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在洹水之滨杀白马歃血结成联盟共同抗秦,苏秦任合纵长,配六国相印,显赫一时。苏秦的功绩在于以“合纵”成功游说六国结盟抗秦,有效扼制了秦国的崛起及扩张,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张仪档案: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拜师在鬼谷子门下,离开师门后游历诸国。经多次措折后,终以“连衡”游说秦王取得成功。曾两度担任秦国宰相累计11年,两度担任魏国宰相累计5年,最后死于魏国相位上。张仪的功绩在于以“连横”成功游说六国事秦,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六国,为秦国的强大及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苏秦、张仪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二人写了列传。

“列传”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文体,专门用以记录除皇帝以外的著名将相或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苏秦、张仪能入《史记》列传,足以见司马迁对二人的高度重视及评价。纵观苏秦、张仪的人生经历,纵横家们主要有以下的共同特点。(一)纵横家们大都来自社会中下层,由于饱尝人间冷暖,他们渴望改变身份和地位,进入高层社会,享受权力富贵,受到万人景仰。

在春秋、战国时期崛起的士阶层中,纵横家是一支突起的异军。他们大都出身寒门,由于长期处于社会中下层,深刻体验了世态炎凉,特别热衷于对权力的追求。他们志向高远,满腹经纶,胸怀天下。春秋战国时候的社会风气普遍重才,因为各诸侯国为了变法图强,争雄称霸,求贤若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这些贫寒子弟们纷纷外出游说列国,把寻求并获得明主赏识重用作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机会。

他们渴望游说成功的心情,就像“鲤鱼跳龙门”故事中的鲤鱼渴望跳过龙门那样:一朝跃过龙门,变龙身价陡增。他们怀才求遇的愿望非常强烈,以游说改变命运的初心始终不改。即便跌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跃过龙门变成龙”的梦想。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牺牲了生命也在所不惜。例如,苏秦第一次游历失败狼狈归家的情形,先秦佚名的一篇文章《苏秦以连横说秦》这样记录道:苏秦“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则这样记录道,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从上面的记录来看,苏秦困顿落魄回到家,妻子不放下手中的机杼走下织布机迎接他,嫂嫂不认他这个小叔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把他当成儿子,不与他说话。

他们都嘲笑奚落他不务正业,成天外出卖弄口舌,以至落魄至此,活该。这种屈辱是多么的刻骨铭心!然而,面对亲人的冷眼和责难,苏秦不是改“过”自新,而是心有不甘,感叹道“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头悬梁,锥刺股,伏案钻研。

下了一整年的功夫,认为找到了真缔,再次外出游说诸国。而当苏秦以合纵游说六国取得成功,当了六国国相,路过洛阳衣锦还乡的时候,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这样写道:“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了啊。

’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苏秦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及显贵后的得意心态跃然纸上。张仪与苏秦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这样生动地写道:当他第一次游说楚国,楚相无端怀疑他偷了自己的玉石,把他抓起来毒打至半死。

张仪落拓归家,妻子奚落他说,你如果好好在家从事正经职业,不要成天在外卖弄口舌招惹是非,就不至于遭受这样的羞辱。张仪张开嘴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当然还在的呀”。张仪说,“只要舌头还在就够了,我吃饭的本事就是靠这张嘴!”。后张仪再次出行,以“连横”游说秦国取得成功,终授秦国相印。游说各诸侯国实在具有太大的诱惑力,因为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直接的方式,是通向权力巅峰最便捷的途径。

 3/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九州  纵横  聚侠  司马法  专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