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历代朝廷一直对巫蛊之术严加禁止,但巫蛊之事却是层出不穷的。"后世巫蛊术汉武帝时期的巫蛊术酿造出了一个悲剧,,宫廷中野心造成了不休的争斗,也始终和巫蛊术有着密切的关联。征和三年,由于牢狱中关押了太多的巫蛊之案的犯人,审到最后也审不出个所以然来。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说点不同的看法,看这段历史,传统的说法是汉武帝昏庸,被人利用了,实际上呢?汉武帝做了50年的皇帝,这样老奸巨猾的人,能被人利用?谁能利用他?要分析这个问题,先得理清人物关系,首先是丞相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被杀,公孙贺的老婆是卫嬬,卫子夫的姐姐,公孙贺以前是太子舍人,太子就是汉武帝刘彻,他们什么关系?但是,后来公孙贺就成了太子党了,这个太子是汉武帝太子刘据,巫蛊之祸前被杀。

然后是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被杀,这些不用说,也是太子党吧?再是卫子夫自杀,卫子夫是什么人?因为汉武帝爱她,所以做的皇后?显然不是,只是需要一个政治盟友,跟李治、武则天一样,卫子夫的家族势力本来是汉武帝的政治盟友,后来太子坐大后,就成了太子党了,就成了政敌。再说汉武帝这边的,酷吏江充、宦官苏文是什么人?显然是汉武帝的鹰犬了,就是汉武帝的狗,让咬谁就咬谁,他们怎么会有自己的想法,去蒙蔽汉武帝呢?他们做的事可以说背后操控的就是汉武帝,他们不过是木偶罢了,木偶自己会动?再就是主角太子刘据了,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春,于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为皇太子。

征和二年(前91年),刘据自杀,做了32年太子,这是什么概念,可以想想看,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太子在兵败出逃后,躲在老百姓家里,可想而知多得民心了。而太子的势力呢?除了丞相公孙贺父子,卫亢家族、卫子夫等人,朝廷大臣也很多投资太子的,试想一下,一个是行将就木的老皇帝,一个是太子,未来的皇帝,你投资谁?太子跟皇帝什么关系呢?他们血缘上是父子,政治上是政敌,老皇帝想太子能顺利接班,但又怕他提前接班,太子提前接班,后果很严重,老皇帝命好的话,像李渊、李隆基、李旦那样被软禁,运气不好的话像周幽王、赵武灵王、楚成王、刘宋文帝那样被杀了。

但是太子很容易就威胁皇权了,因为身份的问题,想来巴结讨好太子的人太多了。有人跟齐太祖说,太子势力太大了,可能会威胁皇权了,你要注意啊,于是太祖很愤怒,斥责太子,太子很不开心,于是王敬则就对皇帝说,“太子无端被训责,不开心了,你应该过去认个错”,皇帝没说话,于是王敬则直接拉皇帝的衣袖,把他拉到太子宫,跟太子认错,皇帝无奈啊,只能去陪太子喝酒,然后回宫。

上之为太子也,自以年长,与太祖同创大业,朝事大小,率皆专断,多违制度。信任左右张景真,景真骄侈,被服什物,僭拟乘舆;内外畏之,莫敢言者。司空咨议荀伯玉,素为太祖所亲厚,叹曰:“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当启者!”因太子拜陵,密以启太祖。太祖怒,命检校东宫……(《资治通鉴.齐纪一》)月馀,太祖怒不解,昼卧太阳殿,王敬则直入,叩头启太祖曰:“官有天下日浅,太子无事被责,人情恐惧;愿官往东宫解释之。

”太祖无言。敬则因大声宣旨,装束往东宫,又敕太官设馔,呼左右索舆,太祖了无动意。敬则索衣被太祖,乃牵强登舆。太祖不得已至东宫,召诸王宴于玄圃。长沙王晃捉华盖,临川王映执雉尾扇,闻喜公子良持酒枪,南郡王长懋行酒,太子及豫章王嶷、王敬则自捧酒馔,至暮,尽醉乃还。(《资治通鉴.齐纪一》)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还是齐国的开国皇帝啊,再看杨坚的太子杨勇。

杨坚每次经过仁寿宫,都如入敌国,要严阵以待,晚上上厕所都不敢脱衣服,生怕太子作乱。秋,九月,壬子,上至自仁寿官。翌日,御大兴殿,谓侍臣曰:“我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吏部尚书牛弘对曰:“臣等不称职,故至尊忧劳。”上既数闻谮毁,疑朝臣悉知之,故于众中发问,冀闻太子之过。弘对既失旨,上因作色,谓东宫官属曰:“仁寿宫此去不远,而令我每还京师,严备仗卫,如入敌国。

我为下利,不解衣卧。昨夜欲近厕,故在后房恐有警急,还移就前殿,岂非尔辈欲坏我家国邪!”有一次冬至,百官都到太子宫去朝贺,太子杨勇欣然接受了,这个明显就僭越了。其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高祖知之,问朝臣曰:“近闻至节,内外百官相率朝东宫,是何礼也?”太常少卿辛亶对曰:“于东宫是贺,不得言朝。”高祖曰:“改节称贺,正可三数十人,逐情各去。

何因有司征召,一时普集,太子法服设乐以待之?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于是下诏曰:“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还是石虎说了实话,在接连杀了两个太子后,他说,为什么我的太子一到了20岁就想杀了父亲提前接班呢?季龙曰:“吾欲以纯灰三斛洗吾腹,腹秽恶,故生凶子,儿年二十馀便欲杀公。

今世方十岁,比其二十,吾已老矣。”于是与张举、李农定议,敕公卿上书请立世。《晋书.石季龙载记》汉武帝太子刘据呢?太子的仆人可以在御道上驾车,这个是太子、诸侯、丞相都不能走的路,太子的仆人居然可以走。太子的军队可以在长安城跟汉武帝的军队大战五天五夜,势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了。所以,这是典型的太子威胁皇权了,皇帝提前下手了,有可能汉武帝只是想让太子收敛一下,把他羽翼都剪除了,防止他作乱,但是没想到,卫子夫给了他部分军队,太子加上亲兵就造反了,汉武帝想不杀他也不可能了。

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巫蛊案的具体经过,我在前几天的《悟空问答》里已做过回答。今天再补充一点。其实,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刘彻晚年宫廷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这场斗争"起始于朱安世狱中上书汉武帝,状告时任丞相孙贺及子在皇帝的驰道上埋木偶人诅咒武帝,止于江充从太子刘据寝宫中挖出桐木人",这两起事件导致丞相孙贺全族被诛,数万人被杀;皇帝、太子交战,卫太子上吊自杀,随同两皇孙也同时遇害。

后来,经过调查,巫蛊事件大多属于诬告和陷害,实为一场残害无辜的灾难。汉武帝醒悟后,为了追思太子,在湖县建造了"思子宫",以示自己悔过之意。但我们不能仅从巫蛊之祸后汉武帝的悔过表现来说明他无意于改换继嗣。汉武帝是有可能利用江充这些人,用非法手段摧毁了以卫太子为代表的势力,这也许是汉武帝大兴巫蛊之狱的真正目的,卫太子自然难免自杀命运,汉武帝改换继嗣的目的也自然实现。

再多说几句太子死后的话:卫太子死后的第二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7万大军出攻匈奴。李广利是李夫人的弟弟,而其女又为丞相刘屈犛的儿媳妇。在李广利出征前的告别宴上,这对儿女亲家为太子之位空悬打起了主意。李广利希望其姐之子昌邑王刘博能立太子,那时他就可以以国舅的身份执掌朝政了。因此他便让丞相刘屈犛在汉武帝面前美言此事,而刘屈犛也一口气应承下来了。

此后,正当李广利在战场大胜之际,有人告发李广利和刘屈犛二人有暗立昌邑王刘博为皇太子之意,并说丞相夫人用巫蛊诅咒皇上。汉武帝大怒,处死了丞相及其夫人,李广利远在彊场,他的妻子则被下了狱。消息传到前线,李广利想速立大功赎妻之罪,不料引起军中叛变,最终被匈奴打败,全军覆没,自己也投降了敌人。这次战败,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战争中失利最为严重的一次,与巫蛊之祸不无关系。

汉朝大侠朱安世是如何引发“巫蛊之祸”的?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汉朝的大侠并不等于金庸笔下的侠客,也算上水泊梁山的好汉,而是目无法纪的莽夫。朱安世何许人也?鸡鸣狗盗之雄耳!此人功夫了得、身轻如燕,翻墙入院如履平地。为了显摆他的一身本领,经常偷偷潜入皇宫大内,而且宫内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都被他尽收眼底。一日,汉武帝小憩之后,站在建章宫殿四处眺望,远远看见一人手持宝剑,大摇大摆地走入中龙华门。

武帝大怒,急命侍卫擒拿此贼,没想到此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逃之夭夭。后来武帝命人继续搜查十多天,还把长安城翻了个底朝天,结果一无所获,仿佛人间蒸发。此人便是号称“阳陵大侠”的朱安世。由于抓不到朱安世,武帝甚是恼火,一肚子怒气没处发泄,正好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撞上了武帝的枪口。如按辈分算,公孙敬声应该喊武帝为姨夫,因为他的母亲就是卫子夫的姐姐。

正是由于沾了皇亲国戚的光,也仗着父亲的权势,公孙敬声飞扬跋扈、目无法度,后来不但与表妹阳石公主私通,还贪污挪用军费。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于是公孙敬声遭人检举,武帝下令,将其锒铛入狱。至于被谁检举,从后来巫蛊之乱的整个过程来看,应该是酷吏江充所为,而幕后的操纵者就是二师将军李广利和宰相刘屈氂。因为自从卫青死后,太子刘据就失去了靠山,而李广利想趁机为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刘髆争取太子之位。

江充则暗中为钩弋夫人服务,因为钩弋夫人也想为自己的儿子刘弗陵争夺太子之位。于是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之下,卫家势力就成了众矢之的。为了替儿子赎罪,公孙贺主动请缨抓捕朱安世,武帝准许。公孙贺本不是什么大才,虽然也出征过匈奴,只不过是滥竽充数。可能是由于救子心切而激发了他的潜能,没过多久就将朱安世抓获。朱安世下狱后,为了报复公孙贺,随后向武帝上书,不但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之事抖了出来,还告发公孙敬声对武帝行巫蛊之术。

武帝下令彻查,结果真的在朱安世指明的地点挖出了诅咒武帝的木偶。最终公孙贺父子在狱中被拷打致死,武帝又诛其全家,而参与巫蛊的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及卫青长子卫伉都被处死。于是酷吏江允觉得有机可乘,奏请武帝扩大清查范围,经武帝允许后,江允将太子刘据列为重点目标而大做文章。于是西汉历史上充满血雨腥风的巫蛊之乱由此展开。

汉代巫蛊术究竟是什么,竟然让汉武帝如此忌惮?

在古代人信奉的民俗中,巫蛊之术是一种加害仇敌的“邪术”。它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巫”是指能用祭祀或咒语驱使鬼神、降祸于人的女法术师,也称女巫;“蛊”是一种神秘的毒蛊,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声音、闻不到气味。一旦进入人体,百药无效,死得极为痛苦。汉武帝之所以忌惮巫蛊术,是因为害怕卫氏一门和太子的势力过大,会控制皇权。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冤案汉代起,朝廷即规定,对蛊人者处以斩刑:如果某个人家里饲养的蛊虫已经成形并且致人死亡,那这个人就要被处以极刑,并且家人还要被流放三千里。而汉武帝之所以对巫蛊忌惮,是因为他听信佞臣江充的一面之词,以为太子刘据与其舅卫氏一门利用巫蛊术,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帝位。汉武帝刘彻智勇双全,他励精图治,开疆扩土、北逐匈奴,使大汉王朝成了一个强大的朝廷。

同时,他也期望长生不老,因此对方士丹术也极为感兴趣。他在全国找了许多方士求神拜佛,试图让他们制造出长生不老的神药。在这些方士的影响下,宫中开始流传了神魔鬼怪的法术,其中也包括巫蛊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因而,卫家在朝廷上形成了庞大的势力,卫氏一门也全都聚集在了太子刘据的麾下。卫青去世后,刘据的太子之位也被很多人觊觎。

他们认为刘据已经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就开始在汉武帝面前构陷刘据。汉武帝也认识到了卫氏一门的势力过大,担心他们会操控未来的皇权,于是也开始打击卫氏一门。卫家的成员也逐渐被朝廷打压,不仅失去了侯爵,还被发配到边疆去修了几年的边关城池。据史料载,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卫青的外甥——丞相公孙贺与卫君孺的长子、时任太仆的公孙敬声,擅自挪用军费1900万钱,从而被捕入了狱。

公孙贺心急如焚,于是向汉武帝请求,抓捕当时一名江洋大盗朱安世归案,好替儿子公孙敬声将功补过。很快,朱安世就被抓获了。他不仅不慌,反而向汉武帝爆了一个大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这时的汉武帝已经步入了晚年,身体稍稍有恙,就会联想到巫蛊术。因此对巫蛊之事非常敏感,尤其跟卫家相关,因此又将公孙贺父子二人重新下狱调查。

不久,公孙贺父子二人都在狱中被杀了。卫氏一门也开始受到大范围的株连,这就是巫蛊之祸的开端。卫氏一门从此之后一蹶不振,太子刘据也失去了所有的外援。几个月后,一向与太子刘据不和的江充就诬陷他以巫蛊之术谋害武帝。刘据担心病中的父皇不会相信他,无奈之中,他只好对江充反抗。听信谗言的武帝以为刘据要起兵造反,便直接派大兵将刘据处死了。

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也因此自缢身亡。后来,明白事情原委的汉武帝为了此事痛心疾首。其实,这件悲剧的根源在于汉武帝缺乏安全感。他之所以向往长生不老,是想长期把控手中的皇权。当他觉得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即将受到太子和卫氏一门的觊觎时,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才会下决心置他们于死地。历史相关记载《史记·封禅书》:"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汉书·武五子传》:"昭帝时,胥见上年少无子,有觊欲心,而楚地巫鬼,胥迎女巫李女须,使下神祝诅,......祝诅事发觉,胥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余人以绝口。"胥,指文陵厉王刘胥。《汉书·王莽传》:"宗姊妨为卫交军王兴夫人,祝诅姑,杀婢以绝口。事发觉,莽使中常侍责问妨,并以责兴,皆自杀。"《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二年》:"徙永州诸县民之畜蛊者三百二十六家,于县之僻处,不得复齿于乡。

"《驱蛊录》:"隋书志江南数郡往往畜蛊,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者自钟其弊,累世相传不绝。"清刘昆《南中杂说》:"世传南人能造蛊......沅江土司世传此法,其药最毒而最奇。

凡郡守新任,必设宴迎风,药已入腹矣。在任理事,药不即发也,但两目瞳子变黑而为蓝,面色淡黄,状类浮肿,至离任一月刊,则阁门并命矣。"后世巫蛊术汉武帝时期的巫蛊术酿造出了一个悲剧,然而,宫廷中野心造成了不休的争斗,也始终和巫蛊术有着密切的关联。虽然历代朝廷一直对巫蛊之术严加禁止,但巫蛊之事却是层出不穷的。

在南朝宋文帝期间,也发生了一件和巫蛊术有关的案子。太子刘劭是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他为了早日登基,就用巫蛊术诅咒宋文帝。宋文帝发现后,刘劭便直接起兵谋反,最终成功弑父。清代康熙年间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皇太子胤礽因为一些事,连续两次被废。皇长子胤禔一开始建议康熙杀掉太子,康熙没有明确答复。不久,胤禔便用巫蛊术诅咒太子。

此事被败露后,胤禔被康熙圈禁了足足26年……结语纵观历史,凡是被揭发出和巫蛊之术有关的,其结局大多都不好。这可能也是“邪”不压正的原因吧。这些人之所以要用巫蛊来达到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目的,当事人也知道这个“目的”是见不得光的。因此,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心中其实也早有意料。看得出来,他们为了这份野心,也是豁出去要搏一搏了。

巫蛊之祸害死太子,悔悟的汉武帝是怎样报仇雪恨的?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一生开疆扩土,使得汉朝国力达到巅峰状态。但晚年崇信神鬼,猜忌多疑,最终酿成巫蛊之祸。成为他一生中一个最大的遗憾,也制造了西汉时代父子刀兵相见的悲剧。不得不让人嗟叹。一,汉武帝与太子刘据。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其母是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汉武帝二十九岁时刘据出生,对于自己这个长子,刘彻是很喜欢的。

唯一感到不高兴的是这个儿子性格温和谨慎,缺乏了一丝豪气,一点也不像自己。但是刘彻心里也明白,汉朝被自己连年征战折腾了那么多年,百姓早已疲惫不堪。正需要刘据这样的守文之主来与民休息。反正江山自己也打的差不多了,有一个宽仁的接班人也是社稷之福。他还让大将军卫青向卫子夫转达过自己的想法。太子喜欢与宾客来往,刘彻就下令为太子建造博望苑,使太子能招揽天下有才之士以增长见闻。

可见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感情其实是很深厚的。武帝每每出游,就将国事嘱托给太子,把后宫事物交给卫皇后。汉武帝晚年崇尚神仙方士,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疏远了后宫妃嫔和自己的子女们。但是卫皇后小心谨慎,做事井井有条,倒也得过得平安无事。在太子处理国事时,一改汉武帝崇尚严刑峻法,替许多冤案都进行了平反。而且主张宽仁治国,使许多武帝时代造就的酷吏们十分不满。

但百姓们都很称赞太子的仁厚,久而久之,在朝中就形成了一股反太子的势力,武帝时期大量任用酷吏,所以这只反对太子的势力党羽众多。渐渐的太子就陷入了“誉少而毁多”的境地。大将军卫青死后,反对太子的人们见太子势孤力弱,就有了找机会废掉太子的想法。身边的人对太子的谗言,汉武帝听到的实在太多了。但始终还是相信太子是个仁孝的人,为此还杀了一些污蔑太子的人。

汉武帝虽然残暴无情,但最开始的时候还能辨别一些是非正邪,所以父子之间相处 的还很和谐。二,太子的敌人。许多人想要废掉刘据的太子之位。其中有两个是汉武帝的宠臣,一个是负责监察贵戚和近臣的赵国(西汉封国)人江充,这个江充之前就离间过赵王父子反目成仇,被赵太子 追杀。逃入长安后受到武帝的赏识,得到重用。有一次江充发现太子的家臣驾着马车在驰道的中间行走,便逮捕了这名家臣。

(汉律规定:驰道的中间只有天子才能走,其余人只能走两边。)太子知道后向江充求情,希望他能网开一面,不要向武帝报告,免得自己又被责备。但江充可不买太子的帐,如实向汉武帝奏报了此事。汉武帝十分高兴,从此更加重用他。而江充却认为自己得罪了太子,日后太子登基必定要向自己报复,所以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太子的毛病,希望武帝废了太子。

太子的另外一个敌人是黄门郎苏文,他经常在武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卫皇后知道后对他恨之入骨,要太子请求武帝杀了他。太子认为没这个必要,父亲不会被这个小人蛊惑的,所以也没有动他。但苏文的心里可是七上八下不得安宁,假如武帝驾崩,刘据当了皇帝,卫皇后也不会饶了自己的。所以这个汉武帝身边的亲近太监也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扳倒太子。

江充和苏文都是武帝身边的亲信,这两个人与太子的恩怨纠葛注定了刘据必定要被他们狠狠的收拾一次。苏文和江充苦苦等待时机,终于等到了巫蛊案的爆发。三,巫蛊之祸。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刘彻在建章宫休息。忽然看到一个男子带着剑走进中华龙门,他怀疑此人可能是来刺杀自己的,于是下令抓捕这个男人。男子弃剑而逃,不知所踪。

刘彻大怒,把负责把守宫门 的官吏杀了。并关闭了长安城门,下令全城搜捕,一直搜查了十一天才罢休。汉武帝变得更加多疑,猜忌身边的人们想害他。而此时丞相公孙贺逮捕了阳陵大侠朱安世(这里的大侠指的是以武力触犯禁令的犯人),朱安世为了抱负公孙贺,便在狱中向武帝上书,污蔑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长安的驰道内埋下了人偶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

对于巫蛊,汉武帝是十分痛恨的,早在元光五年(前130年),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就因为招揽巫师行厌胜之术以求宠爱而被废,当时诛连了三百多人。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自己的女儿和丞相的儿子还敢用巫蛊作祟,而且是要谋害自己,这不明摆着要造反么?于是巫蛊之祸正式开始。征和二年,公孙贺父子被下狱问罪,在酷吏的严刑拷打下死去。

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卫皇后的侄子卫伉被牵连诛杀。由于汉武帝晚年沉迷于修炼成仙,迷信方士,早已疏远了后宫众多的妃嫔。这些女人崇尚巫术,又纷纷 仿效当年的陈阿娇召集大量的巫师聚集在京城。在巫师的指点下,妃子们纷纷在地下埋上人偶用于祭祀做法,希望重新获得皇帝的欢心。由于嫉妒心的作用,妃子们互相告发,武帝震怒,又杀了妃嫔和大臣数百人。

汉武帝变得更加猜忌多疑了,他觉得所有的人都想用巫蛊来弄死他。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一天他正在午睡,忽然梦到上千个木人拿着棍子打他。警醒过来后心有余悸,之后便生病了。江充见机会来了,就像汉武帝说:“陛下的病都是有人用巫蛊诅咒的原因。”汉武帝此时早已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于是派江充主持审理巫蛊之案,务必要找出诅咒自己的人。

于是江充带着一个自称能发现巫蛊的巫师四处挖掘人偶,但凡有一丝丝嫌疑的人都被投入大牢。许多人遭受不了严刑拷打,纷纷屈打成招转而又诬告别人。巫蛊之案也扩大到民间,京城和各郡国受到牵连而死的人前后数万人。江充摸透了汉武帝的心思,又让巫师进言:“皇上的病情总不见好,这是宫中有人在诅咒您啊,如果不找出真凶的话,陛下就危险了。

”于是武帝下旨令江充入宫四处严查,势必要根除巫蛊。并派苏文,韩说,章赣协助江充。江充在挖掘皇后和太子的住所时,让巫师事先准备好了木偶和诅咒文书,借此陷害太子和皇后。并要向武帝禀报。太子恐惧,在老师石德的建议下,派人假装皇帝的使者去调兵,准备先下手把江充等人诛杀,然后再向武帝认错。负责派兵的韩说怀疑使者有诈,拒绝发兵,被太子派去的人杀死。

而太子也带自己人斩杀了江充,并把巫师绑在上林苑烧死。苏文逃出长安,此时汉武帝不在长安,而是在醇化甘泉宫养病。苏文见到武帝后奏称太子起兵造反。汉武帝开始还不愿相信,派使者去召太子来甘泉宫见面。使者畏惧不敢去,于是慌称太子确实是造反了,还要杀了自己,而自己是拼命逃出长安的。汉武帝此时以为太子真是反了,于是赐给丞相刘屈牦兵符印信,命他调兵入长安平叛,诛杀太子党羽。

并且自己也随后赶回长安,命令长安城门紧闭,以防漏网。太子在长安也征调了一些侍卫和弓手,并假传圣旨释放了长安大牢中的囚犯,组建了一支军队。同时派人伪造调兵的节符去城外调集胡人骑兵,但是太子派去的人被侍郎马通抓住杀了。并且通知胡人不要相信太子的调兵命令。太子命北军使者任安发兵,任安发兵协助太子,自己却闭门不出。

太子领着军队迎战丞相带来的兵马。双方在长安城大战五天,由于百姓们纷纷认为太子谋反,所以大多都帮助丞相的军队。太子战败逃走,驻守长安城门的田仁觉得这只是武帝父子间的误会,就开城放走了太子。打败太子后,汉武帝废了卫皇后,卫皇后恐惧自杀。任安因为派兵给太子,而田仁放走了太子,两人被腰斩。对于击败太子的人,武帝都赐给了侯爵。

太子豢养的宾客们全部被诛杀,参与太子起兵的人则被灭族,太子的士兵们被发配敦煌。武帝下令搜捕太子及其余党。四,悔之晚矣。武帝打败太子后,很快就有人上书给他,奏文中指出这一切都是江充的诬陷 才逼得太子走投无路,希望皇帝下旨免除太子的死罪,使得父子早日团圆,到时候是非曲直一切都会明白的。汉武帝此时才回过神来,确实是江充和苏文一直在旁边煽风点火才搞成这个结局的,联想起太子平时孝顺恭谨,怎么也没有造反的理由啊。

但是事已至此,因巫蛊一案牵连的人这么多,汉武帝也不敢明着承认自己错了。太子刘据逃出长安后,来到湖县。躲在百姓家中,因行踪被发现而遭到官吏的围捕。太子退入房中上吊自杀,两个皇孙也被害。随着太子的死,巫蛊案总算结束了。逼死太子的人们也得到了封赏。可是汉武帝越来越觉得不是滋味了,他其实早就知道太子是冤枉死的,这一场父子之间的兵戎相见其实全是自己多疑造成的。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现在是不敢给太子翻案啊。过了不久,丞相刘屈牦因为和贰师将军李广利谈论立昌邑王为太子的话题,被内侍向武帝告发。武帝勃然大怒,自己是把儿子弄死了,你们就打算立昌邑王了?武帝越想越来火,于是刘屈牦被腰斩于长安,李广利当时正在与匈奴作战,自己在长安的家人被灭族,他也就投降了匈奴。征和三年,由于牢狱中关押了太多的巫蛊之案的犯人,审到最后也审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一个叫田千秋的官员向汉武帝上书,请求释放犯人。并在上奏中对汉武帝说,梦见一个白须老人让他质问刘彻,为何要听信谗言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太子是被逼的,只是擅自调动了军队而已,罪不至死。而刘彻在此事中滥杀无辜,该当何罪?迷信鬼神的汉武帝说:“这是高祖皇帝在借田千秋的口指责我的过错啊,太子是无辜的呀。”于是提拔了田千秋。

江充虽然死了,可是他的家人还在长安,被下令灭族。苏文被绑在横桥上活活烧死。在湖县用刀砍杀太子和皇孙的人,本来已经封了官,这回全部被灭族。反而是发现太子上吊后试图救醒太子的人被封赏。刘据的冤案正式平反,汉武帝在长安和湖县修筑了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以纪念太子。太子的家人基本死绝,只有刘询流落民间,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汉武帝虽然正式为太子平反了,可是死者已矣,一切都来到太迟了。总结西汉巫蛊之祸,不仅仅是一起大冤案,更是人性的悲剧。古语有云:帝家无父子。这句话其实说出了人性的弱点,当面临巨大的权利和欲望时,人与人的关系就变得不再自然,哪怕是父子之间,也难免有兵戎相见的时刻。汉武帝惧怕别人要夺取自己的权利,所以胡乱猜疑,不相信任何人。

而苏文和江充这种人正是看破了汉武帝这个弱点,所以趁机进谗言,终于酿成巫蛊惨案。哪怕最后汉武帝已经发觉自己错了,也不敢承认错误,导致了太子自缢而死,造成了悲剧的发生。最后还是假托高祖显灵才替太子平反,杀了陷害太子的人。这是多么可悲啊?而导致这种畸形的父子关系的根本原因,就是那至高无上的皇权。在面对权利的时候,人们又怎么能不能谨慎呢?。

经常出差,每天有一百多的出差补贴,这样的工作你喜欢吗?

我在县委办当秘书的时候,最喜欢出差了!我们这里,县内出差每天补助50元,车费实报实销;县外每天补助180元,其中伙食补助100元,市内交通补助80元,有车接送就不能报车费,没车接送就实报实销。跟领导乡下,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因为有车了,所以车费没有补助,但是旅差补助还是有的。整天在办公室里写东西,就盼望联系的领导来一句“等会儿跟我下乡。

”这是真是“喜欲狂”,马上收拾东西,关电脑,联系所去的乡镇,对接好对方接待的人、看点的线路、派车等。和领导下乡,在车上,你会和领导学到很多职场中的东西,那都是课本里没有的。即使领导那天不教你什么东西,但是车上从来不缺笑话,有些职场中的笑话,领导讲出来,让你笑到肚子疼!这比在办公室写材料好多了。关键是,吃得还可以。

如果领导交待,说不在乡下吃饭。你就交待对方,领导时间紧,吃饭环节要紧凑些。看点完了,地方领导直接带进饭堂,热腾腾的饭菜已经上来了,岂有不吃之理?!到市里出差,那就更爽了,虽然吃的不太好,但是陪领导去开会的,就在宾馆里呆着,然后去周边走走,到饭点回来吃饭。一天180就到手了,收入高。在市里出差,就是“见世面”。

以前还有各种各样的应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领导。我们曾经有同事,因为陪领导开会,吃饭的时候,和上级领导聊得来,后来上级领导就把他调到身边去了。市里要人,县里能不给?!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都成了昨天的故事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职场中人,不要整天呆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要出来接触生活,接触领导,接触广阔的天地,熟悉领导讲话的口头禅和习惯,才能写出符合领导口味的材料来。

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要灭了刘氏三族才肯罢休?

汉武帝灭刘氏家族数万人,这件事发生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起因是因为巫蛊之祸。晚年的汉武帝身体很不好,一直认为可能有人在害自己,刚好这时候宰相公孙贺的儿子因为犯罪被抓了。公孙贺的老婆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喜欢杀人,前面的几个宰相都先后被杀害了。由于死亡率非常高,公孙贺在被任命位宰相的时候都被吓哭了,可是汉武帝依然还是让他做了宰相。

在刚刚上任的时候,公孙贺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果然巫蛊之祸爆发的时候,公孙贺丢了性命。汉武帝判处了公孙贺的儿子死罪,在汉朝的时候死罪是可以用功劳或者钱财抵罪的,公孙贺的儿子犯罪比较重,只能用功劳来抵罪。公孙贺想要救回来自己的儿子,于是交出来了被隐匿起来的豪强朱安世,以求能够给自己的儿子赎罪。朱安世是汉朝时期的一个黑社会性质的人,此人犯罪记录很多,汉武帝长期通缉却抓不到他。

朱安世消息灵通,知道很多公孙贺家族的事情,被抓后朱安世竟然反咬一口。将公孙贺的儿子和皇帝女儿有私情的事情供了出来,还诬告他们用巫蛊谋害皇帝。汉武帝知道消息之后果然大怒,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和公孙贺全家,卫青的后代也有一大部分被杀,并且牵连了一大批刘氏家族的权贵。这件事远没有结束,公孙贺被杀只是巫蛊之祸的开始,随着江充的介入,巫蛊之祸从一个小问题,逐渐影响到了整个长安。

江充诈称现在朝廷里面和刘氏家族中有很多人都想要谋害皇帝,汉武帝经常身体不好,竟然信以为真。于是这些大臣和刘氏宗族之间都相互揭发,有仇的两个人互相告发,前前后后牵连进去了几万人,这些人都被汉武帝全部杀死了。这一次屠杀过后,江充没有罢休的意思,他见到太子对自己不满意,干脆诬陷到了太子的头上。江充带人去搜索太子的宫殿,然后诬陷太子诅咒汉武帝。

太子想要找汉武帝解释,但是这时候的汉武帝已经被江充迷惑了双眼,他根本不相信任何人。太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亲自杀死了江充。当时长安城里面分为两股势力,太子有卫氏的支持,皇帝有自己的一帮幕僚。太子眼看解释不通,不想坐以待毙,干脆起兵造反了。太子起兵造反,就造成了长安城内的刘氏家族分成了两派。双方长安混战了五天的时间,前后死亡的人多达数万人,最终太子战败自杀。

在混乱中,太子全家都被杀害,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死。太子的家族尚且如此,其他皇亲国戚更加不能幸免。在长安居住的多是达官贵人,皇帝的亲属近臣,这些人都在这次混战中受到了牵连。在战争结束后,汉武帝又杀了数万人才结束纷乱。巫蛊之乱前后死亡的人数不下于十万人,连皇后和太子也都先后身亡,长安的刘氏家族几乎损失殆尽。


文章TAG:巫蛊师哪里多跑跑  阴阳师巫蛊师哪里多  巫蛊  哪里  跑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