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董卓手下的士兵收编归朝廷,广大将士肯定愿意。不追究他们对董卓助纣为虐的责任已经是网开一面了,再改编成御林军,他们肯定会感恩戴德。第三、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支走李傕和郭汜等人。可以加封李傕为征西将军,派往西凉;加封郭汜为镇东将军,派往山东;加封张济为安南将军,派往东南;留下樊稠听用。这样他们各自都得到了提拔,也就没有造反的必要了。

他们的造反完全被王允所逼,走投无路才反的。另外,加封贾诩为少傅,协助皇帝处理日常工作。这样西凉集团,士兵被收编,谋士被朝廷启用,大将分散到四处,就被分化和瓦解,不能造成集体反叛的恶劣局面。第四、迅速起用被十常侍罢免的皇甫嵩、卢植等人;打听刘备的下落,召刘备进京,加封为皇叔、豫州牧、左将军和宜城亭侯等职务,并拨给他五万士兵。

让刘备占领豫州,可以后吕布里外呼应,对京师形成牢固的拱卫。第五、趁着曹操没有过分发展壮大,打压曹操。让曹操讨伐各地不服从中央政令的军阀。第六、让袁绍进京受封任职,任命新的冀州牧。袁绍的冀州是从韩馥和公孙瓒手里武力抢夺的,免去他的职务就等于宣告天下:中央收回各地州牧、刺史、郡守的任命权。逐步削弱各地的独立性。

加封袁绍为太傅,收回他的兵权。第七、我会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任命诸葛亮为长安令,并兼任中书舍人,逐步把诸葛亮提拔起来。其实,总的来说也不复杂,就是:趁机收回任、免、赏、罚大权;努力安定天下人心;认真防备曹操和袁绍形成尾大不掉;大力起用忠于汉朝的大臣;逐步削弱各地割据势力等等。我坚决做到“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如果把汉献帝换成汉武帝刘彻,汉朝还会灭亡吗?

我也来吹一波换成汉武帝刘彻肯定是负薪救火,自取灭亡。若无胡乔木不懂历史,瞎说了句秦皇汉武,汉武帝一直是一个昏君暴君的代名词。刘彻此人,不是太子出生,全靠母族有钱,贿赂他爹汉景帝入宫。后来靠金钱铺路,加上太子死亡,窦太后需要一个没有根基的人,才侥幸得到帝位。此人上台穷兵黩武,年年发动对外战争,到处征兵,到他老年,实在没有兵源,就乱抓人,家里面贫穷没有办法入赘的,也成了罪名,抓去充军。

此人极其残忍好杀,滥杀大臣,朝中文臣武将被他杀了个便,而且还亲自杀死了自己太子。这样残暴不仁的只有商纣王能有一比,商纣王还没有亲自杀死自己的嫡子太子。好大喜功曰武,乱动刀兵曰武,武是中下的恶谥。汉武帝此人,和刘协掉个个儿,也就是东吴孙浩一样的下场,孙浩也杀伐果断,滥杀大臣。最多刘彻能干掉董卓,遇到曹操还是被杀死,成为一个少帝。

曹丕称帝后如果把汉献帝送给刘备,刘备会如何做?

恕我直言:这种可能性为零——曹魏政权实际上的创始人是曹操,但正式登基称帝的却是曹丕。曹操虽然实际上架空了汉献帝,但一直以汉朝丞相的身份“奉天子以讨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实际执掌政权的曹丕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完成了由汉朝到曹魏的过渡,而不是以暴力手段推翻汉朝,也就是说曹魏政权的统治合法性来自于汉朝的禅让,虽然这种禅让并非出自汉献帝的自觉自愿。

我们再看刘备这边:长久以来刘备都始终以汉室后裔自居,尽管他和汉室朝廷的血缘关系已极端疏远,但始终利用这面大旗声讨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而当他得知曹丕代汉后就公然对外宣称:汉献帝被曹丕所杀,自己为兴复汉室大业计才接受众臣的推戴登基为帝。所以其实曹魏和蜀汉两方的政权合法性都来源于汉祚,并都视对方为篡逆。

如果曹丕把汉献帝送给刘备无异于让刘备获得一面正大光明声讨自己的大旗,甚至就算是送给和汉室并无渊源的东吴也是一样的结果——孙权也会学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招。所以曹丕哪怕弄死汉献帝,然后对外声称汉献帝染病身亡,也绝不会把他送给孙、刘两家。不过站在曹丕的立场上他倒是可以考虑: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上当场宣布册封已退位的汉帝刘协为益州牧,即日赴任。

这样就好看了——你刘备不是汉室忠臣,所以要匡扶汉室吗?我现在就让汉帝打你咋的?当然刘备方面肯定会矢口否认地指出曹丕手中的汉献帝是冒牌货,不过这对曹丕而言并不重要——本来也不可能指望仅凭汉献帝就能使刘备屈服,刘备方面否认就否认了,关键是只要天下有人相信曹丕手中的汉献帝是真的,那曹丕就具有了名正言顺讨伐刘备的大义名分。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汉献帝  聪明睿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