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力量使项羽能够突破中国人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思维定势呢?这完全是因为项羽人格的魅力。他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光明磊落的率直品格、重情重义的侠义精神、生死与共的凄美爱情、悲壮豪迈的刚烈性格,下面就五个方面,不防一一道来。实际上,项羽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的一个突出的悲剧英雄形象。

大秦帝国的暴政激起了天下民众的反抗,项羽顺势而起,联合各路义军势如破竹推翻了秦王朝,自称“西楚霸王”,封王裂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展示了其骁勇善战和远大志向,堪称“一世英雄”。 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也由于缺乏政冶头脑,凶狠残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不善于笼络人才,与刘邦争夺天下一败涂地,最后在垓下被乱兵分尸,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下面看看“西楚霸王”项羽是怎么突破中国人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思维定势,而展现自己独特的英雄气概的:第一、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年少要学“万人敌”的兵法;首先,反秦中果断勇敢第一次手刃郡守殷通,升为副将;并在巨鹿之战,一马当先摧毁秦军主力,奠定了项羽在各诸侯之中的领导地位;其次,在楚汉战争中,更见其骁勇——以致死时,项羽都表现出惊人的“顶天立地、一往无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英雄。

项羽戎马一生,勇猛强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确是一位叱咤风云、撼山动地的盖世英雄。他的英雄气概在他早年就已显露出来。⬛(1)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不想读书、不想习剑,要学就学“万人敌”的兵法,《史记·项羽本纪》里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刻画出一个身材魁梧伟岸的项羽形象,他力气惊人,能一个人举起一个铜鼎,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项羽出身将门,祖父项燕为楚国大将,《史记》称其“世世为楚将”,受家庭影响,项羽从小便不甘人下,志向远大,有指挥千军万马以敌万人的勇气和魄力。叔父项梁教其读书习剑,项羽认为学书能记住姓名就足够了,学剑只能抵挡一人而已,二者都不值得学,他要学习的是“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他兵法,项羽方才欣然接受。⬛(2)项羽为了反秦,第一次手刃会稽郡守殷通,果断勇敢——升为副将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登基,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消除朝野中对其皇位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他迫害忠臣良将,残骸手足,大兴土木,复修阿房宫,大肆征粮、收取苛捐杂税,不仅如此,秦二世还听信宦官赵高的谗言,制定更加严酷的刑罚制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终于在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人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天下应者云集,反秦暴政的怒火迅速燃遍了全国各地。这一年的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召见项梁,商讨反秦大事,项羽见殷通与叔父项梁交往仅仅只是为了眼下的利益,不具有坚定的立场与信念,不是真正盟友。商讨中,殷通郡守还盼望着和项梁的进一步合作,话还没说完项羽就进来把殷通给杀死了。

这是项羽人生中第一次杀人行动,但是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怯懦,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因此才能行动的如此果敢,击杀殷通门下百十人,府中之人皆畏而受命。这次的行动使项氏叔侄掌握了自己的军队力量,项梁于是得以起事吴中,得精兵八千人,项梁为会稽郡守,并任命项羽为副将。勇武的项羽给了叔父夺取郡守府计划成功最有力的支持,项羽以其威势安定了郡守府,人们无不畏惧项羽,保证了日后收服各县。

⬛(3)巨鹿之战中,面对浩荡的二十万秦军,各诸侯国营救赵的部队都“作壁上观”,然而,“勇敌万人,骁勇善战”的项羽没有向各诸侯国求助,命令将士沉掉所有的船只,仅携带三天的食物,一马当先摧毁秦军主力——巨鹿之战奠定了项羽在各诸侯之中的领导地位纵观项羽短暂的一生,首屈一指的是他在军事和战争中的神勇表现。他在反秦斗争和楚汉之争中勇赴战场,取得了赫赫战绩,其骁勇善战,以一敌百的作战气势更是备受后人称赞,项羽一生中几次重要的战役为其短暂的一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数笔。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朝将领章邯与项羽叔父项梁的交战,章邯打败项梁部队,项羽叔父项梁战死,因此秦将章邯认为楚地之兵不足以为忧,所以举兵包围巨鹿。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住巨鹿,章邯在巨鹿南边驻扎,修建甬道输送粮草给王、涉的军队。赵将陈余率兵数万驻军于巨鹿之北,但是他面对二十万秦军也不敢轻易出兵解围,赵歇粮少兵单,危在旦夕,于是派遣使者向各反秦的诸侯求救。

 5/9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楚霸王  感怀  画面  人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