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屠城方式彻底击垮敌人的战斗意志。项羽有记载的屠城,大约有十次左右。其四,屠城劫掠被当作给将士们的奖赏屠城往往伴随着劫掠,士兵们提着脑袋上战场,将军们就将劫掠当作赏赐用于激励士气。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惨绝人寰的屠城事件,我们把这些有名的“人屠”罗列如下:1.项羽在山东、河南和关中先后六次屠城;2.东汉开国功臣吴汉,他连家乡父老也不放过,曾在南阳和成都两次激起民变。

如何理解项羽进入咸阳以后的行为?

项羽是出楚国贵族后代,楚国人被秦国追打着三次东迁国都,最终依然是秦国被灭亡。以项梁为首的楚国贵族,为了重新恢复楚国,立楚怀王之孙再为“楚怀王”,以招揽楚国人起兵复国。“楚虽三户,灭秦必楚”,可见楚国人对秦国人痛恨。项羽出身贵族,当然是肩负报仇的使命。项羽在四处征战当中,养成了凶残杀戮的恶名,这种恶名,或许也给他的敌人以震慑。

项羽有记载的屠城,大约有十次左右。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三世子婴,烧了阿房宫等宫殿。“灭秦必楚”,或许,项羽是想完成这个多年的夙愿,他代表是楚国杀了子婴,烧了秦国的宫殿,秦国是他消灭的。其实,在项羽进咸阳之前,刘邦已经进了咸阳,子婴已经向刘邦投降过了,刘邦没有杀子婴,咸阳的所有财物没有动。项羽进咸阳城,烧杀抢掠,杀了子婴,势必引起百姓仇恨,那些秦国遗留的大夫们,对项羽也失去了信心。

什么古代有时攻破一个城后要屠城?

可能大多数人都想不到,在乾隆年之前,中国(中原王朝)的人口高峰值竟然是西汉末年。梁方仲先生的统计数据,无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战争的创伤图,这其中,屠城就是最令人憎恨的“凶手”。中国历代有可靠数字记载的人口骤减情况如下(数字来源于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1.西汉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人口为6959.5万;东汉光武帝中平二年,全国人口为2101万。

此时已经结束战乱,经过20年人口恢复后的数据,有史学家考证,东汉建立初期全国人口不足千万,人口损失超85%。2.东汉桓帝永寿三年的人口数量为5649万,历经三国战乱,到晋武帝太康元年,人口仅剩1616万,损失率72%。3.隋大业五年人口数量为4602万,唐朝武德年间人口不足千万,损失率79%。4.唐天宝十四载人口数量为5292万,安史之乱后的乾元元年,仅剩1699万,损失率68%。

5.唐文宗开成四年人口数量为500万户,历经五代十国战乱,到后周显德三年剩230万户,损失率54%。6.宋徽宗大观四年人口数量为4673万,北宋灭亡后人口仅剩1684万,损失率64%。7.明天启六年人口数量为5166万,到清世祖顺治十二年,才恢复到1403万,损失率超78%。事实上,战乱之后的统计人口数字都要迟缓若干年,实际的损失率要远高于上面的数字。

这些巨大损失背后,普通老百姓的死亡人数要远大于战损。老百姓的伤亡,除了饥饿、疾病外,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屠城。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惨绝人寰的屠城事件,我们把这些有名的“人屠”罗列如下:1.项羽在山东、河南和关中先后六次屠城;2.东汉开国功臣吴汉,他连家乡父老也不放过,曾在南阳和成都两次激起民变。另一位“小人屠”耿弇屠城46座;3.三国、五代十国和魏晋南北朝是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包括董卓、李榷、郭汜,甚至曹操在内都干过屠城的事件;4.黄巢起义,从广州到长安,又从长安败逃河南,几乎是走一路屠杀一路;5.张献忠屠川。

综合地方志,以及官方文件来看,到康熙二十四年,四川仅有9万人,其中张献忠大约屠杀了50—70%的人口,光是成都,他就屠了三次。6.清军入关后,先后制造了近20起屠城事件,其中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潼关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之屠等。人口就是生产力,尤其是在农业社会,人口数量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统治根基,但凡有远见卓识的帝王,都非常重视保护老百姓的生存权。

比如光武帝刘秀,每一次战后他都要大批遣散被俘虏的士卒回乡务农,自己的部队始终维持在一个少而精的程度。匈奴、突厥等游牧部落,为何只能一时强盛,最终必然输给中原王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游牧文明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大量繁衍,其经济基础非常脆弱。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出现这么多的屠城事件?留着这些老百姓创造社会财富,岂不是更有利于统治?首先,屠城的将领很多都算不上政治家在很多将领眼里战争就是杀戮,是升官发财的途径,甚至是兽性的放飞。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屠城  一兵一卒  攻城略地  发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