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河之会后,唐庭对四镇的存废,一度表现得很犹豫。其实,安西四镇的存废,唐庭久有争论。睿宗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曾以“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为由,下令放弃安西四镇。但放弃四镇后,吐蕃迅速染指安西,对播仙镇(今且末)乃至沙州(敦煌),形成了实际威胁。

但即便长寿元年(公元692年),王孝杰收复四镇后,以狄仁杰为首的放弃派,仍旧以“军费不支,有损无益”主张罢黜。这次钦陵的要求,又给了放弃派以口实,他们纷纷上书,表示应撤回唐军,放弃四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郭元振给武则天出了两个主意。一个是,如何应付钦陵的顺水推舟计;另一个则是,离间吐蕃君臣的阳谋。首先,郭元振心里很清楚,武则天不想放弃四镇。

可又担心直接拒绝,会引起两国战事,毕竟唐军新败不久。于是,他首先上奏说道:“国家所虑之处不过是,希望以控安西,而分吐蕃之力,使其首尾难顾,无法全力东侵。现如弃守安西,十姓突厥必成臂助,实为国患,断不可与之。但若相拒,又恐兵祸再起,亦不利于国。不若如此答之,‘两国盟好,必无东侵之意,可交还吐谷浑故地,即以俟斤诸部授蕃’。

钦陵必不能应,则既未绝吐蕃之意,又生事之口实,一举而兼得!”郭元振的话,直接就说到了武则天的心坎里。果不出郭元振所料,唐朝的诏书发出后,钦陵再也不提四镇的事儿了。要知道,“鲸吞吐谷浑,打开北进之路”,是吐蕃走下高原,最基础的大战略,从松赞干布生前就开始酝酿。松赞去世后,禄东赞接续实施,前后足足运作了十年,才算将吐谷浑彻底消化。

别说拿一个安西换,就是三个、五个,钦陵都不见得能答应。郭元振的第二个谋划,则是条釜底抽薪的计策。当时,噶尔一门弄权已有四十多年。吐蕃赞普年纪幼小时,主少国疑,强臣掌权稳固局面,谁都没话说。加之,禄东赞和他几个儿子,确实都是人中龙凤,能力威望皆为上上之选。但现在,吐蕃赞普都换两茬了,新赞普赤都松赞已经二十多岁,噶尔家族依旧没有还政于王的意思。

别说王室心里越来越抵触,朝中一部分支持王室的大臣也开始不满意了。都您噶尔家自己玩,俺们这些豪门喝西北风呀?郭元振敏锐的发现了,吐蕃王权和相权间的裂隙。准备在其之中,再给加点作料,让爆发来得更猛烈些。他对武则天上奏,“吐蕃百姓久为兵役、徭役所苦,但钦陵统重兵于外,为其羽翼。故当每年遣使吐蕃牙帐申明和好,钦陵必不能从命。

斯亦离心日渐,上下猜阻,久必为祸。钦陵若去,断吐蕃右臂矣。”郭元振的计策是条不折不扣的阳谋,吐蕃王权、相权之争本就存在,元振之计乃顺势而为。很多人都以为阴谋难防,其实堂堂正正的阳谋,才是真正无解之计。果如郭元振所言,不过次年(698年,武周圣历元年),吐蕃赞普赤都松赞以外出行猎为借口,带三千护卫突袭噶尔家族封地蔚布·蔚达,血洗庄园,全族两千余口尽数被杀。

至此,禄东赞五个儿子中,曾为大相的长子赞悉若,死于家族内讧;四子悉多于在西域兵败,没于粟特人之手;五子赞刃因伤了赞普手指,以谋刺之罪被杀;只剩下钦陵、赞婆尚在,盛极一时的噶尔家族已然凋落。血洗噶尔庄园后,赤都松赞旋即召钦陵回拉萨议事,钦陵抗命不归。赤都松赞马上宣布噶尔家族反叛,并亲自带兵奔赴青海,围剿钦陵所部。

钦陵见大势已去,自杀而死,吐蕃军神就此陨落。赞婆和钦陵之子噶尔·莽布支,迫于赤都松赞的军事压力,率部七千余帐归降武周。武则天闻讯后,命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兵相迎。钦陵之子改姓论,取名论弓仁,为论姓始祖。其后,论氏在唐累世为官,曾官至归德郡王、朔方节度副大使之职,且论氏子孙颇有乃祖之风,为唐朝东征西讨,功勋多见诸沙场,不负先祖军神之名。

都护安西,谈判中冻死突骑施酋长。野狐河之会后,郭元振凭借洞悉人心的能力大放异彩。第一次成了唐庭的重臣,被外放凉州督军(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之后五年(701年~706年),郭元振大搞土木工程,在南部边境硖口筑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北部沙漠中建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并以这两处镇军为支撑点,狂修堡寨、烽燧、屯兵点,将途径凉州的交通线全部控制在手中。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真龙护体  原罪  操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