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小明第一次玩网游,觉得很精彩,每天参与其中乐此不疲,而到了一定时间它发现,游戏里都是千篇一律的设置,每天重复的都是闭着眼都能想到结局的各种日常,周常任务,这个时候小明就会开始迷茫。希望每一位玩家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学会生活,而不是学会游戏。

什么都把地下城与勇士叫毒奶粉?

DNF是一个奇迹、经历十年风雨而不衰的游戏之一。因为这个游戏的年代跨度太大,本人初二就开始接触DNF,到现在已经有了孩子,但是还在玩DNF,这其中的故事实在说都说不完。DNF被勇士们起过很多外号,其中毒奶粉就是被用的最多的绰号了。为什么DNF又称“毒奶粉”?单从这个名字来讲,d(毒)n(奶)f(粉)刚好对应毒奶粉的拼音首字母。

如果从游戏本身来讲,就要从60版本的时候说起啦。记得08年的DNF火爆的一度吸引了各界人士的注意,玩的最多的还是学生,然后工薪阶级、社会青年,甚至还有大叔年龄的玩家在游戏里耀武扬威。也正因此,导致DNF有了一个不错的名字——毒奶粉。而且因为火爆导致游戏白天全天爆满,无法顺利进入频道,想和小伙伴组队刷图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勇士们为了吐槽,DNF毒奶粉应运而生。

而且那时候的游戏刷图很难,95%的玩家的装备都是无法秒怪物的,所以大家经常在刷图的时候被怪物打死,没有足够的复活币,为了更快的刷图就去组队或者找人带,组队遇到各种卡卡的玩家或者找人带被骗游戏币,这也是毒奶粉的来历之一。再有就是各种盗号的层出不穷,经常有小伙伴上线后发现自己的装备都没了,而且角色被建立了好几个,名字还能组成一句话!读起来很顺畅,而且那时候游戏方对于玩家帐号的保护机制不过关,被盗号是常有的事情,我也遇到过,那时候被盗号了感觉天都塌了!这就是DNF毒奶粉的来历,一个DNF陪我度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说成是入坑恐怕是最好不过了。

你感觉游戏是生活的调味剂,还是毒品呢?

谢邀。作为游戏工作者,我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游戏这个产物,要分人。就和我们普通日常生活一样,有人开车就是代步工具,有人开车就是马路杀手。有人打麻将就是小赌怡情,有人打麻将可以家破人亡。事物都有两面性,出了问题不应该怪罪一个事物的诞生,要明了是否因为自己在参与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因此,玩游戏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你玩游戏,一种是游戏玩你。

前者自然就是生活的调味剂,可以让你活的更快乐,更丰富,更精彩。后者就会成毒品,让你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生活。人无完人,没有哪一个玩家在第一次接触游戏时,就会玩,这是一个事实。关键是大家能否感受到自己被玩的这个过程,是否能够转变为自己为主导。举个例子,小明第一次玩网游,觉得很精彩,每天参与其中乐此不疲,而到了一定时间它发现,游戏里都是千篇一律的设置,每天重复的都是闭着眼都能想到结局的各种日常,周常任务,这个时候小明就会开始迷茫。

也是关键转变期,你考虑这么千篇一律多简单,生活也这么简单多好,那就会沉迷虚拟世界。你要觉得这游戏这么下去太无聊了,我还不如干点别的,那就不至于被游戏把控。总而言之,生活也和游戏一样,奇遇要比游戏的程序设定更丰富,更有趣。学会玩游戏不难,学会生活实际更高深。希望每一位玩家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学会生活,而不是学会游戏。

如何评价“网络游戏是精神毒品”这一观点?

感谢邀请,电脑游戏起始之初,它的传播速度就如“病毒”一般,但是要说这种产物为什么会诞生并且不断进化,除了科技进步的因素,更多也和人类本身对于精神满足的需求有比较大的关系。网游对于我们的心理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刚开始,游戏只是人类消磨时间的一种工具,互联网出现后,单机游戏逐渐发展成为了网游,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网游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竞技、休闲、屠杀、社交、养成等等,这些内容之所以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很符合我们普遍的心理需求以及个体的一些心理需求。

游戏能够让人们体会到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的自我满足感,例如:荣誉感、亲密感、发泄的快感、被需要、被尊重等等心理需求,也正是因为这些心理需求被满足,游戏才能如此的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青少年沉迷网游,全部都是游戏的错吗?喝酒、抽烟、网游,这些其实并不犯法的行为却已经成为了“毒害”人们的罪恶,对于青少年来说,沉迷网游更是如此,先不说身体带来的各种损伤,最大的心理伤害便是当他们感受到虚拟与现实的落差感之后带来的心理矛盾会导致他们的人格上出现很多的问题,对于一些自我价值观不是很稳固的青少年来说,游戏中的暴力、杀虐等等都会成为模拟的对象,对于个体还是社会来说,都是 危害。

但是,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无法阻止,也无法改变。但凡沉迷于网游的人,他们的经历也不是偶然的,只是恰好网游成为了他们的一个发泄口。大部分沉迷于网游的青少年当中,家庭因素都占到了很大的因素,无论是家庭完整性还是父母教育,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进入了这样的一个虚拟的世界去寻求他们缺失的那一部分心理需求。

所以,我个人认为,孩子沉迷网游,在我们改变外界的情况下,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多思考,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呢?这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看到,一些网游在国家法律的规范下,已经开始了实名认证、限制时间等举措来防止青少年沉迷于此,但是,还是阻止不了一些问题的发生。但是从数量上来说,这不是大概率事件,还不至于成为了影响国民心理的一种“毒品”。

现在疯传的421是什么东西,和娱乐圈有什么关系?

我也有听说,但是并未细看,一些事件还是从我朋友的嘴里听来的。421疯传的是一个文件,文件里面涵盖了娱乐圈几百个明星吧,可以说快要到大半个娱乐圈了。这里可不止我们大陆娱乐圈额,从大陆到香港、台湾,几乎都有公众人物在榜上,从天王巨星,到二三线,涵盖范围非常广。里面大概记录了一些明星事件,而且大多以不堪或者黑料为主,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真的都不能上台面的东西,看完这个你再看现在的那些绯闻小料,真的会感觉不值一提。

拉帮结派、强势行为、丑陋行径、迷信作风等等在这份文件上数不胜数,因为很多记录都是能让人大跌眼镜,如今却是也不是特别好在不好细说。421文件的作者煞有其事的写着,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些看官们,真的可以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这些大多并无实证,虽然我们自问可能也不大相信娱乐圈明星们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团体,但是也至少应该能保持一个清晰、中立的态度,对一个未经确认的事情,不好说太多。

为什么中国家长讨厌游戏?游戏真的是毒品吗?(`Δ´)?

曾经,他们说靡靡之音影响青少年,一定要禁;接着,他们说武侠小说毒害青少年,赶紧没收;后来,他们说漫画电影教坏青少年,不收不行。直到电子游戏出现,他们又找到了新的背锅对象,把那一套早已经能倒背如流的批判话语,换一个宾语,再套到游戏上面。你说游戏有多糟糕的影响,产生过什么负面案例,同样的东西也可以套用到其他任何的娱乐上面,就算是看古典名著,三英战吕布,关羽阵斩颜良文丑,青少年看了之后生出一股热血,下次和隔壁班的人发生口角,脑子一热,拿了根铁棍当作偃月刀挥过去了...这也该《三国演义》背锅吗?人很难正视自己的不足,为人父母很多也跳不出这个圈子,既然承认不了自己在教育引导孩子上的无能和失职,当然要找好替罪羊。

为什么不禁止网络游戏上线,这可是害了很多青少年的电子毒品?

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很好,可是现在的网络游戏几乎都开发了手机版,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高中生,晚上躲着玩游戏已上瘾,白天上课打瞌睡无心学习,弄得家长和老师都无法纠正。见过很多聪明的孩子,只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深受其害,在现实中失去了进取心,甚至违法乱纪。可以这样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最后几乎都成了这个家庭的伤痛。


文章TAG:那些令人厌倦却又无法停下的毒品游戏  游戏与毒品都是什么名字叫什么  那些  令人  厌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