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丁汝昌得以成为海军提督,旋赏加尚书衔。这段时间,是丁汝昌的“黄金岁月”,也是清代海军的“黄金岁月”。丁汝昌突出的表现,使他顺理成章的成了海军提督。不过,这些突出表现,多是在外交层面的。当时,北洋海军的海军远胜过日本,日本不敢与大清交战,丁汝昌在外交中占据主动,遂得以屡屡立功。

可是,丁汝昌在海军的技战术方面,并没有突出的表现,至少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这一切,也为接下来甲午海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丁汝昌的一生,一直是“阴差阳错”。命运的安排,使他一直走在“快速通道”上,使他一步步由一位降将,变成了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不过,前期的“阴差阳错”,一切都在丁汝昌的能力范围内。由于丁汝昌作战勇猛,无论是在湘军、淮军,还是在开字营、铭字营,都能建功立业。

可是,后期的“阴差阳错”,就是一场悲剧了。一位没有和海军打过交道,没有接受过系统海战学习,缺乏必要海战知识的人物,居然“阴差阳错”成了海军最高指挥官!或许,在大清的安排中,丁汝昌只需“总领事务”,具体操练、技战术,交由专业人士刘步蟾等人吧。由缺乏专业经验、知识的军事主官统领军队,大清不发先例,曾国藩、李鸿章领军前都不是军界人物。

关于李纨,为什么判词中讽刺她不积阴德?

作为为闺阁女儿立传的恢宏巨著,《红楼梦》里但凡关乎女子的文字大多都是饱含柔情的,即便因“淫”而亡的秦可卿,作者也为最后删去“更衣”“遗簪”细节,甚为慈悲。然而对于李纨,作者却一反常态,无论在判词或者《红楼梦曲》,都极尽嘲讽之笔,尖刻中带着些许恶毒。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见到众钗的判词无不是挽叹和感伤,而李纨的判词却如此写道: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的判词中有一幅画,画中是一个穿着凤冠霞帔的美人,旁边是一盆兰花。在这首判词中,前两句暗示了李纨的名字,后面两句就纯粹是揶揄李纨最后被当作笑谈了。而在象征李纨的红楼梦曲《晚昭华》中,又道: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镜里恩情,就是和贾珠短短的恩爱时光,贾珠去世后,李纨是“别再说什么绣帐鸳衾”,陪伴她的只有冰冷的床被。而在后来好不易戴上凤冠,披上霞帔,谁料好景不长,性命无常,最终没能好好受用苦心追求的荣华富贵,呜咽去了。

对此,作者便嘲讽了,虽然都说老了不受贫,但你好歹积点德荫庇儿孙啊。全然没有同情,只有幸灾乐祸。那么,李纨到底做了什么,让作者一改常态,对她如此极尽刻薄之事呢?我们根据李纨的《晚昭华》可以得知,贾府败落后,贾兰最后成功考取了功名,李纨则成了诰命夫人,戴上凤冠霞帔。然而,在面对一众落魄甚至需要乞食的家人,李纨母子却选择了忽视,并没有伸出援手,而更多人还认为,贾府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至烟花柳巷,李纨母子知道后还是选择视而不见。

所以,才被作者如此咒骂。无论这种说法是符合原著意思,但根据前八十回的文字,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首先,是李纨母子的独善其身自从贾珠去世,李纨便失去了任何表现的权利,她只能蜷缩一隅,默默养育她的儿子,王熙凤放印子钱时,她不会不知道,贾府一群贵族太太奶奶小姐们在吃喝玩乐时,她只会冷眼旁观。在众人玩花签一节,李纨抽的是一枝老梅,写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注:自饮一杯。李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笑道:“你们掷去罢,我只自饮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李纨的独善其身,早早露出端倪。有李纨这样的母亲,生活在贾府这样的环境,贾兰注定不会太跳脱,他常常被人遗忘,譬如大伙制灯谜,贾政左右寻不见他,一问方知,是贾兰觉得贾政没有去叫,便不愿前往。敏感、自尊、倔强的少年跃然于纸上。

在第九回,宝玉秦钟等人在闹学堂,贾菌差点被一个砚台砸到,正要回击,贾兰便拦住称:“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这语气,跟乃母如出一辙啊。可以预见,李纨母子在后来的日子中,会越发的独善其身,越发的冷漠。其次,便是李纨的悭吝李纨贪吝,这在文中是能找到蛛丝马迹的,譬如带着众人跟王熙凤讨银子一回,一下子就是五十两,可是短短几个月,到了芦雪庵联句,李纨又再次跟众姐妹要银子。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记降  太平广记  阴德  太平  出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