,赐爵“洛阳侯”;加封吕布为卫将军兼任司隶校尉。2、公布豁免令,赦免董卓手下的三军大小将士。只追究董卓和重要谋士李儒的责任,其他的一律赦免。加封蔡邕为太史令,令他完成《汉史》的创作。这样,其他与董卓有过交集的人也可以安心工作。3、对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给予适当嘉奖。第二、我会收编董卓手下的二十万大军,改编成御林军,由国舅董承、太尉杨彪、司隶校尉吕布共同统领。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汉献帝  聪明睿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