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孙策要袭击许都,郭嘉当时很从容的告诉曹操不用担心此事。郭嘉说:“策轻而无备……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神机妙算和机会多数时候,都是靠主动创造出来的。郭嘉料定了孙策狂妄轻敌,但是,只是等待孙策被刺身亡,未免过于被动。解决这件事并不难,郭嘉仅需要派人,冒充许贡门客伺机刺杀孙策即可。

这样子,即出师有名,还解了许都之急,郭嘉厉害呀!周瑜之死孙策年仅26岁就去了,大乔守寡了,还好周瑜又多活了10年,到36岁才去世,小乔也算过了一段幸福时光。既然在一起有10年之久,不用说,就跟纵欲无关了,要不周瑜也早去了。那周瑜是怎么死的呢?我们前面说了,孙、周二人之死,都跟曹操有关。唐代大诗人杜牧曾经戏谑的赋诗一首:“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说曹操听闻二乔貌美,为了得到二乔,不惜发兵进攻江东,打了赤壁之战。

正是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受伤未愈,最后病发身亡。在杜牧的帮助下,周瑜之死总算跟大小乔搭上了关系。实际上呢,曹操进攻江东,只不过是因为攻取荆州太容易,心态一时膨胀,临时起意,想一举拿下东吴而已。曹操并不是冲着大小乔来的,所以,周瑜之死,也就跟大小乔无关了。周瑜之死,曹操还是脱不了干系。赤壁之战,曹操虽败,但是元气未伤。

曹操撤退后,曹仁继续驻守荆州南郡。周瑜奉命与程普一起进攻南郡曹仁。周瑜受到孙策、孙权重用,程普作为孙策创业时的老将,立功最多,颇为不服,处处与周瑜为难,根本就看不上年轻有为的周瑜。周瑜虽然始终不与程普计较,但是,想要收服程普,还是要以实力说话。周瑜原本想稳扎稳打攻取南郡,但在程普言语侮辱和逼迫下,不得已只得驻军北岸,与曹仁约期大战。

据《三国志》记载,周、曹两军对垒之日,“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这跟孙策之死是何其的相似,跟庞统之死也是相差无几,所以,打仗的时候,如果真跟小说、演义中的将领一般,主帅都一马当先,基本上这支军队不会走太远。作为统帅,还是老老实实待在最安全的地方,统管全局,才是恪尽职责。周瑜右胁中箭,注意是右胁,不是右臂。

如果是右臂中箭,周瑜不会那么容易病死。右胁之内就是肝脏,周瑜这次受伤应该是伤到了内脏,导致卧床不起。特别是为了击败曹仁,“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周瑜拖着刚刚受伤不久的身躯,亲自上阵,虽然迫退了曹仁,但病根却就此留下了。周瑜,208年打赢了赤壁之战,209年击退曹仁攻取了南郡,210年,准备进攻益州,在返回江陵的途中,突然病逝,年仅36岁。

周瑜的演技并不算太高明,为什么曹操和蒋干还是中计了呢?

诚如所言,看《三国演义》蒋干中计一篇也有同感,周瑜的反奸计并不高明,然而却能使惯玩兵不厌诈的曹操中计,使的他一怒之下杀了蔡瑁、张允两个水军都督,为东吴除却了一大患。使曹操中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曹操此时野心膨胀,专权跋横愈甚,使得他目空一切,听不得别人进柬。以致谋士们敬而远之。平时常在帐中赞画军务的几个老牌人物却不见露面。

曹操一怒之下失去理智,草率地杀了二人,马上又省悟中了反间计。从中也可看出此时的曹操骄横无度,杀人很随意,错了又不承认,护短的很。二是平生曹操就有疑心病,多半对荆襄新降之将还没除去戒心,本来就有阴影,一旦遇突发事件,就会先入为主,酿成大错。由此也看出象蒋干这样一类的书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是大有人在,真是百无一用啊!。

周瑜强度再惹争仪,伤害超标,反向回吹无视刺客突脸,策划是否会考虑对其削弱?

这么冷门的英雄还有必要再削?强归强,缺陷也是一堆,看看高达4.23%的出场率,甚是感人。作为法师来说,这英雄攻击指数、生存能力都在合理范围之内,我实在想不出有哪些削弱的理由。首先,伤害虽高但后期略显乏力周瑜爆发能力一般,并不属于秒人流法师,主要是打持续性输出,尤其是在前中期,清线拆塔两不误,绝对的线霸。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周瑜  张飞  致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