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溥仪选妃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把人家闺女摆成一溜挑来挑去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而且考虑到动荡的时局以及眼前紫禁城的环境,大臣们和内务府都认为,再用过去旧制度选妃显然不合适。所以经过宫中太妃和其他皇族重臣们的商议,决定将秀女入宫在殿前待选改成递交照片来逐一让溥仪来挑选。溥仪看着哪位姑娘好,就用铅笔画个圈圈在照片上面。

当时并没有美颜相机,照相技术也不发达,因此照片送到溥仪面前的时候,溥仪是一脸茫然的。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曾经写过,在溥仪看来,这些大家闺秀都是一个样子,都穿着旗袍,都是满族贵族女子,而且都有个像纸糊的桶子一样的身段,脸部很小,实在分不出丑俊来,如果一定要挑一个,也只能比一下谁身上穿的旗袍花色更好看特别些。

溥仪看着一张照片上的女孩子身上旗袍的花样挺有特色,于是不加思索的在上面用铅笔画了一个圈圈,而这次选定的就是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名叫文绣。▲文绣选秀时候的照片溥仪选完以后,照片被送到了太妃们那里,结果太妃们的宫里炸锅了,当时的敬懿太妃和端康太妃发生了争执,她们各自想找和自己亲近的人当皇后,也想成为后宫真正说的算的女主人。

敬懿太妃喜欢文绣,自然欣然同意,而在宫里更说了算的端康太妃却脸色大变。端康太妃一百个不乐意,理由就是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看。端康太妃继续告诉溥仪,文绣的父亲端恭过早去世,只有一个母亲带着文绣三姐妹生活,日子过得非常紧巴。而且文绣一家租房住在花市的一个小胡同里的两间矮房子里面,成天给邻居做些挑花和缝补的活儿度日,贫寒无比,丝毫没有大家闺秀的气派,长得也不好,实在不能当皇后,因此非得让溥仪重新选。

端康太妃一百个不待见文绣,之所以让溥仪重新选,其实真实原因并不是因为文绣长相不好看和家境贫寒,更多的是因为端康太妃收了婉容父亲的银子和贿赂,因此端康太妃力荐溥仪重新选婉容为皇后。这位端康太妃大力推荐的郭布罗婉容和溥仪同岁,都是1906年出生,出身于满洲上三旗的满洲正白旗,父亲是内务府大臣荣源,母亲是皇族格格,祖上曾经为大清屡立奇功,家境殷实,而且婉容本人长相貌美端庄,才艺俱佳,确实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婉容照片溥仪经不住端康太妃的反复说教,以及长辈家长一般的权威,一时只能妥协,听从了端康太妃的意见,重新选择了婉容,溥仪看到婉容照片的时候,细看一下确实感觉婉容相貌更艳丽些,因此也就重新圈定了婉容为正宫皇后,接着举行了大婚。综上所述,当时的情况下,溥仪只能选择婉容为皇后,而也被画圈的文绣也不方便再次嫁人,只能入宫成为淑妃。

很讨慈禧喜爱的富察氏,为什么只被封了个妃子而没被封为皇后呢?

谢邀!历史中的慧妃,光绪二十年正月,被册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而四字的皇贵妃封号,在清代仅此一例,这一殊荣,是那时依附皇权的弱女子梦寐以求的东西。命定的为妃结局之她的存在是原罪。同治的母亲慈禧太后于他幼年时发动政变开始垂帘听政,年幼的同治难再感受到童趣和慈母的关爱,而身为嫡母的慈安太后却给了年幼的同治母爱般的关怀。

且身为生母的慈禧贪恋权力,竟以载淳“典学未成”为由,拖延载淳亲政时间,一个傀儡就这样成了。此时的慧妃富察氏,作为一个被选中的棋子出场了,年仅十三岁的她娇美俏丽,活泼可爱,很有当年慈禧的影子,慈禧要求同治封其为中宫皇后。但是慈禧并没有慈安的权利大,她管慈安叫“姐姐”,尽管她比慈安小2岁,慈禧凡事必须听从慈安的安排。

慈安太后相中的是阿鲁特氏,慈安的姑妈是阿鲁特氏母亲的嫡母,且慈安告知同治此女为人端庄娴静,知书达礼。此时的同治作为一个与生母有嫌隙的十七岁无权少年,会用自己唯一的权力表达不满,他乐意听从慈安的安排封阿鲁特氏为皇后,而这一切的一切,豆蔻年华的慧妃富察氏又是否察觉,但也避无可避。这就是慧妃没有当上皇后的原因。

蹉跎的花样年华不得帝心。生于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一,成为一个员外郎凤秀的满洲镶黄旗女子。“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一个娇俏的女子遇上了自己相伴一生的夫君,她会为自己的归宿付出真心,将最好的年华都奉上。可一入宫门深似海,世间难猜是帝心,她遇不到自己的周郎。她看到的是帝后感情日笃,他们一起谈诗作画,自有女子红添香。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皇后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