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带兵路过陈留时,他慕名来投刘邦,可当时的刘邦,思想还停留在“拿着儒生帽子当尿壶”的地步,又哪里把他当盘菜?见面时也是傲慢无礼,谁知郦食其一番侃侃而谈,对时局分析精准无比,竟叫刘邦当场刮目相看,立刻“延郦生(郦食其)上座”,恭恭敬敬向他请教。也正是在郦食其的辅佐下,“创业”早期的刘邦,顺利理顺了兵马,攒够了充足钱粮,一路向西破秦,攒足了创业路上的“重要一桶金”。

可见,出了“蠢主意”的他,并非是草包角色。那为什么会整这出?要知道,秦王朝的存在,也不过只有十五年,换句话说,像郦食其这样的老儒,人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是在列国争霸的战国年间度过的。“天子分封诸侯”“国王分封大夫”的理念,早已在脑海里根深蒂固。想出这样的主意,也丝毫不奇怪。只能说,并不蠢的他,眼界格局比起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实实在在差了一大截。

但这则典故留给后人的重要价值,并不是郦食其张良“谁强谁弱”,而是另一个实实在在的思考:都说刘邦能赢项羽,靠的是强大的用人能力,那刘邦“用人能力”里最重要的部分是啥?却恰恰是这桩“亡国之计”闹剧前后,两个很多后人“学不来”的本事:“纠错”与“容错”能力。先说“纠错”能力。一开始兴冲冲的刘邦,在被张良泼了一顿冷水后,可不止是气的吃不下饭兼骂郦食其,更是“令趣销印”,也就是赶紧把印毁掉,叫这破事打住。

这高速的“纠错”,看上去让人忍俊不禁。但再参考一下,后世多少枭雄过山车般的败亡过程,就知是何等“学不来”的本事。而这“高速纠错”的一幕,放在刘邦的一辈子里,还真不止一回。比如初识郦食其时各种摆谱,拿着儒生帽子撒尿,但被郦食其一顿打脸后,立刻真心实意改错,从此拿郦食其当心腹。又比如气走韩信后,被萧何一顿苦劝,然后又是“高强度”改错,你韩信不是觉得官小吗?那就直接“登坛拜将”。

甚至后来与匈奴的“白登山之围”,战前犯了大错,贬斥了谋士娄敬,死里逃生后也是立刻请回娄敬,恭恭敬敬请教……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但放在“争天下”这类大事上,一个人“改错”的速度,也就意味着接近成功的速度。在这个“学问”上,刘邦,真是堪称高速度。更值得玩味的,却是他的“容错”。这事儿,也可以看看这桩“天才计划”闹剧里的细节,在得知“天才计划”乃“坑爹计划”后,刘邦气的大骂郦食其“竖儒”。

但挨了臭骂的郦食其,除了被骂几句外,却是啥事没有。整个事情翻篇后,依然深受刘邦信任,做着他擅长的“驰使诸侯”工作,直到壮烈殉难。史料里的刘邦,常给人“素质差”“爱骂人”的印象,但郦食其的结局却证明,“素质差”的刘邦,却是一个有胸怀的人。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只要你是认真为我做事,那就大胆去做,不要怕犯错,错了顶多臭骂你一句,责任我来扛。

这样的“容错”,也不止对郦食其一人。比如为他立下大功的陈平,初投奔他时,也犯了一堆错。甚至还因为收受贿赂被刘邦责问。但经过一番长谈后,认准陈平能力的刘邦,依然对他放手信任,甚至“公款”都敞开了让陈平拿去用,不需汇报,不开收据,只要事情办成,这才叫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给项羽内部来了个窝里反,立下了楚汉战争的关键一功。

如此“容错”的妙笔,看似简简单单,但真“事儿上见”,却是高难度。比如看看兵败官渡的袁绍,或是自尽煤山的崇祯,就知这样“容错”的担当,放别人身上何等难。成功的真正要素,不是演义小说里的英明神武,却是看似简单,却极难做到的“容错”“纠错”。这背后的担当襟怀,才是决定胜败的大智慧。汉高祖刘邦,就是生动证明。

如何评价诸葛亮指挥的卤城大战?是否中国历史上第一例诱敌深入而后大胜的战例?

真实历史上的“卤城之战”,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的一场重要战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总计歼灭司马懿军队两万五千多人,重创了司马懿统帅的魏军,自此司马懿畏蜀如虎,而在其中的“卤城之战”,诸葛亮采取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的策略,运用伏击,以弱胜强,歼灭魏军一万五千多人。此战也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上方谷之战”的历史原型。

但这一战不是中国历史上诱敌深入的首战。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就曾统帅六十多万虎狼之师,在“长平之战”中实施过诈败诱敌深入、断敌粮草退路、阻其援军的策略,最后一举歼灭赵括四十余万大军。历史上的“卤城之战”中,诸葛亮并没有采用火攻,也没有遭遇大雨,而是在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后,在蜀汉军队与龟缩在城池中的司马懿残部对峙期间,下起了连绵雨水,导致西汉水发大水,使得蜀汉无法通过水路继续运输粮食,而李严陆路运粮不力,最终使得蜀汉北伐军缺粮,诸葛亮只好撤军,司马懿得以逃过一劫,避免了被诸葛亮全歼。

 6/9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七雄  战记  手游  微操  守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