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华山论剑四绝甩王重阳十八条街王重阳不死真的打不四绝吗?

如果王重阳不死,而是一直活到第二次华山论剑,四绝遇到王重阳可能会输的更快,根本不用像第一次华山论剑那样花七天七夜。王重阳是《射雕英雄传》主要的配角,但并没有在正式剧情中出场,他的主要事迹大多都是通过周伯通之口描述出来的。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中,王重阳和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和洪七公五人在华山之巅比了足足七天七夜才分出了胜负,其他四人对王重阳的武功是十分佩服,公认王重阳为天下第一。

这儿的七天七夜,并不是意味着王重阳和四人分别打了一场,共4场就一共花了这么长时间,而是五人之间互相都有交手。其实数学好都可以算出来,五个人每两个人都交手一次,一共是比了十场。七天七夜的时间包括这十场,还有中场休息,以及一起互相交流印证武学的时间。王重阳之所以能让其他四人都对他心服口服,明显不是像四绝之间想分出胜负起码也得千招以上,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赢了四人,而且赢的还不是一招半式。

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过后不久就过世,成了五绝之中最早走的。等到了第二次华山论剑时,四绝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武功各有进步。尤其是洪七公练全了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未能展示的降龙十八掌,欧阳锋练成了逆练九阴,南帝和黄药师也各有长足进步。相比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展示出来的武艺水平而言,四人应该是胜过了一论时的王重阳。

但就是超过了王重阳,也不会超出太多,更遑论十八条街之多。用周伯通的话说,王重阳是不折不扣的习武天才。二十多岁才开始弃文习武,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天下第一的程度。少了从最适合习武打基础的幼年阶段,王重阳还能取得这样的盛衰,只能说明王重阳的习武天赋要远远超过了四绝。王重阳后来又创立全真教,自创了一整套的全真教武学,妥妥的宗师级人物。

道家功夫讲究前期打基础,基础牢固之后越到后期进步速度越快,几乎没有瓶颈。如果王重阳没有过早离世,一直活到第二次华山论剑,那时他的年龄应该在八十多岁,一身武功在厚积薄发之下肯定更是远超其他四绝。毕竟四绝的武艺在进步,王重阳进步的速度只会比四绝更快。也许就会真像周伯通说的那样,再打其他四绝可能就只需要几十招了。

洪七公说华山论剑时降龙十八掌没有大成,是否大成了就可以技压王重阳的先天功呢?

如果洪七公降龙十八掌大成,也不会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王重阳,有以下二点原因:华山论剑时,洪七公所谓的降龙十八掌没有大成,是后来修炼武功时领悟到的高手学武功,是越练越“胆小”。不是他们在江湖中消磨了勇气,而是他们悟得了一个道理:武学一途学无止境,江湖路上人外有人。试想,就连人品不堪的裘千仞都认为自己武功不济,躲开了华山论剑,以图日后再扬名天下。

侠肝义胆的洪七公焉有不自知之明?所以说,洪七公敢上华山论剑,一定是当时的他认为降龙十八掌已经练成。第一次华山论剑时,王重阳年岁最高,其余四人正值壮年。洪七公天资聪颖,勤修武功,加上降龙十八掌本是刚猛的外门功夫,表面上看来,洪七公已经趋于大成。可为什么洪七公后来说当时降龙十八掌没有大成呢?是因为洪七公年岁渐长,在经年累月的修习过程中,发现降龙十八掌并非当初认为的那样简单,越练越有感悟,乃知当初自己上华山论剑时,对自己的武学认知还是太过浅薄了。

华山论剑时,王重阳的武功修为已经深不可测,他组织参加华山论剑,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把祸乱江湖的九阴真经“据为己有,引火烧身”。可见,当时他的武功境界已经到达不用看九阴真经也很有自信的地步了,王重阳一介出家之人,能有如此自信绝不是空穴来风。他与其他四绝在华山打了七天,目的是给这些后起之秀杀杀锐气,也有可能让他们参悟一些武学上的问题,顺便再观观人品。

最后的结论是,西毒欧阳锋必来夺经,所以垂垂老矣的王重阳习来一阳指,一招即破蛤蟆功,打的欧阳锋休养生息十载。此等功力,就算一灯也未必有之。洪七公有“贪念”,王重阳已经窥破尘世。在武学上,一个专心致志的人和一个有杂念的人孰优孰略,一看便知华山论剑的五绝中,除了王重阳以外,其他四绝均有不“专心”之处。黄药师玩的是智慧,要胜过天下人;欧阳锋玩的是执著,不择手段的也要学神功;一灯大师看似看破红尘,其实是一个弃国弃家的懦弱之人;洪七公呢?什么都好,就是有些贪吃,有些“潇洒”。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降龙十八掌  论剑  学降  天下第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