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知道张牧之是来收拾黄四郎的,可对这些土匪来说,碰瓷儿、找茬儿弄个合理的理由消灭黄四郎很难吗?非得搭上老六的命这个理由吗?所以,我觉得《让子弹飞》虽然好看,但“凉粉案”真的让人无法理解。巧了,当年在电影院看《让子弹飞》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老六明知切腹取粉会死,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难道他不想活了,是他脑子有问题?张默不就是被陈坤扣上了“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了一碗的钱”的帽子吗?多大点儿事?就算不能硬碰硬,老六也得迂回一番啊,哪怕不认账,进监狱待个一年半载也行啊,何苦要切腹自绝啊?是不是想表现这伙子土匪特“狠”啊,为了名声,命都不要了,这是准备后续玩多大的命啊?确实,电影的逻辑是:“六子的冤死”让张牧之和他的兄弟们有了向黄四郎进攻的充分理由。

《让子弹飞》有哪些隐藏的剧情?

《让子弹飞》有哪些隐藏的剧情

看结局,都知道张牧之最后输了。但是他到底是怎么输的?他背叛自己的那个阶级啊。百姓眼里,你是县长。可是黄四郎眼里,你就是跪着要饭的。挣钱嘛,生意,不寒碜。他说,他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要站着把钱挣了。兄弟们看着两大家族的钱,感慨。各位,我们来这里是为什么啊?钱啊。走吧。他说:不走,把钱分给穷人。他怎么做,想唤醒那些被压榨成衣无所有的人们。

百姓跪着喊他青天大老爷。他喊不许跪,皇帝都没了,没人值得你们跪,我也不值得你们跪。我来鹅城就是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TM的公平。后来黄四郎被砍头,虽然是替身,这都无所谓,百姓冲进去抢回自己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拿回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连张牧之做着的椅子都没放过,这就说明百姓支持他,都是带着自己的私心的。

也是他不可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黄四郎虽然没了,又会有一个新的出来代替。而百姓拿回自己属于的东西过小日子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只是暂时放他们那里而已。最后一段,老三他们不跟张牧之回山里,那句你腿脚都不利索了。是有深意的,因为张牧之之前跟师爷说过,自己跪不下去,是因为腿脚不利索,他要站着把钱挣了。所以老三说他腿脚不利索,言外之意就是你一个人站着挣钱吧,我们跪着挣钱去了。

至于老三他们和师爷怎么跟黄四郎勾勾搭搭,和后面上火车的师爷其实是黄四郎,都不重要了。因为他们的屁股是一样的,走到一起,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是张牧之其实也可以上这辆火车的,继续带领他们,所以他为什么还是义无反顾的这样做呢?黄四郎:你不会装糊涂。张牧之:准,大哥,我还在娘胎的时候,算命先生就指我娘的肚子说:这孩子将来的“缺点”就是不会装糊涂,大哥,我还能改吗?黄四郎:改不了的,天生的。

电影《让子弹飞》张默与陈坤那场戏是怎么回事?非要采取那样的方式吗?

电影《让子弹飞》张默与陈坤那场戏是怎么回事非要采取那样的方式吗

巧了,当年在电影院看《让子弹飞》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老六明知切腹取粉会死,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呢?难道他不想活了,还是他脑子有问题? 张默不就是被陈坤扣上了“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了一碗的钱”的帽子吗?多大点儿事?就算不能硬碰硬,老六也得迂回一番啊,哪怕不认账,进监狱待个一年半载也行啊,何苦要切腹自绝啊? 是不是想表现这伙子土匪特“狠”啊,为了名声,命都不要了,这是准备后续玩多大的命啊?确实,电影的逻辑是:“六子的冤死”让张牧之和他的兄弟们有了向黄四郎进攻的充分理由。

但观众很不理解啊。观众知道张牧之是来收拾黄四郎的,可对这些土匪来说,碰瓷儿、找茬儿弄个合理的理由消灭黄四郎很难吗?非得搭上老六的命这个理由吗? 所以,我觉得《让子弹飞》虽然好看,但“凉粉案”真的让人无法理解。土匪确实有好勇斗狠的一面,但翻脸不认人也是他们的本性。我的意思是,收拾个县城大户,不必搞得看似有逻辑性……六子的死,那么绚烂,不觉得很矫情吗?。

《让子弹飞》的一场“鸿门宴”中,黄四郎、张麻子和汤师爷斗智斗勇,谁最吃亏?

要想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得把黄四郎办“鸿门宴”的事说清楚,那就是黄四郎办“鸿门宴”的动机以及张麻子、汤师爷参加“鸿门宴”的想法,必须先分析透彻了。首先我们都知道黄四郎是鹅城的实际统治者,他在鹅城一手遮天;同时手下还有几百号人,这些人显然养着都不是吃闲饭的,基本上都属于黄老爷的私人武装……新县长一进城,在远处碉楼拿着望远镜观察的黄老爷就对其下手胡千给了新县长“霸气外露”的评价。

胡千则更是说道:“进城就杀人,这不是二八开就能打发的……”“二八开”这什么意思呢?后来汤师爷给了大家答案: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缴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跟着交钱;拿到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所谓三七分成,七成是豪绅的,县长最多能得三成,这还得看黄四郎高兴不高兴。那么二八分就很容易理解了:黄四郎和县长联合圈钱,一般都只把两成收益给县长,而汤师爷所说的三成是上限,也是汤师爷一厢情愿的。

如果把电影看完,其实之前来和黄老爷勾兑“赚钱”的县长们,一毛钱也拿不走,还得把命搭上。张麻子劫火车冒充县长,其目的就是赚钱,赚钱就要和黄四郎打交道。而黄老爷呢,通常和人打交道有三张牌,分别是:请客、斩首、收下做狗……先解释一下这三张牌。请客,请客就是吃饭,就是社交,就是相互了解,一般请客吃饭都是有求于人,尤其是求地位、财富、知识比自己更强的人,通过吃饭建立感情、讨价还价并且达成合作;再说“手下当狗”吧,那就是招小弟,让小弟拼死拼活卖命赚钱呗;而斩首,那就是对不愿意安心当小弟,同时还不可能有合作,并且危害自己利益的人采取的极端措施。

在张麻子和黄老爷的初步较量中,张麻子这边小六子惨死,第一回合张麻子吃了很大的亏,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黄老爷摆出了一桌“鸿门宴”要和张麻子进行“利益勾兑”。黄老爷呢,面对新来的“马邦德”县长,之所以愿意请客。据我分析原因如下:第一、黄老爷不知道此次新来的县长底细,而从县长到任以来的表现来看,此人不可小嘘,办事能力很强。

如进城就强杀麻匪(尽管枪杀的是死人,二次开发其价值,但在鹅城百姓心中还是有影响的)、审理武教头打人并且赢得民众支持。第二、这次来的县长是带着团队来的,不仅带着“老婆”,还带着师爷和一帮弟兄。虽然胡万、武智冲和县长有了初步接触,并且将张麻子这边的小六子逼死,略占上峰,但张麻子这边势必要讨个说法。黄老爷本人未和县长正面接触,到底这帮人要干啥,不甚了解。

再说了,万一接触后可以将这群人收为己用呢?这是最好的结果:谁会拒绝能替自己“赚钱”的人呢?当年军统天津站的吴敬中站长宁肯不顾党国利益受损也要“保护”余则成,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千里做官为求财”,在黄老爷眼里,任何一个县长都不会拒绝金钱的诱惑的,没拉下水,那是诱惑不够大而已;至于说前面的强硬姿态只是为后面讨价还价增加本钱而已,什么为民做主,糊弄百姓增加自己话语权好给自己卖个更高的价钱。

所以说,黄老爷请客搞“鸿门宴”,首先消解小六子的死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摸清对方底细,顺便达成联合赚钱协议。那么我们再看张麻子参加“鸿门宴”的动机。要分析张麻子的动机,得先品一下张麻子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上山落草为匪的张麻子带着兄弟们靠打家劫舍为生。看完电影会了解到张麻子曾经是松坡将军(也就是蔡锷将军)的卫队长,十几岁就跟着蔡将军走南闯北,后来将军逝世,张麻子就带着之前的一帮兄弟为了生存落草为寇。

张麻子是见过世面的,就算蔡锷不在,依据自身条件想弄个一官半职肯定没啥问题,结果却选择做了自由自在没人管的土匪,说白了就是不和当权者同流合污。而劫火车,冒充县长进城,也就是想名正言顺的从富人那里给兄弟们弄些钱花;可没想到,钱还没弄到手,自己的兄弟就被鹅城的土皇帝指使手下设计逼死,张麻子参加“鸿门宴”的直接动机就是为小六子报仇。

所以在和汤师爷参加宴会前,就安排了其他几个兄弟一同潜入黄老爷的碉楼。潜入进去干什么?趁机杀了黄四郎。但黄四郎让参与“小六子事件”的三个人当场死掉(尽管胡万和武教头是诈死),这也算是对小六子的死有个交代。显然黄四郎已经撇清了关系,如果再这样杀了黄四郎,就“名不正言不顺”,更不能服众;当然了这都是表面原因,还有更现实的原因,那就是在黄家杀了黄四郎之后,能否安全撤离的问题。

既然名不正言不顺,还不安全,要想彻底报仇必须完全摧毁黄四郎所营造的“体系”,不这样的话黄四郎死了还有黄五郎、黄六郎……正如同张麻子在“鸿门宴”之后独自在之前和小六子谈未来的房间反思时说的那样,“鱼死网破”报不了仇,想“报仇”必须从长计议。当然了冷静之后也让张麻子重新认识到对手黄四郎的可怕:黄四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一个体系、一个机制……也预感到黄四郎当晚就会出手要了他的命。

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张麻子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太“实诚”了,尤其是他的兄弟们可以潜入自己的碉楼里采取“行动”,黄老爷也感觉到“危险”:张麻子一伙并不能“安心当狗”,那就必须杀掉!并且断定就在当晚动手是最好的:县长喝的酊酩大醉,而且宴会上还表了忠心,自己也给了那么大的承诺……于是就有了“张麻子睡汤师爷,县长夫人命丧黄泉”一出戏。

张麻子此时需要牺牲掉县长夫人,从而实现下来的计划。汤师爷呢,参加“鸿门宴”对他来讲利弊兼有。首先他意识到了可能存在危险,有可能自己就挂了,但又觉得这是向黄四郎表忠心的一次绝佳机会,弄不好大家就可以联合赚钱,这才是他的目的。虽然汤师爷在和张麻子商量是否参加“鸿门宴”的时候说要笼络黄四郎三人一起赚钱,但这其实是反话,当着张麻子的面肯定不能说我们主动参加“鸿门宴”向黄四郎“投诚”把!这就是葛优饰演的汤师爷,一个装糊涂的高手,并深知人情世故,熟悉那个圈子里的游戏规则并且是个活学活用的“典范”,于是汤师爷虽然有点惴惴不安,但是依然秉持马上就要发财的动机参加了宴会。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再看“鸿门宴”上三人的得失,就非常耐人寻味了。我们把得失分为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来分析,简单的讲就是长远得失和眼前得失。这样一分类,分析起来就有了标准,不然的话很容易陷入到无法说清楚的境况。当然了这样分析也得先达成共识,认同一些理念之后才能继续往下谈。战略上没问题,战术上偶有失误,并且能够及时补救,照样最终能笑到最后;战略上出问题了,战术上一次、两次打得再漂亮,最终还是要失败的,典型的案例就是当年鬼子偷袭珍珠港,因为鬼子战略彻底错误了;当然了还有第三种情况,那就是战略上没问题,战术上全是失误,当然也赢不了,我觉得这样就不配谈战略。

有了以上的认同,咱们继续往下分析:战略上,黄四郎全面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初步探明了对手情况,并且成功躲过一次暗杀。而张麻子呢,则过早暴露了自己的实力和目的,从长远上讲他吃得亏最大(实力指他们兄弟的战斗力,目的就是张麻子一伙人要为小六子报仇,还要赚钱,但不赚穷人的钱,要赚富人的钱,尤其要赚黄老爷的钱)。

同时张麻子由暗处走向明处,为后来黄四郎派胡万“杀鸡取卵”埋下伏笔。并且让黄四郎看到他和汤师爷在利益诉求上是有区别的,为黄四郎后来试图分化他和汤师爷埋下伏笔。幸亏张麻子脑袋灵光,在宴会上都意识到不是简单杀了黄四郎那么简单,及时调整战略方案,并且采用装醉、更换住宿房间等应对措施,才避免了当晚就和县长夫人“共赴黄泉”的悲惨命运。

那么汤师爷呢,他的目的首先就是赚钱(当然了还有其他目的,比如说奉命为刘都统接腿,这个放在以后在分析),这一目的在初步协商中得到的结果远超自己的预期,可谓大获全胜;至于说和谁一起赚钱,这都无所谓,有钱就行。在这点上,县长夫人早就表过态了:县长是谁无所谓,只要我是县长夫人就行了……当县长夫人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锦衣玉带吗?同时汤师爷还自认为他把黄四郎和张麻子的关系协调的“亲密无间”,为今后自己发大财的愿望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战术上呢,单看这场戏,损失最大的是黄老爷。首先,损失了三条狗(卖凉粉的本来就是随时可以牺牲掉的,这就是为恶干脏活人的命运,不被主子抛弃进行勾兑便会被对手清算;而胡万和武教头则安排了诈死);其次答应给县长他们分更多的钱,虽然是口头承诺,但毕竟不如之前打发其他县长那样趾高气扬;再次,送出去两块价值连城的大透明石头,心痛不已;最后,还请张麻子和汤师爷吃了一顿好饭,糟蹋了不少好酒。

黄老爷这些损失如果从其后来的情节上看,其实损失不大。首先,他自己的两条家狗由明变暗,再安排去干什么坏事,怎么都不会被人怀疑到自己头上。第二,承诺分钱多少,无所谓,不过为了把戏演好,就算是口头承诺,也不能让的太多,自己也应该出点本钱,之前给前几任县长承诺的钱,县长们从来都未拿走,都被黄四郎自己安排的假张麻子杀在剿匪的路上,所有银子最终还是回到了黄老爷口袋里。

第三,给张麻子的钻石只不过起了麻痹对手的作用,让县长和师爷暂时保存一下而已,立马就安排胡万取回来(只不过后来“杀鸡取卵”行动中,胡万没有完成任务,让张麻子对黄四郎这个对手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当然了黄老爷给钻石并不是一定要给的,而是探知了张麻子实力之后才“必须”要给的,如果上来发现张麻子“柿子软好欺”,黄老爷会主动给他钻石?这不就和鱼钓上来还继续喂饵一样可笑……再看我们的张麻子,参加此次“鸿门宴”,最初就想带着自己的兄弟趁机把黄四郎办了,替小六子报仇。

可到了黄四郎家里,这一想法就逐渐发生了变化,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并相应做出了应对方案,及时止损,所以才有了后来更精彩的电影剧情。在接下来的战略调整中,有一个信息非常重要,那就是黄四郎告诉他和汤师爷自己贩卖的鸦片十次有八次被麻匪抢走,可张麻子自己心里知道这里面一定有阴谋,所以就一个人在喝闷酒,心里想到底怎么回事,张麻子也预料到里面自己有很多东西不知道;同时张麻子也对黄老爷的慷慨大方,愿意出更多的“赚钱”本钱也感到怀疑,甚至后怕……于是调整战略势不容缓,这也算因祸得福吧。


文章TAG:360度旋转设备  哪里有让子弹飞游戏机  360度旋转  旋转  设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