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这是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李善长给朱元璋打个报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斌。路阳通过两部《绣春刀》,已然证明了,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电影工匠。要是在牢中受了刑怎么办?有关系的可以送点药,没有的也可以自制,诏狱中的人自力更生,发明了轮回酒。

绣春刀和唐横刀有什么区别?

感谢邀请。绣春刀和唐横刀都是冷兵器时代杀伤力强大的武器,两者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先说绣春刀前几年有部电影名叫《绣春刀》,是张震、刘诗诗等人主演的。拜这部电影所赐,很多对古代武器不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了绣春刀是明朝锦衣卫的佩刀。同时,绣春刀也是明朝御林军的佩刀,只是御林军不怎么出名,导致许多人以为绣春刀是锦衣卫专用的,其实它不是,不只御林军有,某些大臣也有。

和大家的固有印象不同,绣春刀并不是锦衣卫的标配,不是锦衣卫里人手一把,而是需要立下功劳或者有什么仪式才由皇帝赐下,这更多是一种荣誉的象征。绣春之名,来自唐朝诗人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中的一句: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意为年轻的国之栋梁在春天时,应是穿着锦衣在皇朝侍御省亲,何其威风。

以绣春为名,表达的是一种天子近侍应当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的感觉。绣春刀的形制并不是一成不改的,前期综合了日本倭刀的特点,中晚期更偏向于明代本土特殊定制的工部腰刀。真实的绣春刀具体什么样,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了。台湾收藏家王度几十年前收藏了明代的两把刀,共用一个刀鞘,刀柄上分别刻有“东”和“厂”,被称为“东厂双刀”,但是并不能确定这就是绣春刀。

再说唐横刀横刀是唐刀的一种,历史悠久,在隋朝时就出现了,是隋朝士兵们的主要佩刀,到唐代时发扬光大,成为唐朝士兵的制式武器。其刀型传承自汉朝环首刀,唐朝前期大部分横刀还保留着环首,中、后期才改为现在我们所见的款式。(后人仿制)关于唐刀,《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上这么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也就是说,唐刀有四种形制:仪刀、鄣刀、陌刀、横刀。1、仪刀:是禁卫军仪仗所配,代表着皇家的面子,讲究美观,装饰以金银,柄首配有龙凤造型的圆环;2、鄣刀:是宽刃的大砍刀,史料上的描述是“盖用鄣身以御敌”,主要在战场上使用;3、陌刀:是步兵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重兵器,具体的形制已失传,后世认为是长柄刀,威力是四种唐刀中最强的。

《新唐书.张兴传》上有这样的记载: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意为张兴提着十五斤的陌刀御敌,大发神威,一举刀就杀了数人。(后人仿制)4、横刀:多为60至80厘米,刀身狭窄、笔直,是皇宫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岗士兵、巡逻士兵等所配之刀,即有剑的君子之风也有刀的霸气,是唐刀中的代表。

如何评价《绣春刀2:修罗战场》?

能超越前作的续集并不多,《绣春刀2:修罗战场》算一个。反正判君在观看时的第一观感,就是——比起三年前的《绣春刀》,这部续集,可以说是很有钱了。从服装道具到美术动作,乃至主题内核,均全面升级。不过这个系列最打动判君的,还是导演路阳将虚构的故事,放置在真实历史的大背景下讲述的方式——这样虚虚实实的结合,代入感更强,冲击力自然也更大。

简单说,两部绣春刀,关注的,都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身不由己。我们随着主角沈炼一同经历各种错手卷入的生死局,困于令人窒息的修罗战场之中,感受着“蚍蜉撼大树”的无力感。就像第一部中,魏忠贤贿赂沈炼时说的那句——这钱,拿了是个死,不拿也得死,何不赌一赌啊?1.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六日,阉党魏忠贤在直隶河间府阜城县自缢而死。

《明季北略》这寥寥几笔记载,被路阳拿来尽情发挥,构成了《绣春刀》叙事的基石。而到了《绣春刀2》中,路阳索性拿来一段广为流传的野史,稍作修改留为己用。同样是天启七年,时间线向前拉动数月,八月,天启帝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 然后,又与王体乾、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随后,一场关于皇位与权力的勾心斗角,正式开启。相比上一部主线矛盾偏向世俗化地聚焦于个人的生存困境——大哥卢剑星想升官,二哥沈炼要为深爱的女人赎身,三弟靳一川要掩盖自己不堪的过往。《绣春刀2》中的格局明显大了许多,新的三男主,张震饰演的沈炼,张译饰演的陆文昭,雷佳音饰演的裴纶三条线不再孤立,人物关系也从此前的三兄弟,变为了更富戏剧性的亦敌亦友,三人的命运,因一出“意外”的皇帝落水案而裹挟其中,先友后敌,抑或先敌后友,如此错综复杂地交织缠绕在一起。

就此,故事开始变得好看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选择困境,无论怎么选,都是绝境。“修罗战场”之名,即来于此。先说沈炼。这部实为前传的续集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沈炼的性格与行为动机都同前作有所差别,彼时的他,还不是之后那个对官场灰心冷意,渴望投奔自由的看破者,而游走在笑里藏刀的灰色世界,时刻试探着,提防着。

沈炼角色海报之“蝈蝈”——以小博大勇斗“公鸡”因收藏“叛党”画家北斋的画作,而阴差阳错间被卷入一场又一场风波中,摆脱不得。他纠结于是为朝廷查出北斋背后深藏的大阴谋,还是为这个自己倾心的女子献出一切。而无论怎么选,他亦发现,自己这个乱世中的蚍蜉,都面临无路可走的绝境。再说陆文昭。他与沈炼死里逃生于八年前的萨尔浒之战——没错,就是历史课本上那场对明亡清兴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战役。

决定“换个活法”的他,看似以谄媚之姿走上和沈炼截然不同的官场仕途,实则,并无差别。陆文昭角色海报之“螳螂”——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实则背后有黄雀他以为将命运握在己手,运筹帷幄之间才发现,自己亦不过是权力游戏中的一枚马前卒。无论怎么选,都是挣扎的蝼蚁,逃不出殊途同归的结局。最后说裴纶。他表面玩世不恭,阴狠缜密。

开场的几场重头戏,漫不经心地吃着东西,而后却瞬间因言置人于死地,巧妙的反差下,人物形象也呼之欲出。裴纶角色海报之“蜘蛛”——撒网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作茧自缚随着形势急转直下,裴纶与沈炼,亦从尖锐对立到联手抗敌。某种程度上,这是导演路阳浪漫之心的展现。而对裴纶这个角色,命运亦是无论怎么选,都挣脱不掉的枷锁。

2.应该说,在《绣春刀》中,路阳便已展现了对叙事氛围出色的营造。那些古代官场中不可言明的潜规则,小公务员被无情碾压的冰冷,都仿佛让人触摸到了那似曾相识的灰色与无力。而在《绣春刀2》中,这灰色与无力则进一步,升级到了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惊颤。电影中,北镇抚司与南镇抚司各级锦衣卫怀中常备所谓“无常簿”,耳听得的任何言论,随时掏出记下,可黑可白,全看下笔之人如何撰写。

裴纶带人去寺庙查案,吃着斋饭时冷不丁冒出的那句——静海和尚说,买北斋字画的都是好人。这短短两句背后的冰冷与残酷,令人不寒而栗。陆文昭说的更为直白——这个衙门那个官府,到处有我们的人,动动手指,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这个指鹿为马的世界,也让《绣春刀2》中的人物关系变得模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更强的对手。

沈炼、裴纶与陆文昭三人勾心斗角了大半程,敌友难辨,却也不得不在最后一场大战中三人联手,对抗那个他们事实上永远也无法战胜的庞大对手。在微妙的官场上,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自然规律般的生存法则。所有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奋力向上。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足够强大,只有当危险压境,才意识到个体的力量有多渺小。沈炼一边自嘲着自己的逃跑能力一流,却也在大灾降临前选择组队抗争。

即便渺小如蝼蚁,也要奋力一搏,能否从修罗场爬回人间,留给造化。全片最直指人心的一句台词,出自看似最柔弱的北斋之口——这样的世道,你还没过够吗?3.《绣春刀2》的一大惊喜,还有全面升级且自成一派的动作戏。一直以来,我们的动作片电影,都沉浸于对奇淫技巧与奇观打斗的迷恋。于是,失真成为动作电影的常态,我们看着那些以一敌百的好汉,疲态尽显,渐入死路。

从这个角度,路阳选择回归写实的动作风格,无疑也是给观众一个最浅显的交代——打,从来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耍帅扮酷。他自己也曾在采访中说过——我当时找了很多参考篇,希望确立《绣春刀》的画面节奏与动作风格,最后反复看的最多的,是《谍影重重》。而事实上,在《绣春刀2》中,无论是沈炼击杀凌云恺时急中生智抓起的剪刀,还是最后吊桥大战时沈炼双手换刀挑中丁白樱的大腿,我们也都能看到身手矫健的波恩影子。

片中尤其出彩的,一场夜战一挑三,一场案牍库单挑,一气呵成,看得判君差点在影院拍手叫好,堪称近几年最为精彩绝伦的动作设计之一。最后,路阳导演最让判君为之折服的,是他对细节近乎严苛的把控。片中各式卫莽服、飞鱼服、斗牛服,单是对服饰以及各种兵器的精准还原,路阳身上便让人看到几分李翰祥“文人导演”的影子。从《绣春刀》中丁修的伤疤变化这样细致到每一帧的细节,到《绣春刀2》中对陆文昭与丁白樱点到即止的隐忍感情,这些极尽真实的细节,在一众优秀演员的加持下,真正让这群身着明服手拿冷兵器的古代人变得鲜活。

他们脚踏实地,活在人世的烟火中,却也依然透着几分豪气干云。片尾处,折回吊桥的北斋,终于对沈炼喊出了自己的真名:妙玄。沈炼持刀立在桥对面,一字一顿地回答——沈某记下了。就在这一刻,这介于写实与浪漫之间的,艺术包装下的真实,有着不可言说的迷人魅力。路阳通过两部《绣春刀》,已然证明了,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电影工匠。

朱元璋建立锦衣卫后卓有成效,为何几年后就废除了锦衣卫了?

今天给大家详细聊聊,锦衣卫是怎么回事。我曾经在中央教育台讲过几期明朝特务的节日,第二期,讲的就是锦衣卫。1.锦衣卫的崛起前面我们说过,为了拔掉功臣这些刺,朱元璋起用了胡惟庸这个刺头青。可是,在拔刺的过程中,胡惟庸渐渐跋扈起来,并逐渐把持了中书省等核心部门。胡惟庸已经成为大明朝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他自然也就光荣的成为了朱元璋的首要打击目标。

可是,胡惟庸身为宰相,在文官系统权势很大,要收拾他,用朱元璋以前惯用的文官打击文官的办法显然不够用。那怎么办?朱元璋决定起用另一批特殊的人。说起来,朱元璋也用了很多特务,而且颇有不拘一格用人材的意思,比如他曾经启用和尚去打探情报。朱元璋先生以前就干过和尚,知道和尚这种人可以穿乡越省而不被人怀疑,是优秀的特工人员。

还有军官、文官甚至宫女太监都充当过朱元璋的耳目,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叫检校。就是皇帝特派员的意思。但朱元璋知道,这一次面对的胡惟庸异常强大,在朝中同样拥有不少眼线。跟这样的人斗争,单枪匹马的检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有必要成立一个专业的特务机构去对付胡惟庸。于是,在一个夜晚,朱元璋找来了仪鸾司的指挥使毛骧。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他的职责不仅仅是给皇帝开道,保卫皇帝的安全,还要负责侦听天下的一切异动。

而数年后,仪鸾司有了更为知名的名字:锦衣卫。明朝成立后,朱元璋在京城设立上十二卫,其中的一卫为拱卫司,拱卫司又发展为亲军都尉府,后又更名为仪鸾司。在更名为锦衣卫后, 这个名字再没有变动,一直伴随着大明皇朝直到灭亡。这一支部队也永远是离皇帝最近的一支部队。皇帝出行,离皇帝最近的持有大刀的侍卫人员就是锦衣卫。

朱元璋认为,只有这样一支自己亲自指挥的亲卫部队,才不会受到胡惟庸的影响。于是,全新的锦衣卫产生了。新的部门当然有新的服装:大红蟒衣的飞鱼服,意气丰发的乌纱帽,也有全新的装备:绣春刀。自然也得有新的名字:缇骑。更有新的任务,成为朱元璋的眼,成为朱元璋的耳,去打听大明王朝每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一名名缇骑出发了,他们隐身在黑暗里,潜伏在各级官员所看不到的地方,源源不断把官员或者百姓的一举一动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当然,包括胡惟庸的。2.跋扈的胡惟庸胡惟庸似乎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还是一如既往的老子天下第一。有意思的是,他还将毛骧收为心腹。指使他找一些不怕死的人给他干活。于是,胡惟庸那些不平庸的举动很快汇总到朱元璋的案上。有一天,胡惟庸的儿子出去骑马,在南京环路上飚马,马技不过关,摔到马下,不巧被马车给辗死了。

胡惟庸大怒,本来这种事应该归刑部管,胡惟庸真要报仇,随便打声招呼,刑部的人给车夫判个死刑,还能包装成宽大处理。可是胡惟庸嫌太麻烦,不必麻烦刑部了,直接把车夫弄死了。这说是事,也是事,毕竟一条人命。说不是事,也不是事。当朝宰相杀个马夫,谁又敢管?朱元璋要来管。事情传到了朱元璋的耳里,朱元璋把胡惟庸叫过来。

胡惟庸也知道摊上事了,一个劲解释,车夫闯红灯,无证驾驶,可能还是酒驾……自己一激动,就激情杀人了。朱元璋只说了两个字:偿命!胡惟庸退下了,奇怪的是,朱元璋说得很凶,让他偿命,却没派人抓他。胡惟庸放心了,皇上只是做做样子,其实还是照顾我的。于是,胡惟庸继续在不平庸的道路上一路猛奔。又有一回,占城国的使者到京城进贡,胡惟庸没让使者给朱元璋叩头,自己私下见了,就打发人家走了。

占城国是越南的一个小国,说起来,就算报上去,朱元璋同志也不一定有功夫见。可是,见不见是朱元璋的事情,不让见就是胡惟庸的事了。朱元璋彻底爆发了,但他没有把目标对准胡惟庸,而是对准了他曾经派进中书省,却让他失望的汪广洋。而且也没有用私见进贡使者的罪名。而是用毒死刘伯温的罪名。也不知道是查到什么证据,竟然显示汪广洋跟毒死刘伯温有关。

汪广洋就此被赐死。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皇帝准备收拾胡惟庸了,因为当年带着医生去见刘伯温的,其实是胡惟庸嘛。大臣纷纷揭发检举,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竟然查出汪广洋的一个小妾陈氏是罪官的女儿。这下事大了。因为罪官之女只有两个出路,一个是进宫洗衣服,一个是赐给立下战功的功臣家。汪广洋显然不符合分配条件。再一查, 这个人是胡惟庸分过去的。

够了,私杀马夫、截流贡使、瓜分国有资产犯妇,每一个都够杀头,胡惟庸的脑袋再硬,也该掉下来了吧。但朱元璋还觉得不够,因为他有一个理想,不仅仅是打倒胡惟庸,还要打倒胡惟庸背后的体制:宰相制度。3.一场虚构的刺杀按周礼的说法,宰相是与皇帝分治天下的。而朱元璋显然不是一个愿意分享的人。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打倒胡惟庸推倒整个宰相制度呢?杀个车夫,瓜分国有资产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一个罪名够,造反!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故事。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称家里的旧井涌出了醴泉,所谓醴泉,就是井水有点甜。胡惟庸称这是祥瑞,邀请朱元璋前来视察并指导水井的工作。朱元璋去了,走到西华门,也就是平时大臣上班进宫的门时,突然跑过来一个太监,上气不接下气,抓住朱元璋车驾的缰绳不让走。这是什么情况?皇帝的马车都敢拦。

不等朱元璋吩咐,锦衣卫的人就一拥而上,一顿乱棍,将太监打得半死。这个太监叫云奇,是东华门的守门太监,也就是传说中的门卫,门卫为什么拦驾呢?云奇被打得不成人形,话都说不出来,但手一直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这才感觉不对劲。于是,站起来一看,大概朱元璋有千里眼,一眼就发现了胡惟庸的墙上冒着枪尖。朱元璋吓出一声冷汗,胡惟庸竟然给他设了一个鸿门宴!家里有伏兵,准备刺杀他。

朱元璋立马掉头回家,然后下令抓捕胡惟庸!很快,证据搜集上来,胡惟庸家有五百兵甲,甚至还有人告发,这些兵竟然都是日本来的倭寇。刺杀皇帝,里通外国。够了,胡惟庸死定了,宰相制度也可以扔到胡惟庸家那口有点甜的水井里一起陪葬了。这个故事相当惊险,但其实考证一下,是不太靠谱的。前面也说了,自从徐达请朱元璋看了一把刀,朱元璋就不随便窜门了,何况这个时候,朱元璋跟胡惟庸已经感情破灭了,只差动手了。

这个时候,别说胡惟庸家的井水有点甜,就算是冒茅台,朱元璋也没心思去所以,这极可能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其目的就是让胡惟庸没有翻身的机会。不管怎么样,胡惟庸死了,宰相制度也废了。但胡惟庸案才刚刚开始。因为朱元璋不会忘记胡惟庸是淮西集团的人,而淮西集团的团长是李善长。4.最后一根刺李善长也算是个人精了。当年跟着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图书馆的管理员,后来竟然一一步步成为了大明第一功臣。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长,就说这是俺老朱的萧何。李善长很受用,但他忘了一点,刘邦还杀韩信呢,何况朱元璋。其实,李善长也确实善于长命百岁。他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朱元璋打倒。刘伯温死得不明不白,杨宪莫须有被打倒,汪广洋成了下毒犯,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造反派。只有李善长没事,他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他本人当了太子的老师。

很明显,朱元璋是要把李善长培养成善终之臣。朱元璋对功臣们下手是狠了点,但他也需要树立一个正面典型,免得后人说他专门过河拆桥。可是,后面还是出事了。李善长犯错误了。这个事情还是受胡惟庸的牵联,具体来说,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还找了一个叫李存义小伙伴来共襄盛举。而李存义正好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被处决后,李存义也被挖了出来。

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诏,免死,流放算了。很显然,这是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这个时候,李善长应该给领导写封感谢信,送个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荡,我们三百六十度如沐春风。朱元璋发了赦免诏书后,一直坐在宫里等感谢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来。善长来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样,就是不提这回事。李善长压根就没想着要感谢领导。

李善长觉得完全没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关我什么事?我又没造反。你赦免他,是你的事情,跟我半毛钱的关系?朱元璋怒了,这好比请人吃顿海鲜大餐,别人连个朋友圈也不发。五年后,又出事了,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了点事。李善长给朱元璋打个报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斌。可是,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个长在脸上的。

不提还摆,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你现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义,你连个屁都不放,今天还指望我当好人!朱元璋大怒,加重处罚丁斌,送到锦衣卫的诏狱里学习学习。丁斌果然又供出了李存义当年那些事。虽然是老调重弹,但得看弹的是谁。既然有人提了,那就彻底解决五年前的事吧。李善长一家就此被团灭。

那年,他已经七十七了,再撑两年,或者早死两年,就没这些事了。当然,李善长这么善于伪装的人都被发现了,仅仅是刑部是办到的。在朱元璋的后面,还有那一群穿飞鱼服配绣春刀的人。5.让人色变的诏狱锦衣卫四处潜伏,刺探情报,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没有犯事,但朱元璋确实想找点事的人。那怎么办?还有诏狱呢。

锦衣卫下面有一个北镇抚司,专门处理皇帝主抓的案件,称为诏狱,实现了逮捕,刑讯、关押、处决一条龙服务。里面提供各式服务,比较出名的有十八套。比如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或者灌鼻、钉指等等。包管站着进来,躺着出去。到了后面,都打出了默契,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暗号:一般人是:打着问。

重点服务对象加“好生”二个字,是好生打着问。VIP用户是:“好生着实打着问”,有了这七个字,跟中了七杀拳差不多,可以吩咐家人买棺材准备后事了。要是在牢中受了刑怎么办?有关系的可以送点药,没有的也可以自制,诏狱中的人自力更生,发明了轮回酒。原料是十分绿色环保原生态的人尿。据说生病时喝一口,含在嘴里,必有奇效。

后面的有一个叫章公纶的官员在锦衣狱里呆了六七年,啥药都没有,一有头昏胸闷眼花,马上喝一杯轮回药,立马见效。日子一久,诏狱在监狱界如雷贯耳,被锦衣卫的缇骑抓到北镇抚司的诏狱,住上两天,如果被通知要移送刑部监狱,那简直就是换到天堂一样。这说明,有比较才有真理。有这样的监狱做保证,锦衣卫的工作无往而不利,经过扎根基层,深入官场。

锦衣卫创造性搞出了一个黑名单《昭示奸党录》,按单抓人,照人开打,打一个准一个。朱元璋的拔刺工作以及其它工作无不顺利展开。光是胡惟庸案就消灭了三万人。那么,锦衣卫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不是会得到额外的奖赏呢?有这个想法的人,那还是不太了解朱元璋啊。6.尘封的绣春刀随着胡惟庸、李善长这些刺一一被拔掉,朱元璋把目标对准了另一批人。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人不是胡李的余党,而是首任锦衣卫使毛骧。他罪名竟然是与胡惟庸结党。没错,毛骧确实跟着淮西集团混了两天,跟胡惟庸关系也很近,帮助胡惟庸对付个把人,也不是没干过,但他是卧底啊,是按朱元璋的指示去干的啊?难道真的像电影《无间道》里说的一样,电脑里的纪录一删,谁相信你?反正,朱元璋一说毛骧是胡党人士,人人都同意。

胡党的自不必说,这些年被毛骧整惨了,不少人还受过他诏狱的热情招待。非胡党的也不含糊,毕竟毛骧在主持倒胡主业时,还超范围经营,抓了一些非胡党的人。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打倒毛骧?这其实不是问题,打倒毛骧是朱元璋的一贯风格。不打倒才奇怪呢。朱元璋要打完收工了。朱元璋搞这么多事,不是想把这个世界搞乱,他只是想拔掉刺,现在连李善长这样的陈年老刺都拔掉了,还留着锦衣卫这种大杀器,只能影响世界和平。

锦衣卫这把绣春刀是时候抹血归鞘了。而抹血之前,第一个要抹杀的是毛骧。没办法,毛骧这些年下手下狠,得罪人太多。再说,他知道的也太多了,不弄倒,怎么开创明朝新局面。于是,从大局出发,毛骧这位无间道型的锦衣卫指挥使只好牺牲了。除掉了毛骧,朱元璋又干了一件事。洪武二十年,胡惟庸案彻底终结,朱元璋把所有的大臣请到了锦衣卫的诏狱,然后搬出锦衣卫的所有看家刑具。

看到大臣变色的脸,朱元璋温和的说道。你们不用怕,请你们来不是体验诏狱生活的,而是见证一件事情。朱元璋下令将锦衣卫所有的刑具烧掉,滚滚浓烟中,那些让官员半夜都吓醒,那些让官员上班之前,要跟老婆交待后事的刑具化为灰烬。飞鱼潜水,绣春归鞘,锦衣卫的历史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吗?没有,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是开始的结束。

锦衣卫佩刀沾满鲜血, 为何名字却是如此秀气的“绣春刀”?

经过影视剧的传播,提起明朝锦衣卫,大家就会在脑中想到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一刀挥去,血溅三尺的场景。锦衣卫几乎是冷酷的代名词,冷光闪闪的刀也是冷酷的代名词,可为啥锦衣卫的佩刀这么秀气呢?这个名字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甫,杜甫曾经给一位姓窦的皇家侍卫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句“绣衣春当宵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描写窦侍卫深受皇帝信任,身穿绣衣,保护皇帝和为皇帝巡视天下。


文章TAG:绣春刀2在哪里可以看  看《绣春刀2》  绣春刀  在哪  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