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吴国仅仅是长江流域的一小部分,国力有限,国防仅仅依靠长江天险。结果上了战场,这些显著的红色,成为国军瞄准的最好目标,无数日本兵因此送命。”也就是说,牙旗立于“五行军阵”的中军,而“前后左右”四周的军阵,在方便出击的同时,更起到护卫中军的作用。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曹魏的军事制度?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曹魏的军事制度

军事制度方面,曹魏时期的中央军,分为中军和外军。中军担负着宿卫皇宫、拱卫京师的任务;外军留屯各地,代表中央去行征伐镇压之权。除了中军与外军,曹魏政权还有作为地方兵的州郡兵。为保持固定的兵源,曹魏建立了士家制。士家有特别的户籍,男丁世代当兵或服特定的徭役。士家身份低于平民,士逃亡,妻子没官为奴。冀州士家有10万户以上。

古代人打仗为什么要举那么多旗子?

古代人打仗为什么要举那么多旗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古代没有今天这种高效的通讯设备,所有的通讯联络主要依靠传兵令和旗帜。古人打仗的旗帜绝对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用于军事上的指挥联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未来水世界》?海盗在攻打环礁作战时,完全依靠指挥船上的旗帜进行指挥。在指挥船爆炸以后,海盗立即陷入混乱。道理是相同的。

古代军事旗帜非常复杂,简单来说分为这几类:其一,单纯的联络旗帜。这种旗帜主要用于平时行军、宿营、训练等等的联络工作。打个比方:先锋的部队古代还要负责工兵工作。如果遇到路障或者道路有问题,先锋部队就要打起联络旗帜,后面部队也一样打起来,这样整支部队就知道这么回事,暂时停止行军或者选择别的路。这种旗帜传递速度非常快,且不容易失误,比传令兵有效的多。

其二,战时指挥。战时的指挥很多依靠旗帜。主帅下令进攻,中军会打起专门的旗帜,各部就开始进攻了,当然也有擂鼓等其他辅助方法。主帅下令暂停,中军又有其他的旗帜,部队就暂时停止前进。另外还有包抄、侧击、拦阻等等,都有专门的指挥旗帜。古代大战基本都是白天,旗帜是最有效的。所以,很多小说里面说武将带着部队冲入敌人中军砍旗,就是破坏敌人指挥的意思,意义非常重大。

其三,识别旗帜。古代部队之间的识别以及主帅对部队的识别,主要依靠旗帜。大家看日本战国电影,发现武士作战的旗帜非常多,颜色还五颜六色。这不是耍酷,主要是为了识别。其四,牙旗这是什么?资料上这么说: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牙旗是军队的象征,也是军队的荣誉。古代出征前,都要祭旗。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三国时期是曹魏占优势?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三国时期是曹魏占优势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一直到秦汉,这个地区一直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曹魏占据中原,占地利。而长江以南基本属于未开发之地,一直到西晋亡,司马南渡,中原人逃避战乱才有大批人來到江南开发江南。三国时的吴国仅仅是长江流域的一小部分,国力有限,国防仅仅依靠长江天险。蜀地虽然是天府,但四周闭塞,难以与中原争雄。

真实的战争中,部队冲锋或行军真的能打着军旗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行军期间是可以的,战斗时是绝对不可能的。二战期间,日军每个联队都有一面旗帜,叫做联队旗。这是联队荣誉的象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住。一旦联队就要覆灭,负责保护军旗的旗手务必烧毁军旗,绝对不能被敌人缴获。然而,日军逐步发现,联队军旗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目标。在实战中,只要军旗一打起来,无论是战斗还是行军,都很容易遭到敌人密集火力打击,尤其是中美联合空军的轰炸,导致死伤累累。

有几次,甚至军旗都被打断,军旗护卫班死伤殆尽。久而久之,日军一般不会打着联队旗行军,多直接收起来,作为一个象征而已。其实,日军做的没错。抗战刚刚爆发的时候,一些日军部队是带着红色领章、有的估计将钢盔的五角星涂成红色。结果上了战场,这些显著的红色,成为国军瞄准的最好目标,无数日本兵因此送命。日军迅速将这些东西废除,不再敢用了。

要知道,领章、帽徽是多么小的东西,尚且容易送命,何谈巨大的军旗。恐怕敌人的炮弹都会准确飞过来。需要说明的是,中越战争最初三天,我军也犯了当年日军的错误。当时我军长期没有参加过战争,文革时期又突出政治,不重视训练。和越南人开战以后,我军很多官兵带着红色帽徽、肩章作战,甚至还有人打着红旗冲锋。大家知道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吗?在中越战争时期,老兵都会告诉新兵,对付越南人的主力部队,冲锋枪每次打1到2枪就要停,迅速转移位置,然后再打。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  战场  剑网  旗子  科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