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此尊出土后曾摆放于时任国府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将军的书桌上,在长沙会战转移途中被日军炸成20多块,建国后经1年的修复才得以复原。商••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殷墟遗址出土,属于商晚期青铜祭器。此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立耳折沿,方腹四足,以鱼纹、云雷纹、饕餮纹、凸弦纹、蝉纹为主要装饰纹。鼎腹之中刻有“后母戊”三字,笔画细致清晰,圆润饱满。此鼎高大雄壮,威武挺拔,是我国最重的青铜器,是绝对的“国之重器”。此鼎出土后,曾因担心被日军所掳旋即被埋入地下。抗战胜利后运送南京中央博物院。新中国成立10年之后被国博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

西周••大盂鼎大盂鼎,于1849年在陕西郿县礼村出土,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此鼎是周康王时期一位名叫盂的大臣所做,同时出土大、小二盂,小盂鼎在出土以后已经遗失。大盂鼎高101.9cm,口径77.8cm,重153.5kg。铭字291个,以纪念盂受周康王训诰之事。此鼎圆腹三足,以云雷纹为底,以饕餮纹为饰,样式古拙,端庄。

腹内铭文笔画苍劲周正,开中国书法之先河。大盂鼎出土之后先后被左宗棠、潘祖荫等名人收藏,新中国成立后由潘氏后人捐献给国家。大盂鼎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大克鼎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毛公鼎,联袂为“海内三宝”。另外,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著名先秦国宝还有商妇好鸮尊,商人面鼎、商妇好青铜偶方彝、商龙虎纹青铜尊、东周王子午鼎等等,由于篇幅关系土鳖君就不一一展示了。

秦汉珍宝秦•阳陵虎符阳陵虎符,相传是在山东省枣庄市出土,抗战时期由郭沫若在重庆市古玩市场地摊上发现,是秦朝颁发给阳陵驻军将领的调兵信物。此符长8.9cm,宽2.1cm,高3.4cm,呈卧虎型,可一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12个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为这枚符的左半在阳陵军中,右半在天子手中,左右合并才能调兵遣将。

值得一提的是,阳陵虎符是目前发现的秦虎符中唯一一枚“右在皇帝”的节符,可以推测出此符为始皇帝一统六合之后分发的兵符,对研究秦朝军事制度有重要的意义。西汉•中山怀王金缕玉衣中山怀王金缕玉衣,于1973年在河北定州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为西汉玉质冥衣。该玉衣长182cm,由1203片玉片和2567g金丝连缀而成,共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后片、袖筒、手套、裤筒和脚套等部分,为典型的西汉风格玉柙。

金缕玉衣大约出现于文景时期,是两汉时期最高级别的殓服,只有王以上的贵族才被允许使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金缕玉衣。西汉•鎏金熊形铜镇鎏金熊形铜镇,于1926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出土,是西汉时期铜鎏金生活器。在魏晋之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将席角折卷,一般会将席镇压于坐席四角。

汉朝的席镇多以铜铁为材质,以虎、熊、龟、蛇等动物为题材制作。此镇为西汉兽镇,高5.2cm,黄铜材质,表面鎏金,工匠将其做成憨态可掬的吉熊蹲踞式样,圆滚可爱,在实用的同时又给家里带来了些许的活泼之气。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击鼓说唱陶俑,于1957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出土,东汉陪葬明器。此俑,高56cm,泥质灰陶材质,为头戴帻巾,怀抱扁鼓的俳优正在引吭高歌的形象。

喜观陶俑您会发现,艺人的表演似乎进入高潮阶段,他单腿蹲在地上,右腿弹出,眯缝着双眼,额头上因开怀大笑而挤压出数道皱纹,神采飞扬,活灵活现,引人共鸣。其制作匠人技艺之高,手段之妙,可称为“汉代第一俑”。三国•吴•青瓷羊形烛台青瓷羊形烛台,于1958年在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出土,为孙吴青瓷生活器。此台,长30.5cm,高25cm,为一只昂首张口的跪羊造型。

仔细观察您会发现,羊字通“祥”,古人多用羊作为家居装饰物,以示吉祥如意。此羊为太湖流域的湖羊,身躯肥壮,背毛丰茂,双耳紧贴头顶,显得形态温驯安详,为不可多得的东吴瓷塑精品。两晋南北朝珍宝西晋•吕氏砖吕氏砖,传为1918年前后在安徽省凤台西北乡顾家桥出土。该砖呈长方形,长34.8cm,宽17.3cm,高5.8cm。

正面阴刻章草书法“咸宁四年七月吕氏造,是为晋即祚十四年事,泰岁在丙戌。”据清末金石家邹安考证,吕氏为陈留郡守,此砖为吕氏为其妻所造墓庐的铭砖。章草为隶书的草写,为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书法飘逸流畅,颇有陆机《平复帖》的风采。北朝·马首鹿角金步摇马首鹿角金步摇,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金质女性头饰。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成长  榜页  入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