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雏鸟就是因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气”,鸟妈妈不再理它,活活被饿死了。至于红脚鲣鸟为何有这种“陋习”,至今是个谜,还有待动物学家去研究。03渔民追捕鱼群的“侦察鸟”,为何成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导航鸟”?红脚鲣鸟的飞翔能力极强,也擅长游泳、潜水以及在陆地上行走。红脚鲣鸟的方位感非常强,无论它飞出去多远,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它们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们在海面上觅食鱼虾,成为渔民追捕鱼群的“侦察鸟”,渔民可以根据它飞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场所,来寻找鱼群的位置,然后开船去撒网捕鱼。傍晚,红脚鲣鸟成群飞回岛上安歇,成为渔民返航的“导航鸟”。当渔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时,就沿着它飞行的路线来确定返航的方向。在渔民眼里,红脚鲣鸟之所以从不迷失方向,是因为鸟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们必须赶回去喂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鸟就会被饿死。

04红脚鲣鸟捕鱼能力强,它们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觅食?红脚鲣鸟以鱼类为食,特别好鲅鲛鱼,飞鱼和鱿鱼也比较喜欢,有时也吃乌贼和甲壳类,它们长长的喙部,可以轻易撬开甲壳类动物的硬壳,将肥美的肉吞进囊袋里去。它们捕鱼能力实在太强了,不仅能够捕捉许多常见的海鱼,而且还会捕捉乌贼和甲壳类动物来吃。

其喉部肌肉特别松弛,呈囊袋状,不怕鱼骨哽喉,可吞食体形较大的鱼,并把它长时间贮存起来。红脚鲣鸟很少在自己栖息地附近觅食,通常会出现在巢居地为中心到周边150千米的海域内觅食。飞在天空时,颈部伸直,脚仰向后方,头部微微朝下弯,很专注地侦察海面鱼群活动情况,伺机猎捕。一旦发现鱼群,就将双翅向身体收拢,从离海面4-20米高处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态扎入水中,将猎物在水下捕获,然后再次飞回空中。

每当台风袭来,红脚鲣鸟无法再到海上去觅食,不用担心它,它忍耐饥饿的本领很强,可以15天左右不进食,这段时间就依靠喉囊中贮存的食物来维持生活。05军舰鸟总趁机拦路打劫红脚鲣鸟,红脚鲣鸟何为怕军舰鸟?很多时候红脚鲣鸟衔着捕获的鱼类在天空中飞的时候,却常常遭到军舰鸟等掠夺性鸟类的突然袭击,被迫放弃自己的猎获物,以至于形成了受惊之后便将喉部贮存的食物吐出来的习惯。

为了躲避军舰鸟的袭击,红脚鲣鸟只好成群结队地去海上觅食。在返回时,正常的飞行途中突然来个“急刹车”,刹那间回到自己的巢中,从而来迷惑追逐它们的“强盗”,军舰鸟这时可傻了眼。论实力,红脚鲣鸟其实并不逊色军舰鸟,体格上相差不大,真正打一架,军舰鸟也不见得捞到多大好处。但是在面对军舰鸟这种强盗时,红脚鲣鸟大多数情况会选择妥协,不与它见识,更何况,赶走一只军舰鸟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重新去捕捉猎物。

06一夫一妻制,夫妻齐心协力搭建鸟巢,为何喜欢把窝建在白避霜花树上?红脚鲣鸟是守卫在西沙上空的精灵,与之生生相伴的白避霜花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精灵守护神”。红脚鲣鸟喜欢在海岸和海岛上繁殖,常常从3月开始,一直到初秋才结束。经常筑巢于白避霜花树上,有时在同一棵树上就有好几个巢。它们的巢很大,但非常简陋,呈平台或盘状,由一些树枝、杂草等铺垫而成,直径约70厘米,离地面的高度不到60厘米。

红脚鲣鸟是一种非常恩爱、合作精神很强的鸟儿,实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齐心协力搭建鸟巢、共同哺育后代。雄鸟主要负责材料的搬运,雌鸟则主要负责营建。红脚鲣鸟从配对开始到营巢成功一般需要持续1-3周不等,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和体力,它们也会选择利用旧巢产卵。红脚鲣鸟之所以把窝搭在白避霜花树上,一是它那高大茂密的树冠为鲣鸟提供了最安稳的栖息地,而鲣鸟的粪便又成为感谢它悉心呵护的最好馈赠。

二是树的树枝很柔韧,也不粗,适合鲣鸟在海风中抓握。也就是俗话常说的,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三是因为脚较为短小,所以在海滩或礁岩上行走时显得笨拙。07别的鸟伏卧在蛋上孵卵,为何红脚鲣鸟却把卵踩在脚下进行孵化?通常情况下,一只性成熟的雌性红脚鲣鸟,一年仅能产下1枚鸟卵,偶尔也有产2枚的。卵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覆盖着一层石灰。

红脚鲣鸟的孵化期为42-46天,在繁育的过程中,雌性红脚鲣鸟主要负责孵化和照顾幼鸟,而雄性则负责捕捉鱼来养家。红脚鲣鸟的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伏卧在卵上,雌鸟将它的一双大蹼足放在卵上,将卵踩在脚下,通过脚上脉管化的皮肤向卵传递体温,身体的重量主要靠跗跖来支撑。当然,天热时,雌鸟则不孵卵,而是站在卵的旁边,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强烈的阳光,以保持恒定的温度。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300  之恋  湛蓝  多元  最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