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继光绪帝之后第二位非皇子出身继位的皇帝,这位登基时实际不满三岁的小皇帝不仅刷新了清朝皇帝登基年龄的新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多项第一,他是清王朝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的皇帝,他是唯一一位历经三朝的皇帝,更有甚者,他是历史上仅有的一位被妃子离婚的皇帝。

晋王和皇帝是什么关系?

晋王和皇帝是什么关系

许多历史人物在登上皇位之前,封号或自封为晋王,可以说晋王离皇帝只是一步之遥。以下是历史上四个由晋王登基为皇帝的例子,如晋武帝司马炎,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和宋太宗赵光义。一.晋武帝司马炎曹魏后期,曹魏政权被司马氏掌控,后由司马炎承晋王之位。公元266年,司马炎逼傀儡皇帝曹奂退位,并禅位于自己。司马炎称帝后建立了西晋,成为西晋的开国之君,即晋武帝。

二.隋炀帝杨广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封次子杨广为晋王。杨广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平陈国,战功显赫。后来,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广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开打,杨勇被杨广打败,并失去太子之位。随后,隋文帝封晋王杨广为太子,隋文帝去世后,杨广继承皇位,即隋炀帝。三.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后期,李世民对皇位继承人选甚是苦恼,并举棋不定。

后来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见皇位无望,便举兵造反,结果叛乱很快被李世民平息,因此太子李承乾被废,其余参与叛乱的皇子也被惩处。因此,可以继承李世民皇位的皇子,只剩晋王李治。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李治作为太子正式登基称帝,即唐高宗。四.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在宋朝建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后赵光义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晋王。

皇帝的弟弟和侄子谁更优先继承大统?

个人认为,皇帝在没有皇嗣的情况下王朝处在相对平稳安定的情况下,侄子继位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是处于战乱或是紧急状态时弟弟继位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并不是绝对,这与其所处的时代,朝局的变化和背后的政治力量有很大关系。不管是皇帝的弟弟还是皇帝的侄子继承皇位,都是要有严格的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皇位的顺承关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打破父死子继的传承,所以侄子可以采取过继为皇子或者直接承挑前代皇帝的方式继承皇位,这种继承关系比较多。

至于直接采取所谓的“兄终弟及”那是华夏封建皇位继承关系中讨论出来的“万不得已”(极少)或实际掌权者获得继承资格的另一条出路(较多),亦或是一些北方游猎民族政权的民族传统及发展需要。中国历史悠久,王朝更替频繁。在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天下混战毫无规矩可言的地方政权就不说了,主要说说这种情况最多的明王朝。

一种情况是事态紧急时,如遇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明英宗,明代宗的继承关系,朱祁镇被土木堡被瓦剌所俘,瓦剌大军兵围京师,并用朱祁镇做筹码,直接威胁到了明帝国的存亡根本。在这种紧急的时刻下,朝廷必须马上填补皇权真空,形成绝对权利中枢,合力抗敌,而来不及在立年仅两岁的朱见深为帝,但京城危及化解,恢复平静后,明英宗被放归软禁,最终在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病重之时发生了“夺门之变”,英宗重获地位。

设想如果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没有去世,朱祁钰可能也会为儿子的皇位拼死一搏,奋力抵抗,朝中群臣也会在礼法和利益的面前阻止事态发展,而不是让朱祁镇“随其所欲”了。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熜继承关系看似是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关系(堂兄弟),背地里实际上杨廷和盘算的是朱厚熜以侄子身份“过继”为皇子承挑的明孝宗朱佑樘的皇位。

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他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朱厚照驾崩的当天,杨廷和才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当时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赶来继承皇位的兴王朱厚熜,并因其是小宗入继大宗,必须尊奉正统的名义,要朱厚熜尊明孝宗为皇考(父亲),亲生父亲兴献王反而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也就是说刚刚到达北京的朱厚熜是以又变成以太子身份继承皇位而不是“皇第”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尴尬局面,从而引起了年少但聪明绝顶的明世宗的强烈抵触,并在之后开启了长达十八年的大礼议之争。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皇帝  传承  明朝  武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