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士兵准备的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而6000名骑兵除了2500人征召自国内,其余3500人均是被流放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与罗马军队相比,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更胜一筹。汉尼拔带到战场上的军队有步兵4.6万人,骑兵4000余人总计5万大军,另外还有80头战象,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出现这么庞大的“战略威慑力量”。

不过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光是步兵就有来自迦太基、西班牙、伊利里亚、马其顿、利比亚、高卢等各地的雇佣军,他们的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而战象也是回国后重新征召的,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会战在扎马和纳拉格拉之间开阔的平原上展开,西庇阿按照新兵、熟练兵和老兵的顺序将重装步兵按小队从前往后分成三排,同时将轻装步兵也分成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之间,让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空隙变大,6000名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置于阵型的左右两翼。

汉尼拔则是将80头战象部署在战场的最前列,第二列部署了1.2万名由混合雇佣军组成的步兵,第三列部署了来自迦太基、非洲和马其顿的1.9万名雇佣军步兵,两翼各部署2000名骑兵。随着罗马骑兵发起进攻,战斗正式打响。汉尼拔首先下令战象冲锋,但是早有准备的罗马人利用小队之间的空隙释放了战象的冲击力后,再用标枪和锣鼓刺激战象发狂,疯狂的战象四处狂奔,甚至冲击了己方的阵型,战象战术至此失败。

随后,步兵的交锋正式展开,第一排的迦太基雇佣军在罗马重装步兵的攻击下很快支持不住,但是汉尼拔派出督战队,逼得他们不得不转身继续作战。随着罗马军队气势下降,汉尼拔将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1.5万名亲兵投入战场,战况发生了逆转。但是,西庇阿不愧是战术天才,他一反常规的重整阵型,排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弓形”阵,继续与迦太基军队展开拉锯战。

很快,完成追击任务的罗马骑兵和轻步兵返回战场,从后方攻击迦太基阵营,“弓形”阵的两翼也在此刻收拢,完成了对迦太基军队的包围。看到这里,令人不禁对西庇阿的指挥天才拍案叫绝。战斗很快结束,被包围的迦太基军队全线崩溃,战死者超过2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虏,汉尼拔仅带着数名骑兵逃走。而罗马方面只有1500人战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绵延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扎马会战之后正式结束,作为失败一方的迦太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条约,从此再无对抗罗马的力量。汉尼拔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迦太基的执政官后,迫于罗马的压力流亡他国,最终服毒自尽。西庇阿在回到罗马后,被授予了“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称号,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西庇阿和汉尼拔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

扎马会战之后几年,两人有过一次偶遇,已经卸下肩上责任的他们在谈话中说起了世间名将。汉尼拔认为自己是继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之后排在第三的名将,在西庇阿微笑着作出汉尼拔赢得扎马之战的假设后,汉尼拔理所当然的说:“如果我赢了,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扎马会战中,罗马的公民兵对比迦太基的雇佣军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虽然在战斗技巧方面,出身农民的公民兵比不上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军,但是在战斗意志和对纪律的服从性上则远远强于雇佣军,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和对军纪的畏惧。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层面的因素往往比战斗技巧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愿亲身上战场,喜欢用金钱解决问题的迦太基人被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打败也是必然的事。。

二战时期的库尔斯克突出部,阿登战役突出部,突出部是什么?

突出部即指战线中深入对方战线的那一部分,这种突出部是极佳的进攻出发基地,更加容易对敌人达成合围,因为这种突出部本身就对敌人构成了侧翼的威胁,同时距离敌方后方的战略目标也是最近的,缩短了需要推进的距离。反过来从防御的角度而言,突出部阵地却又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突出这一块的防线长度远大于将防线拉成直线的长度,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兵力用于防御,而且由于侧翼是暴露的,很容易被敌军从两翼的根部突入而陷入合围。

正是因为突出部这种明显的优点和缺点让战争双方都围绕着突出部而进行激烈的战斗,甚至是战略上的决战。尤其是对于那些势均力敌的对手,他们不愿意放弃进攻的机会,所以便投入大量的兵力去保住那些突出部,而对手为了消除这个“进攻跳板”对其后方重要基地的威胁也全力要铲除这些深入己方防线的突出部,而且这也是较容易达成成功的进攻方向。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会战  沙隆  坎尼  拯救  罗马帝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