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司马家铲除敌对势力后,“中间派”也失去了容身之地。对“中间派”来说,要么你就彻底投靠司马家,要么你就要被消灭,没有第三条路!司马昭派贾充试探各地将领的态度时,诸葛诞表示:我忠诚于大魏。如果洛阳(魏统治)有事,我宁愿随之而死!随即,司马昭给了诸葛诞最后一次机会:调你到京城做司空,交出兵权!要么加入我,要么就开干吧!诸葛诞别无选择,只有起兵造反!结果是:兵败身死!诸葛诞家的后人:地位尊崇诸葛诞兵败,夷三族!然而,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幸存了下来。

原来,诸葛诞起兵时,派人联络东吴,并让儿子诸葛靓去东吴做了人质。此后,诸葛靓在东吴做官,官至右将军。吴国灭亡后,诸葛靓不愿效力杀父仇人,终身不出仕。然而,诸葛诞的后人,还是很快获得了极为尊崇的地位!前面提到,诸葛诞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庶子司马伷。而司马伷的孙子,司马睿,后来正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正是诸葛诞的曾外孙!既然如此,诸葛诞家后人又得到了尊崇地位。

诸葛靓的两个儿子,诸葛颐在东晋做到了太常卿,诸葛恢做到了尚书令!此后,诸葛诞的后人在东晋的地位一直都比较高。早年“中间派”安排的一场政治婚姻,虽然不能保全“中间派”的性命,却使他的后人得到尊崇地位,历史的诡异,实在令人意外。三位诸葛,虽然各为其主,但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底线。诸葛亮父子的政治理想是扶持蜀汉,北伐中原,恢复汉室。

诸葛瑾、诸葛恪,试图扶持吴主,诸葛恪也是急切希望北伐中原。诸葛诞作为“中间派”,其政治理想虽难以得知,但其他政治底线是明确的:效忠魏国。然而,无论是北伐中原的政治理想,还是反对司马家篡魏的政治底线,要想实现,难度都是极大的。当他们的政治理想破灭,政治底线被突破时,他们及其家族也都为自己的理想、底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为什么三国中诸葛家族出现了亮、瑾、诞,却并未成为司马家那样的大族?

琅琊诸葛氏确实在规模上比不得河内司马氏,成为一个堪称魏晋第一大族的家族,其原因无外乎如下三点:河内司马氏篡魏建晋成为皇室家族,而琅琊诸葛氏并没有河内司马氏最终成为晋朝皇室,对于整个河内司马氏的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你是如何经学传家、世代官宦的世家大族,在魏晋时期,只要受到战祸波及或政斗打击,都会面临家道中落的打击,而河内司马氏成为了皇室,便能在魏晋时期的种种乱斗打击中,始终享受最优政治待遇,一旦局势稳定,便能以帝国宗室之尊繁衍子嗣后代、维持婚媾关系,保持大家族地位,这是包括琅琊诸葛氏在内的任何一个世家大族所不能比拟的。

当然了,也有例外,有着江南庄园经济支持的东晋门阀家族(琅琊王氏、龙亢桓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却因为东晋时期的门阀政治形势而得以取得与皇室相当的大家族地位。琅琊诸葛氏在汉末乱世时的过早分散,而河内司马氏并没有琅琊诸葛氏并没有一个像司马防及其“八达”儿子一样的持续聚居在河内温县老家并较早参与到汉末中原政权之中家族支系,诸葛亮、诸葛瑾等与司马八达同辈的,全无一个像司马防一样既能够提供安稳的乡里庇护,又能提供中原政权人脉的父辈,有且仅有一个叔父诸葛玄还客观上造成了诸葛亮与诸葛瑾的南迁与分散。

最终,即便诸葛亮与诸葛瑾各自在季汉与东吴政权中把握了不同程度的高阶权力,诸葛诞这一低领或晚辈远亲则在曹魏淮南军区把持军权,也无法把各自的权力影响集中起来编织成一个网络,进而反哺家族势力的壮大。三诸葛后继无人或政治失败且吴蜀政权最终被魏晋政权所取代河内司马氏始终把政治投机押在了继承了汉帝国衣钵的魏政权上,并最终作为魏的继承者晋政权的第一家族吞并了琅琊诸葛氏分头押注的吴蜀两政权,这就使得诸葛亮与诸葛瑾后裔即便成为吴蜀两国的大家族,也无法在亡国之后,维持其原有的政治地位。

更何况,诸葛亮唯有一个独子诸葛瞻便战死在钟会灭蜀过程中,孙辈在短期内更是无法展开家族势力的重振。诸葛瑾的子孙则几乎全部因为诸葛恪受到政治清洗而全部丧命了,两家都没有维持住诸葛亮与诸葛瑾在位时期的政治地位。至于诸葛诞,也在魏晋之际卷入到了与司马氏的斗争之中,成为淮南三叛中的第三次反抗者,其家族自然会受到政治影响而无法进一步做大。

综上,河内司马氏完全是以司马防兄弟及其子嗣为核心,通过汉末动乱时的保据乡里、投机曹氏、篡魏建晋而一步步凝聚建构起来的两晋时期皇室级别的大家族。琅琊诸葛氏则从汉末乱世一开始便没有一个核心家庭(父子)出现来整合力量,并且在乱世过程中逐步星散四方且屡遭灭顶之灾,自然是无法与河内司马氏相比的。如果觉得本答对您有帮助,一定要点赞支持或关注寒鲲哦。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诸葛  反叛  叛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