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中的武功秘籍《太玄经》是谁创作的?

按金庸老先生的武学构思习惯,厉害的武功都是有来处的,并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比如九阴真经出自道家典籍,乾坤大挪移出自西域,等等不一一列举。这种处理方式的目的应当是更容易让人接受这些高明的武学。从而也吸引一部分读者去钻研古籍,说不定也能创出一部旷古灼今的武学呢?凭什么一介书生黄裳能创九阴真经,你就不能创什么什么真经?说到《侠客行》中的白首太玄经,得先看古文中哪些地方出现过太玄经。

首先《太玄经》为道家典籍,汉朝杨雄撰,分上下两卷,以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范畴,以构筑宇宙生成,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为中心,是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文中某些字词似与周易用字用词相同,没有系统学过古文的人读来,当真是要白首也弄不明白。刚搜了下相关解释,太玄经揉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提出“质干在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强调自然的观点,这于今天倡导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观点是相合的。

李白在《侠客行》中开篇:“赵客缦胡缨”,尾句有言:“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说要白首书写赵国的侠客吗?还是他们当侠客的本领只有“太玄经”里才能解释?从侠客岛上的石刻看,应该是李白从《太玄经》中悟出了高深武学,然后写在了《侠客行》这首诗里。至于最后的内气运行之法,则以蝌蚪文假托《太玄经》之名刻在最后的石室内壁。

从以上分析:“白首太玄经”这门武学应当为杨雄所创,其人对天地自然事物发展的理解深刻通透,所著《太玄经》天地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纳,只是内容太过晦涩,能读明白的渐乎于无。李白从中悟出青莲剑法和内功行气之术,那在太玄经中只是小小的一个分支,不值一提。就这,也不是龙木两位岛主所能明白的。更不是我这个凡夫俗子所能明白的了。

谢烟客在《侠客行》小说当中,武功是什么样的水平?

1、贝海石在原著里面可没有内地电视剧版那种奇遇,变成大BOSS,原文如此:【贝海石微微一笑,神色虽仍镇定,心下却已十分尴尬,以白万剑的武功而论,自己虽能胜得过他,但势非在百招以外不可,要在十招之内取胜,那是万万不能。】 贝海石武功在白万剑之上(白万剑也认同这一点),但认为自己至少需要百招以上才能胜过白万剑 。

2、丁不三、丁不四武功难分伯仲,不用兵刃,不敌白万剑;使用兵刃则胜过白万剑一筹。丁不三、丁不四至多也不过与贝海石伯仲之间,彼此相互佩服而已。原文如此:【但见丁不四招招抢攻,……看来丁不四若想取胜,可着实不易,斗得久了,只怕白万剑还会占到上风。 ………… 以二人真功夫而论,毕竟还是丁不四高出一筹,但他输在过于托大,不肯用兵刃和对方动手,明明一条金光灿然的九节软鞭围在腰间,既已说过不用,便是杀了他头,也不肯抖将出来。

】3、石清认为自己远不及谢烟客,闵柔认为纵然联手,也不敌谢烟客,贝海石不敌谢烟客,然而谢烟客对他也是很忌惮的,谢烟客要想取胜,需用数十招以上。而白万剑、成自学、齐自勉三人联手也不敌谢烟客,成自学、齐自勉武功虽不及白万剑,却也只是逊一筹而已。若白万剑、石清、闵柔三人联手,当能战平谢烟客。侠客行刚开始时,谢烟客目睹长乐帮米香主等三人与大悲老人交手,当时他自认最多能战平米香主等三人,可见区区数年,谢烟客的武力进步相当神速,“碧针清掌”的确不凡。

4、大悲老人敌不过长乐帮米香主等三人的联手,而且大悲老人在交手中连自保也不能,频频受伤,虽然支持了颇久的时间,但与三人联手的武力实是存在一段较大的距离的,但也决不是远逊。所以比谢烟客低一档,比几位香主高一档。5、丁不四与白自在单挑,很快就落败;石破天上凌霄城时,武功已不在白万剑之下,但对白自在时招式上毫无还手之力,可见差距甚大,当然石破天的内力太强了,白自在也奈何不了他。

凌霄城上,谢烟客敢答应石中玉的要求去灭雪山派,肯定对自己和白自在的武功有一定把握,不过对白自在还是有所忌惮的(【谢烟客微微一惊,心想雪山派是武林的名门大派,威德先生白自在声名甚着,是个极不易惹的大高手,竟要将之尽数诛灭,当真谈何容易?】),可见两人相距不远,谢烟客可能稍胜半筹。愚茶、妙谛向来齐名,而白自在内力在愚茶之上,侠客岛上两人交手,难分高下。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征途  侠客行  洗牌  职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