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楚国将领项羽已经通过兵变杀掉了卿子冠军宋义,掌握了楚国的主力部队,于是派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楚军渡过漳河,奔赴巨鹿城,击秦救赵。随后项羽亲率全军渡过黄河,《史记》中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形: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司马迁三用“无不”来描写场面,项羽的勇猛宛然可见,然而项羽并不是徒有匹夫之勇的莽夫,在渡河之前,他先遣黥布和蒲将军分成几只小部队,轮流袭击秦军的粮道,让秦军防不胜防。

破坏甬道是项羽的一个战术,目的就是引诱章邯军上当,在章邯军在大量增兵会恢复甬道之时,出奇制胜,用速战速决的方法打击秦军,令他们措手不及。当时各诸侯国营救赵的部队都“作壁上观”,不敢与人数众多的秦军作战,项羽则毫不畏惧,率领楚军英勇作战,过河后他命令将士沉掉所有的船只,携带三天的食物,以示必死无还的决心。

项羽更是冲锋陷阵,鼓舞着士兵迎战秦军,楚军无不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战,大破秦军,俘虏了王离,斩杀了秦将苏角,迫使涉间自杀。这场著名的巨鹿之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次作战中项羽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自信,面对浩荡的二十万秦军,他没有退缩和畏惧,率领部队英勇迎战。这是一场与敌方力量和勇气的比拼,他甚至没有向当时旁观的诸侯国求助,其勇武可见一斑。

巨鹿之战奠定了项羽在各诸侯之中的领导地位,战争的激烈程度震撼了各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描述出诸侯对英武勇猛的项羽的敬佩和折服之情,项羽的威望达到了极致,诸侯将领们都率军归属和追随他。巨鹿之战是反秦斗争中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他很大程度上瓦解了秦国的主力部队,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摧毁秦朝统治的基础,项羽在其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史已经证明,是项羽指挥起义军摧毁了秦军主力,他是推翻秦朝暴政的第一勇士和功臣,可谓功勋卓著,彪炳千秋!⬛(4)项羽在楚汉战争中,更见其骁勇——致死项羽都表现出“顶天立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后来在楚汉战争中‚他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更见其骁勇。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乘楚攻齐之际‚由洛阳率诸侯兵56万人攻占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立即率领精锐3万攻击汉军,结果彭城之战以3万击败汉五国联军56万,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由于种种原因,结果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了;但垓下突围时,他嗔目而叱,大呼驰下,仍然表现出了顶天立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他临失败时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段话总结自己的戎马一生,仍然表现出了一个盖世英雄威猛的雄姿和高度的自信。项羽一生的英雄气概‚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正是这种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使项羽赢得了世人无限的钦敬和怀念。

第二、光明磊落的率直品格——年少时,脱口而出惊世骇俗的话——自己可以取代秦始皇;面对对手刘邦,一会儿大怒,一会儿向刘邦坦白告密者;用人方面,靠项羽个人的勇力和人格魅力感召下属,很少用封爵行赏乃至欺诈权术去笼络利用人才世人不仅崇拜项羽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而且非常喜爱他光明磊落的率直品格。在秦亡汉兴之际,天下纷扰,乱世之秋,权谋机变百出,人心伪诈,但项羽却率性而为,坦荡磊落。

无论是战场上两军的对垒冲杀,还是政治上的斗心角力,他都不失其真率,仿佛不知欺诈谋变为何物,天真得让人既喜爱又叹息。⬛(1)项羽年少时观看秦始皇巡游时的情景,项羽不禁脱口而出:惊世骇俗的话——自己可以取代秦始皇《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和叔父逃亡吴中,恰逢秦始皇巡游会稽,项羽看到秦始皇出行宏大的场面与气派,在当时围观的人群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惊世骇俗的“彼可取而代也。

 6/9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楚霸王  感怀  画面  人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