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诸葛瑾为人温厚谨慎,不露锋芒,小心翼翼处理与各派关系。诸葛恪智商虽高,但锋芒毕露,很容易引起实力派的嫉恨,从而使家族陷入危险。结果,诸葛瑾不幸言中了。孙权晚年,在立太子等问题上,与陆逊等江东大族陷入对立,因此格外重用诸葛恪。陆逊去世后,孙权以诸葛恪为大将军,接替陆逊领荆州;孙权去世前,特意招来诸葛恪,“诸事一以委之”。

诸葛恪也确实有杰出才能。新主孙亮继位之初,在诸葛恪主持下,废除了许多监视制度,施惠于民,使诸葛恪赢得了很高的民望。而在东兴之战中,在诸葛恪统领下,丁奉也大破魏军,取得大胜。接连的胜利之下,诸葛恪自负的弱点开始暴露起来。他试图效法叔叔诸葛亮,力主北伐。由于诸葛恪能说会道,因此,他能将反对北伐的意见驳斥得体无完肤。

众人虽被迫遵行,但心中已不满。随即,诸葛恪动员20万人,发起大规模北伐。此时的诸葛恪,已经陷入极度危险的地步!由于威名太盛,诸葛恪已经引起了吴主孙亮及宗亲孙峻等人的警觉。同时,大举北伐,征发民力,又严重触犯了江东大族的经济利益!可以说,诸葛恪表面上威风八面,实际上已经上了东吴各实力派的“黑名单”。不久,北伐无功而返。

当初,他的叔叔诸葛亮数次北伐,数次无功,但并没有什么危险。诸葛恪不同,东吴实力派们等的就是这个“万民怨恨”的机会。不久,孙峻与吴主孙亮合谋,一起诛杀了诸葛恪。诸葛瑾家族是外来身份,在江东并无根基。江东大族、孙氏宗亲,是东吴政权的根基,吴主与之是既合作、重用,又防备、压制的关系。孙权重用诸葛瑾、诸葛恪,是希望以他们为辅,处理好与这些实力派的关系。

像诸葛瑾一样,温厚谨慎,收敛锋芒,小心翼翼处理各种关系,虽无大功,但可以长久。像诸葛恪一样,锋芒毕露,依仗其才能,一味压制实力派,侵犯实力派的利益,必然遭到强力反扑,并无根基的诸葛恪毫无抵抗之力!最终,在孙氏宗族的反扑下,诸葛恪及其子都被杀害!诸葛瑾的独苗:归还的孙子诸葛恪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绰,早年与其他几个“官二代”、“官三代”一起,试图支持鲁王孙霸。

事败后,孙权让诸葛恪自己处理这个儿子。诸葛恪再是能说会道,这种事情含糊不得,用药酒毒死了诸葛绰。诸葛恪的另外两个儿子,官至长水校尉、步兵校尉。诸葛恪被杀后,次子诸葛竦带着母亲逃亡,被孙峻派人追上,杀害。三子诸葛建渡过长江,准备投靠魏国,也被追上杀害了。此外,诸葛恪的哥哥诸葛融,在诸葛恪被杀后,也饮毒酒自杀了。

至此,诸葛瑾留在江东的后人,全部被杀!不过,诸葛瑾早年干的一件事,还是给他留下了一根独苗。或许是当年诸葛亮迟迟没有儿子,因此,诸葛瑾把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对其要求十分严格,让他督运军粮,与普通士兵一起行动。后来,诸葛乔在25岁时就去世了。诸葛乔留有一子,叫诸葛攀。后来,诸葛亮有了后人,而诸葛瑾在江东的后人全部被杀。

因此,诸葛攀又恢复了诸葛瑾孙子的身份,但仍然留在蜀国。蜀汉灭亡时,诸葛攀已死,其子诸葛显与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一起,迁徙到了河东。如此,诸葛瑾家族好歹是留下了一根独苗。诸葛诞家族的悲剧:没有容身之地的“中间派”与诸葛亮、诸葛瑾一样,诸葛诞也出自琅琊诸葛家。曹魏集团的实力派,主要分为谯沛派与汝颍派。所谓谯沛派,就是随曹操一起起兵的谯、沛人物。

主要是曹氏宗亲,以及许褚、韩浩等人物。所谓汝颍派,就是由荀彧组建起来的,以汝南、颍川人士为主的智囊团体。早期是荀彧、郭嘉、钟繇、陈群等人物,后来吸纳了司马懿等其世家大族。琅琊诸葛家,与两派的关系都不怎么紧密。所以,诸葛诞一直是一个“中间派”。一方面,他与夏侯玄等谯沛集团人物关系很好,另一方面,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司马懿的庶子司马伷,一个嫁给了王凌的儿子王广,与司马懿、王凌等实力派关系也很好。

在各派争权时,诸葛诞这个“中间派”是各派争夺的人物。曹爽掌权时期,任命他为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司马懿镇压王凌叛乱时,又以他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而在很长事件内,诸葛诞也都比较配合司马家。王凌叛乱时,诸葛诞配合司马懿,不支持另外一个亲家王凌。毋丘俭、文钦起兵时,诸葛诞更是斩杀前来联络的文钦使者,并举兵与司马昭一起平叛。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诸葛  反叛  叛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