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战争到了这里,汉尼拔失算了。罗马同盟非常坚固,因为罗马从公元前753年建国到第二次布匿战争的500多年里,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同盟城邦加入他们。他们和同盟城邦之间一直都是一种平等关系,每次出征打仗,罗马人出一半士兵,同盟城邦出一半士兵,获胜之后战利品也是罗马一半,同盟城邦一半。而且那个时候的罗马人非常守信用,能够为同盟城邦提供保护。

不少被罗马击败的城邦,罗马并没有把城邦的人卖为奴隶,而是给他们自由,甚至允许他们成为罗马公民。通过500多年的演化,实际上当时基本整个意大利的罗马同盟已经被罗马化了,是罗马的文化被罗马同盟普遍接受并认同,所以愿意背叛罗马同盟而投靠汉尼拔的城邦少之又少。因此汉尼拔在之后的数年里一直在意大利南部和罗马消耗着,但是汉尼拔的部队得不到多少补充,一直在减少,而罗马及其同盟却一直有着很强的恢复能力。

再加上迦太基海军被罗马海军完全遏制,汉尼拔始终没有得到过多少国内的增援,以至于在意大利后来就几乎没有什么作为了。随着部队的不断减少,以及最后从西班牙出发的援军被罗马军团歼灭,西屁阿率领罗马军团夺取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汉尼拔最终不得不从意大利撤回了迦太基。因此综合以上来说,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汉尼拔是可以进攻罗马的,但是那个时候罗马城防坚固且人数众多,汉尼拔的力量不足以攻克罗马城,而汉尼拔出于战略考虑,计划先瓦解罗马同盟,等到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再攻下罗马城,但是事与愿违,罗马同盟他始终没能瓦解,到最后军队在意大利消耗的差不多了,也就根本无力进攻罗马城,最终从意大利撤退回到了迦太基。

迦太基最终败给罗马的原因是什么?

汉尼拔为什么不进攻罗马城

罗马与迦太基,原先是地中海地区两个互不相邻的国家,但是随着双方势力范围的日渐扩大,两股霸权势力的接触也就不可避免了。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还得从罗马人的扩张说起。对外扩张的罗马人,在向北一路猛冲猛打后,很快便又将矛头指向了半岛南部的希腊殖民城邦。巧的是,此时正在地中海地区积极输出自己商业霸权的迦太基人(腓尼基人的一支),对于半岛南部的希腊城邦,也怀有觊觎之心。

于是,在利益的作用下,双方一拍即合。不久,在罗马人与迦太基人联手下,半岛南部希腊城邦遭到了灭顶之灾。但是,也就在希腊城邦退出半岛角逐的同时,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矛盾,也随着希腊城邦的崩溃而浮出了水面。(作战中的罗马官佐)在联手干掉半岛南部的希腊城邦后,双方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当然是少不了的,而问题,恰恰出在了这上面。

与亚平宁半岛隔海相望的西西里岛上,驻扎着一批来自叙拉古(地中海上的一个城邦国家)的军队。但这批军队占领了西西里岛的一部分地区后,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果,而是匆忙宣布“独立”,并向自己的母邦叙拉古频频发动袭击。(今日之叙拉古)叙拉古方面对于这种无异于背叛的行为大为不满,不久,他便调集兵力向西西里岛发动了攻击。

岛上的“独立者”们大为惊恐,立即向罗马与迦太基同时发出了求援信号。罗马人接到了求援的信息后,立刻陷入了迟疑当中。但也就在此时,迦太基迅速作出决定,出兵干预西西里的战事。迦太基的雇佣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了。迦太基此举对于罗马人来说无异于是挑衅,元老院当即作出决定,出兵驱逐西西里岛的迦太基人。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

从对比双方力量的角度出发,这场战争本应当是势均力敌之战,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以迦太基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不得不使人产生一个疑惑———“迦太基人有着雄厚的商业财富,又有强大的海军和雇佣兵军团,更何况还有汉尼拔这样的将才,为何还会遭遇亡国之祸呢?”笔者不妨在此与各位就迦太基的失败原因探讨一番。(布匿战争图)变海战为陆战的罗马军团双方的初次交锋首先发生在了海上,在大海战中,迦太基人凭借他们灵活轻巧的战舰以及训练有素的水兵,痛打不习水战的罗马军团,让罗马人为此吃尽了苦头。

但是罗马人并未就此认输,而是在失败的刺激下,开始琢磨应对迦太基人的新战术。终于,依据罗马人陆战优势而“量身定制”的战术出炉了,那就是在与迦太基人作战过程中,罗马人先拼尽全力,缩小己方与迦太基方面船只的距离。在靠近至一定距离后,罗马人的船只,会抛掷出铁钩来将迦太基人船只缠住,并进一步拉近敌我间的距离。当距离足够近时,罗马人搭船板蜂拥而上,变海战为陆战,借此以达到将迦太基人海军尽数歼灭的目的。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罗马  攻城掠地  决战  帝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