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他尝试过多种讨生活的方式:他曾带着当地的土特产到抚顺与汉族商人进行贸易,也曾在明朝名将李成梁部下当过差。这些经历使他深刻了解了汉族文化和习俗,并初步掌握了明朝在辽东的实际情况。他本人还特别喜欢读《三国演义》,甚至把它当作兵法书来读。明万历十年 (1582年),李成梁奉命帮助建州卫苏克素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攻打建州右卫酋长阿台时,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

事后,明政府立刻任命努尔哈赤承袭建州左卫都指挥使、都督佥事,并加封龙虎将军头衔,同时还赐给他30余封敕书和30匹马,以表示对这一过失的歉意。虽然给的东西有点少,努尔哈赤还是接受了。然后回到家,干了一件事----- 就是杀了一头牛,举行了祭天仪式,拿出了祖上流传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带领士兵,加上老仆,共30人,宣布起兵。

这一年是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25岁。按照许多史料书籍的说法,努尔哈赤打着为父、祖报仇的名号,带领连老仆在内30人起兵,先杀死尼堪外兰,然后打败海西女真最强的叶赫部落,经过十年时间统一建州女真。当然,这时他还没敢把复仇的矛头对准大明。以如此小的实力就能统一女真,听起来有些像天方夜谭,但这却是事实。

前面提到,明朝对于女真各部,常常是打一部,拉一部,使其此消彼长,相互掣肘,不相一统。由此李成梁也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谁露头就打谁,谁强大就灭谁,蒙古如此,叶赫部如此,哈达部也如此。然而这个习惯,在努尔哈赤的身上,失效了。整整十年,努尔哈赤从一个弱小部落逐渐强大,统一了建州女真,对如此庞然大物,李成梁却视而不见,海西女真四分五裂,叶赫哈达部只是刚刚冒泡,就被他一顿猛打,压制下去。

这种举动,可以用一个术语来形容——选择性失明。这十年中,李成梁基本就是一个模式——谁是努尔哈赤的敌人,我就打谁!那么,李成梁为什么如此偏袒努尔哈赤呢?这还得从努尔哈赤自身说起。明史学者孟森曾说:努尔哈赤,除了会打仗、身体好外,还很会来事儿。他经常给李成梁送礼,东西是一车车地拉,拍起马屁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此外,努尔哈赤的弟弟,叫做舒尔哈齐。这位舒尔哈齐有个女儿,嫁给了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做妾。因此在李成梁看来,努尔哈赤这个人是他的亲信,一个非常听话且很会来事儿的亲信!!所以,李成梁开始扶植他的这位亲信,谁挡他的道,李成梁就帮他灭谁。于是,30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变成了辽东地区,除明军外,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李成梁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努尔哈赤清除了蒙古和女真所有强大的对手。万历四十三年六月,李成梁去世。几个月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称天命汗。这说明他还是很给李成梁面子的,至少给了几个月的面子。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发出了战争的宣告-----“今岁(年),必征大明国!”对于李成梁,历史学家大都给以肯定,毕竟他经营辽东三十多年的确稳定了局势。

齐国名将匡章实力如何?匡章攻秦时白起在哪里?

为什么很多人说匡章有攻秦呢?史料上根本没有记录。史料上只写孟尝君两次伐秦,这两次伐秦,匡章有没有参加,史料并没有写,因此我们只能说匡章有可能参与伐秦,但不能断言他一定参与了。匡章是战国时代齐国最著名的名将之一,他究竟干了什么事?第一,匡章打败秦之入侵匡章不一定有过伐秦,但他与秦军是交过手的。据《战国策·齐策》,齐威王时,秦国曾经有一次借道魏国、韩国,发动对齐国的进攻。

当时匡章率领齐国兵团迎战,与秦军对峙,他知道秦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宜智取而不宜强攻,便派出一批壮士换上秦军的服装,混入到秦军阵营以做内应。当时有人向齐威王面前诬告匡章,说他打算投降秦军。齐威王不为所动,认为匡章绝对不会叛变。过了一段时间,从前线传来好消息,匡章利用潜伏在秦军营地中的士兵为策应,里应外合,大败秦军,凯旋而归。

《战国策》中所记的这次齐、秦交战,在其他史料中没有出现过,具体是哪一年,书上也没有写。据我的分析,这场战役应该是发生在齐宣王时代,而非齐威王时代。齐威王时代,魏国、韩国并没有降服于秦国,秦国怎么可能借道两国向齐国发动进攻呢?魏国降服于秦国是在公元前317年的修鱼之战后,韩国是在公元前314年岸门之战后,以太子入质秦国求和。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沙  林志颖  大赏  哥们  比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