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对于慕容复、乔峰的猛烈攻击也是毫不在意。对于鸠摩智使用无相劫指的偷袭,更是看都看不上,直接大袖一挥,就将鸠摩智打得不知所措。可以说实战能力非常厉害!熟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应该懂得,金庸先生最推崇的是第一佛家思想,第二道家思想,在半人半仙修真年代的天龙八部小说中,金庸先生没有介绍扫地僧修炼的什么武功,叫什么名字,就可以轻松秒掉天龙四绝+慕容复,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可见其实力有多么恐怖。

在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五雄,甚至后来的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或多或少都会介绍少林绝技多么多么厉害,修炼多么多么难,但是面对二挂,三老,四绝仍然可以轻松应对,一阳指在双雕中属于顶级武功,龙爪手都属于一流武功绝学,可这些武功在善于内力攻击,远程攻击的天龙八部中根本不入流。天龙八部中的顶级绝学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凌波微步,北冥神功,生死符,小无相功,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化功大法,六脉神剑,擒龙功,降龙十八掌等等远程攻击,吸人内力的绝学很多都失传了,以至于后来传到射雕洪七公手里降龙十八掌只剩十五掌,一阳指都成天下绝学了,倚天屠龙记里史火龙只学了十三掌,倚天世界里很多高手只会近身搏斗了,远程攻击想都不敢想,如果说张三丰修仙,那扫地僧就是成佛了。

《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甘愿平凡?

《天龙八部》扫地僧每天吃什么

一扫地僧半路出家来到少林寺隐姓埋名,低调处事,自然是因为他有过一段非比寻常的过去。准确来说,扫地僧是在三十岁左右来到少林寺,他不是光明正大的来少林拜师学艺,而是偷偷来到少林,做了一个打杂的僧人,故而他没有任何的辈分,也没有人认识他。三十岁左右,正值壮年,扫地僧却选择勘破红尘来到少林寺,或为情伤,或为仇恨,或为学艺,无论是哪种原因,至少来到少林寺,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当他心中还有仇恨时,他读佛经;当他心中还有欲念时,他读佛经;当他心中还有执念时,他读佛经!“贪嗔痴”就在潜移默化的佛经中销声匿迹,扫地僧心中从此坦然,从此淡然,从此诚然!他的心中从此“不滞于物”,豁然开朗。就像杀戮成狂的谢逊,也被“三渡”度化,他诚心悔悟,选择剃度出家;就像心怀愧疚的一灯大师,为了多积善念,一心忏悔,选择落发为僧;就像坏事做绝的裘千仞,被一灯感悟,追随一灯,忏悔半生……人生有太多放不下,名利,金钱,地位,爱恨,恩仇等等,哪怕落发为僧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放下,但是愿意改过自新,愿意诚恳忏悔,也需要胆量。

可以说,半路出家的僧人千千万,但扫地僧只有一个。因为只有他,彻底放下过去。二周伯通领悟到“空碗方能盛物”的武学道理,就发明至高武学“空明拳”。因为空碗容纳的始终是最多,半碗只能装下一半。武功如此,人也一样。正是心中全无杂念,方能修习更多的知识。故而,扫地僧就是摒弃一切杂念,但凡佛经都去修习,最终佛法精深,内心已然超然物外。

庄子《逍遥游》有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扫地僧精研佛法就是“积水”的过程,只有把水积的像汪洋大海,那么才能承受大舟之重。当佛法在扫地僧心中厚重无比之时,他修炼武学就是顺理成章,而且能够通过佛法化去武功的戾气,最终武功能够突飞猛进,高深莫测。

所以扫地僧武功之高源于三方面:第一,超然物外,心如止水。正是他内心没有“贪嗔痴”的纠缠,他就能够做到心如止水,精研佛法,从佛法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最终超然物外,凡事都能看开,无欲则刚。第二,聪慧过人,悟性极高。扫地僧的悟性自然是一流,僧人有成千上万,但是只有一个扫地僧。他能领悟到别人领悟不到的层面,能够把简单的道理理解的更为深刻,故而,他的武功也是高深莫测。

第三,心存善念,厚德载物。在听到萧峰不愿看到两国交战血流成河的场面时,他就说“萧居士菩萨心肠”,而后化解两家深仇大恨,可见他内心也是菩萨心肠。正是他的德行高尚,以天下苍生为念,才能得到众人的认可,才能化解众人的仇恨。所以,他学武也是为了“赏善罚恶”!三扫地僧代表一种境界,也是金庸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境界。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扫地  CS  博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