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果:不久,苏俄解体。一战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俄军队的战斗力,低得令人发指。(图:阿富汗游击队)四:阿富汗战争这场不对称的战争算一场特例,苏俄在国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入侵阿富汗,原以为战争可以在几个星期内结束,却整整拖了九年。我录入的五场战争是:日苏张鼓峰战役、日苏诺门罕战役、苏芬战争、阿富汗战争和车臣战争。

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如何?

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二大军事强国,俄罗斯目前拥有7000多枚核弹头,足可以毁灭地球五次以上。1.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与这个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分不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以上的军工产业和武器装备。2.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的军事科技非常先进。俄罗斯在战斗机、军事卫星、坦克、弹道导弹、核潜艇等方面与美国相比毫不逊色。

俄罗斯每年的武器销售额占全球军售的24%。3.但是由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出口石油、天然气和军事武器换取收入。这导致俄罗斯经济状况不好,制约了俄罗斯在常规武器方面的生产能力。4.俄罗斯2016年总兵力约为100万人左右。俄罗斯现由陆军、空军、海军、战略火箭军、空降兵部队组成。俄罗斯有4大军区分别是东部军区,西部军区,南部军区和中部军区。

俄罗斯还有四大舰队,分别是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波罗地海舰队。5.俄罗斯陆军现有35万人。主要有摩托化步兵,坦克兵,陆军防空兵,特种部队,陆军航空兵以及其他支援保障兵种构成,俄罗斯有7800辆主战坦克、12000辆装甲车、3200架直升机。6.俄罗斯海军约有15万人。拥有一艘航空母舰、200多艘巡洋舰,反潜舰,驱逐舰,护卫舰和战略核潜艇。

7.俄罗斯空军约有25万人。有空军、空天防御部队和太空军三大部分组成。主要装备苏35、苏27、苏30、苏34战斗机和图95、图160轰炸机。8.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拥有12万人。主战装备有各个型号的中程、远程弹道导弹。9.俄罗斯在全球还有2.5万驻军,他们分别部署在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南奥塞梯、叙利亚、波黑、塞尔维亚等国家。

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会溃不成军?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投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共190个师550多万兵力,配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3艘军舰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开战后德军势如破竹,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以及30万苏联红军被俘。

爆发仅三个星期,德军就推进苏联境内达600公里,苏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仅西部边境军区170个师中,就有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兵员损失过半。到7月下旬,德军已经深入苏联境内800公里左右,距离莫斯科只有380多公里。战争初期的战况出乎苏联人的意料,也让全世界军事家大跌眼镜。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虽然略多于苏联,德国在占领区还要留下若干兵力,不说苏军占绝对优势,至少是势均力敌。

从国力上对比,苏联与德国存在差距,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虽然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后,疯狂扩充军备,积极备战,让德国在短时间内重新成为欧洲强国。但是苏联工业发展也非常迅猛,苏联利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契机,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以及工业设备。从1933年开始,到1937年,苏联完成了自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国力蒸蒸日上,工业产量仅次于德美英法。

从1938年开始,苏联制造的飞机已经达到了7500架,服役的坦克达到两万多辆坦克。再加上苏联拥有主场之利,不说能战胜德军,至少可以有效抵挡一阵,不会败得很难看。可是,为什么开战之后,苏军会不堪一击、一溃千里?原因是多方面的。希特勒释放烟幕,苏联高层被麻痹斯大林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知道苏德终有一战;而且苏联人又有对输出革命,扩张领土的远大理想,苏德战争的爆发前,苏军统帅部就制定了进攻德国的"西线扩张战略计划",即大雷雨计划。

为了应对苏德可能爆发的战争,苏联一是将工业基地内移,二是与日本在1941年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一切表明,苏联已经未雨绸缪,并非毫无准备。但是相比之下,还是希特勒更狡猾,他不但精心制定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而且还希望麻痹苏联人,而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得到最佳战果,将苏军一举击溃。

首先政治上,希特勒跟斯大林握手,组成对付英法的统一战线,在1939年8月与苏联签订了有效期为10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给了苏联很多好处,比如默许苏联吞并波罗的海,和苏联瓜分波兰等。苏联根据该条约,得到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让苏联人对希特勒充满感激。经济上,两国加强合作,苏联向德国出售能源,德国向苏联转让技术和设备。

1940年2月到1941年1月期间,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让苏联认为,德国是真心实意跟苏联合作,推进苏联的工业化,希望苏联繁荣富强。外交上,苏德外交官频繁进行互访,深化苏德合作,密切两国关系。德国外交官在重大场合,多次宣称苏德关系是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并且表示德国永远不会东进,更不会对苏联构成威胁。

1940年底的斯大林寿宴上,德国纳粹领袖希特勒向斯大林送去“身体健康”以及“友好的苏联人民未来一切顺利”的祝福。军事上,为了进一步迷惑苏联,德国开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把苏军渴望已久的新式战斗机和一些装备技术卖给了苏联。德军还以声东击西的办法把苏联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非洲战场上,利用实施“马利他”战役(入侵希腊)和“向日葵”战役(在北非发动战争的掩护)将“A”集团军群调到东线并散布假情报扬言要实施“黑葡萄”战役,拿出一副要占领直布罗陀的架势。

当德军向边境集结,为了消除苏军的怀疑,希特勒又派出特使到莫斯科向斯大林解释,说边境上德军的调动,是部队正常换防。1941年3月20日,苏联总参谋部情报部长戈利科夫曾上送一份情报,透露德国人有进攻苏联的野心。丘吉尔也通过不同途径,转告斯大林要他警惕希特勒。6月初,美国驻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的领事报告德苏有爆发战争的迹象,美国大使斯坦哈特随即将这个主要情报转告苏联外交部。

6月10日,英国外交事务次官亚历山大·卡多根先生把德军在东欧集结的情报透露给苏联驻伦敦大使麦斯基。6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致电麦斯基,罗马尼亚驻有德国第11集团军属实,该国还驻有德国的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还说利斯特元帅的第12集团军已从雅典调往卢布林。伦敦情报部门转告莫斯科:德国空军增加了在东欧的无线电通信网,通讯频率大幅度增加。

但是这一切都被认为是美英对苏德关系的挑拨离间,没有引起斯大林的足够重视和警觉。因为认为,德国发动战争需要苏联的能源,德军的战略是进攻英国,在没有战略英国之前,德国不会向苏联宣战。岂不知不知,德国已经磨刀霍霍,对苏联的进攻箭在弦上。因此在战争爆发时,苏联全国都毫无觉察,斯大林是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得到战争爆发的消息。

苏军毫无防备,在突如其来的进攻面前束手无策,没有时间制定什么得当的战略战术。所以才会在德军的突袭面前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大清洗后果严重,苏军指挥官损失殆尽1937年到1938年,为了巩固政权,斯大林在党和军队里,自上而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清洗。大清洗几乎整个消灭了苏联红军的军官阶层,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

5名元帅被枪决3人、包括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有3人毙命,只有沙波什尼科夫幸存并晋升为元帅;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全部被杀;67名军长有60人成为叛徒被处决;199名师长有136人成为刀下鬼;397名旅长有221人被清洗。如此一来,大批身经百战,指挥有方的中高级将领被处决,苏军人才青黄不接,继任者大多不胜任,无法在战争独当一面。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战——明斯克战役,不到20天的时间,50万苏军土崩瓦解。战役结束后,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方面军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方面军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洛博科夫被军事法庭审判,最后被处决。这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苏军高层对战争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二是这些高级将领不称职,指挥出现重大失误。

德军闪电战战术先进,苏军根本不适应由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独创的闪击战术,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闪击战的精髓不是使用坦克,而是集中使用坦克,让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之后再由坦克和步兵的组成的军队横扫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战果,占领广大区域,对敌军主力实施包围、合围,一举歼灭对方主力,实现作战目标。

虽然二战前不止一个军事家提出了闪击战和坦克集中作战的构想,其中有德国的施利芬、意大利方.杜黑、英国的富勒等。但是古德里安是唯一将这一思想付出实践,并获得成功的军事家。1939年9月打响的波兰战役,闪击战小试牛刀就大获全胜,在一个月内击垮波兰百万大军。次年进行的法国战役中,闪击战再显神威,将英法军队打得失魂落魄,把丘吉尔惊得目瞪口呆:"我简直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

"二战前苏联也有将闪击战付诸实践的机会,可是斯大林和巴甫洛夫错过了。提出闪击战术的,是在大清洗中被处决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在他的推动下,苏联成立了两个试验性质的坦克团。但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提出的坦克集群作战思想没有被重视,反而被斯大林指责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而遭到批判。而当时身为图哈切夫斯基下属的巴甫洛夫,旗帜鲜明地站在斯大林这边,主张将坦克化整为零和步兵编在一起、所以在苏德战争打响后,巴甫洛夫的西部特别军区虽然有30个坦克团、2500多辆坦克,但因为没有独立作战,其威力不能充分发挥,成为德军的活靶。

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那苏联会进攻德国吗?

很难!从硬件上看,苏联应该会进攻,但软件上,不支持。实际上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已经形成了对德的战略布局。苏德瓜分了波兰,但双方也失去了缓冲区,直接见面。在乌克兰方向,苏联有百万大军。南斯拉夫历来是苏俄势力范围。在波兰、乌克兰、南斯拉夫,苏联对德国的东部形成了一个包围的布局,同时部署了几百万部队。而德国的首都柏林非常靠近东部边境。

苏德之间虽然还隔着半个波兰,捷克,奥地利,但欧洲的这些国家都比较小,名义上隔着国家,其实就是半个省,几百公里。德国和法国,是两个省之间的战争。苏联当时在德国的东方已经形成了半月形的包围,几百万的部队处于攻击位置。德国还在和英国纠缠,主力部队又都在西线。德国的局面是非常危险的,后背完全暴露给了苏联。所以希特勒不敢登陆英国。

他要是主力部队渡海登陆英国,苏联在背后搞他一下,就成笑话了。去打英国,自己老家被端了。登陆英国的德军都不知道咋回来了。即便是不登陆英国,防御苏联。如果苏联先动手,几百万部队打过来,德国也很难招架。苏联已经布好了局,形势非常完美,可以从半月形的阵地出发,几路突击到德国境内。而且苏联也有进攻德国的计划。战争之前,苏德有互不侵犯条约,是盟友,但最终德国打了苏联,苏联自己也有进攻德国的计划。

美国那边虽然站在了英国阵营,但他也有打英国的计划。这些事都没啥好惊讶的,很正常。各国都有参谋部,他们的工作就是提前制定计划,打英国用什么计划,打德国用什么计划,打苏联用什么计划......到时候领导人决定了打谁,直接拿对应的计划就好了。这些计划往往要提前十年八年的制定,不能领导人决定打谁,临时再制定计划,这不行。

传说中的苏联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不用考证,应该是真的,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但这也不代表苏联必然要打德国。打不打,都得准备出来。苏联有打德国的计划,在战略上也已经完成布局,还处于非常大的优势。如果苏联先动手,德国非常难抵抗。所以,希特勒选择了先下手。从客观条件上讲,苏联完全有可能进攻德国。但在主观意识上,不能。

斯大林没有主动进攻德国的勇气,他不敢惹希特勒,也不相信苏联能打过德国。苏俄历来不擅长打仗。你1万人,我1万人,势均力敌的打仗,苏俄没赢过。苏俄的胜利都是你1万人,他5万人,你死5千,他死2万,这么赢的。苏德战争之前,一战,德军两线作战,主力部队在西线,东线用少量的部队就歼灭了几百万沙俄军队,打得沙皇俄国解体。

而且东线德军也打到了莫斯科附近,苏联政府最后和德国签订了卖国的布列斯特条约,割让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赔光了国库里的钱。这个时期,斯大林是局内人,完全参与了,也完全了解。一战以后,苏联和刚建国的波兰打,几十万,近百万的苏联红军和十几万的波兰军队打,最后又是苏军被击败,苏联主动求和,和波兰签订了里加条约,刚刚复国的波兰从苏联手里夺得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单华沙一次战役,苏军就损失15万人,波军损失5万,还是上面说的,这是苏军几十万打十几万的效果。而这场战役,斯大林是指挥者之一。再往后是苏联打芬兰,苏联两亿多人口,芬兰两三百万,芬兰军队两三万人,结果苏联损失了100万人。平均下来每个芬兰军人得打死打伤三四十苏军......无法理解他这仗是咋打的。在远东的诺门坎,苏联和日本打了一仗。

诺门坎战役比较有意思,因为我们看报道都是苏联的坦克有多大的优势,火炮有多大的优势,日本人死伤惨重......最后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一笔带过:日本死亡了8千4,苏联死了9千七。诺门坎战役,苏军人数是日军3倍,坦克数量是日军7倍,更主要的是苏联的坦克比日本的坦克要强得多,多到了没法比的程度。日军的坦克拿机枪就能打穿。

按真实战斗力算,苏军坦克得是日军35倍。1辆苏联坦克顶5辆日本小豆坦克。苏军火炮是日军火炮的6倍。火炮数量6倍,炮弹发射量是几十倍。苏联是重甲部队和日本的轻装步兵打,战果也很匪夷所思,被击毁了400多辆坦克战车。日本100多架战斗机,苏联500多架,最后苏联损失了一半。但是历来宣传的都是苏联打赢了,日本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实际上是苏联主动要求停战。而且不论是苏芬战争还是诺门坎战役,都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战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俄军队的战斗力,低得令人发指。另一方面是德军的优异表现。一战是德军和英美法俄四个顶级大国打,在这样的围殴下,德国还干败了苏俄。最后德国的失败也不是因为战场上打输了,而是国内犹太人闹革命。所以德国人才不服气。

二战初期,德军迅速灭了波兰军队。这时候的波兰军队不弱,如果和苏联单挑,还不一定谁输谁赢,波兰甚至有信心先动手和德国打,很膨胀。可真动起手来,波兰迅速被德国灭亡,不堪一击。转过年,德国1个多月,灭了当时号称陆军世界第一的法国,就在陆地上灭的他。苏德战争之前,苏军啥水平,德军啥实力,斯大林自己心知肚明,赤裸裸的战绩都摆在明面,而且他是亲历人。

这些希特勒也完全知道,是希特勒轻视苏联,敢打他的原因。另一方面,斯大林为了发展重工业,拿粮食换设备,造成了乌克兰大饥荒,饿死了几百万人。又在国内搞肃反,杀了很多人。国内的军民有多恨他,他自己也心知肚明。真和德国打起来,部队、人民能不能帮他,是很大的问题。在斯大林眼里,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德军,部队也并不可靠。

他绝对没信心和德国打仗,不相信苏军能打赢德军,也不相信苏军会忠实于自己。独裁者必定是多疑、心虚的。从以后的事情上也能看出斯大林是怎样的人。朝鲜战争,在中国出地面部队的情况下,他都不敢站出来正面、公开的对抗美国。欺软者必然怕硬,对内残暴者必然对外软弱。德国当年为什么那么霸道?因为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一战之前,他对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都是相当的好。

现在的工伤保险,法定节假日,都是德国在一战之前很多年就搞出来的。所以,虽然苏联已经在战略形势上完成对德国的半包围,但想让斯大林下最后进攻的命令,他绝对不敢。斯大林一直和希特勒有很深的勾结,既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在研究苏联加入德国阵营的问题。斯大林的战略布局,只是政治工作,希望占据有利局面,然后能在和德国的谈判中,多争取点利益。

但谈判拖拖拉拉,没有结果,希特勒一方面失去了耐心,一方面也是怕苏联先发制人,于是他选择了开战。德国发起突袭,斯大林消失了很长时间,一周以后才露面。这期间他处于崩溃状态,知道德国进攻的消息,不知所措。因为在他心里也觉得自己肯定要完蛋的,苏军肯定不是德军的对手。但这应该不是斯大林最担心的,他最担心的是全国军民不支持他,趁乱搞他。

主要他是对自己人没信心。他要是有信心,应该当晚就来个慷慨激昂的全国演讲,动员全军,但他没有。他没信心能挡住德军,怎么可能有信心主动打德国?苏联最后是打赢了战争,问题是斯大林在战争之前并不知道。苏德战争的胜负,是一件比较绕的问题。德国之所以没能拿下苏联,根本原因是:轻敌。希特勒对苏联估计不足。而轻敌来自于苏芬战争。

两个亿的人口大国,打两三百万人口的小国,损失100万部队。导致希特勒极度轻视苏联。这里的逻辑就有意思了,因为苏芬战争,苏军表现太差,导致德国轻视他。但又由于德军的轻视,导致准备不充分,没拿出更大的力量迅速击败苏联,导致德国战败,苏联保存下来。如果苏芬战争中,苏军表现出足够的强大,希特勒高度重视,最后开战的时候,德国多拿出100万部队,苏联就亡国了......这100万人,德国完全拿得出,面对德国的进攻,苏联是全国总动员,男人都拉出来参军,德国没有,没有进行总动员。

德国是用常备军和苏联打,如果他也全国总动员,多组织一两百万部队根本不是问题。但希特勒一直没进行总动员,因为他总觉得能迅速击败苏联。结果耗的时间长了,精锐部队消耗光了,再动员,晚了。要是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苏联,多动员一百万,两百万,能做到。德国最后投降的时候,还有700万的部队呢。另外一点是由于希特勒的轻视,认为能轻松击败苏联,导致他没组织统一战线。

如果马岛战争是苏联来打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

如果马岛战争换苏联来打肯定是阿根廷被抽爆。苏联打马岛战争有两种可能:一、马岛原来就属于苏联,那么阿根廷根本不可能进攻马岛,即使进攻也会被抽回。如果马岛不是英国殖民地,而是苏联的殖民地,那么在冷战时期一个在美洲的基地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苏联自己直接控制的一个岛屿,不用担心当地政局变化。而且位于美洲南部,距离美国本土有一定距离,既可以威慑美国的后花园南美洲,也不用担心遭到美国直接的军事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苏联会把马岛经营成怎么样,上面肯定军人比居民还多,标准的纯军事化要塞。以阿根廷的实力肯定是打不过的。而且因为担心美国的威胁,岛上肯定会严加戒备,阿根廷想偷袭也不可能。所以如果马岛开始就属于苏联,那么阿根廷还是早点洗洗睡去吧,不用尝试去送死了。二、如果其他和历史上一样,只是蛋疼星人要求必须由苏联去攻打马岛,当然,这个情况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美国不会直接参战,否则就没法讨论了,这种情况下阿根廷也是必输无疑。

确实,打马岛的话对于苏联来说距离是远了些,加上马岛附近缺乏军事基地。唯一一个在美洲的盟国古巴因为政治因素,苏联也不可能真的大规模部署军队,特别是战略力量,因此它的空军和战略空军都基本没法发挥作用。所以苏联在马岛附近能使用的,只有海军和海军航空兵。而当时苏联海军虽然比英国强大的多,但是其航母力量甚至不如英国。

1982年时,苏联共有两艘基辅级航空母舰和两艘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其载机主要是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总体性能大致和英国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相当,不过航程更短一些。所以就航空兵来说,苏联不会比英国更强。但是苏联军舰上的防空导弹力量要强于英国,而且按照毛子的尿性,肯定不介意首先用导弹先给阿根廷的机场洗一遍地,等到洗地结束,阿根廷还有多少飞机飞的起来就是个问题了。

俄罗斯不发动俄乌战争,美西方国家就不会制裁围攻了吗?

没有美国霸权野心的存在,就不会有北约邪恶军事集团的存在,更不会有欧盟成员国与俄罗斯对抗的事情。罪恶之源在美国,俄罗斯不过是他们逼到墙角的冤大头,背恶名,遭群殴,被人抢的只剩下一口气的孤独侠。不痛揍泽连斯基,俄罗斯只有被长痛所折磨,痛揍乌克兰则是刮骨疗毒的无耐之举,长痛不如短痛,普京总统的决择没毛病。美欧难得团结一致,欲对俄罗斯赶尽杀绝,欧盟北约两场峰会同日召开,只讨论一个议题,那就是步调一致的绞杀俄罗斯。

不过,他们还是守住了“不出兵”的底线,大规模全放位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已经形成了共识文件,看来普京还得耐住性子在乌克兰战斗一阵子,短期内达成和谈协议有点难度。既然33个拉偏架的不让走,还出钱想多看一阵热闹,普京就算想走也走不了,还不如横下心来大干一场,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全歼守军,消灭放军的有生力量,稳,准,狠的消灭敌人的战斗诸元,打出乌东一片安全地带,加强白俄防务能力,此时走留自便,美欧又能奈俄何,至于泽连斯基签不签和平协议,随他的便,不签就老老实实呆在乌西地区,卖儿卖女的去给美欧还账去,但看美欧有多少钱给他挥霍,恐怕波兰都会骑在他头上拉屎撒尿,更别说美英法德了。

苏联和芬兰的冬季战争究竟因何而起?战争的结果怎么样?

感谢悟空小秘书问答邀请芬兰在17世纪之前曾经是瑞典王国的东部领土,当时的沙皇俄国为了打通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和瑞典王国断断续续打了二十多年的战争,最终瑞典战败。曼德海姆将军再后来随着俄国势力的不断增强,芬兰最终被沙俄吞并。也就是说,芬兰在历史上曾经是沙皇俄国的一部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政权十分的脆弱,更因为陷入内战而没有力量维持诺大的领土面积利益,这便使的芬兰有了脱离俄罗斯建立独立国家的机会。

十月革命之后不久,便在当时的俄罗斯大地上陷入了巨大内战的漩涡。交战的双方分别是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赤卫队,和由孟什维克和旧沙皇政权领导的白卫军,当时亡命于国外的白军领导人古斯塔夫·曼德海姆将军回国指挥白军与布尔什维克政权作战。内战结束之后,曼德海姆将军也成为了芬兰国家的元帅、军队总司令和国家元首。由于芬兰和苏俄的宿仇,这使得纳粹德国获得了接近芬兰的有利机会,双方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939年,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苏德双方虽在当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两国的领导人都明白妥协是暂时的,将来苏德两国的战争不可避免。为了在战争之中预防德国会利用芬兰地区进攻苏联,苏联向芬兰提出建议,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苏芬两国的边界向北移动四十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芬兰领土割让给苏联,把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给苏联。

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两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苏联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当时的列宁格勒离芬兰国家的边界太近,仅有三十公里左右。如果德军利用芬兰向苏联进攻,列宁格勒会暴露在德军的大炮射程之内,为了保证苏联国家的安全,一旦芬兰同意苏联提出的领土要求,苏联便会利用获得的土地建立一道军事上的缓冲地带。

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抵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的举动令芬兰感到了怀疑,并且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向不和,所以芬兰便断然拒绝了苏联的建议!苏联红军士兵北极熊一向性格霸道,做思想工作的事根本就没有这个耐心,芬兰的拒绝不由得令北极熊恼羞成怒。于是在1939年的11月份,苏联红军制造了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死亡的战争借口,然后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随后便在11月30日派兵45万攻入芬兰边境的曼纳海姆防线,苏芬战争便由此爆发!苏芬战争的最后结果是芬兰战败屈服,从1939年的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的3月13日结束,共历时三个半月。

苏联获得了它梦寐以求的卡累利阿地峡、汉科半岛和芬兰的第二大城市维堡。但苏联相对于小国芬兰的战争却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用一位红军将领的话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刚刚够埋葬我们死亡士兵的土地。在整个的苏芬战争中,苏军指挥员素质低下,根本就不懂的现代意义的战争,最早是由伏罗希洛夫全权指挥,由沙波什尼科夫负责制定作战计划。

直到眼看由伏罗希洛夫指挥的战斗糟糕透顶,斯大林才最后指定由铁木辛格全权负责指挥。苏芬战争暴露了苏军对于现代战争经验的严重不足,也正是通过这次战争才使得希特勒更坚定的在一九四一年实施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联最高统帅部曾经异想天开的认为,只要苏联大军压境便会令小小的芬兰国家不战而降。但没想到的是,以芬兰区区几十万人口的小国和13万军队会让拥兵50多万的苏军付出超过20多万人的伤亡代价。

芬兰是一个小国,其面积充其量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大,却在战争中打的苏联哭爹叫娘。常常听到有人说,苏芬战争之所以打得如此糟糕是因为苏联采取对军队大清洗的结果。其实不然,自从俄罗斯民族立国以来,它虽然每次都通过战争获得了一些土地,但每次付出的代价都是尸山血海。在北方与瑞典的战争、在南方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在1856年与英法两国的克里米亚战争、以及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每一次都是以远多于对方的兵力和敌人交战,而每一次最后的结果都是以远大于对手的伤亡收场。

欧美国家视苏俄为公敌,为何两次世界大战,却联手苏俄打击德国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而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由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出现了萧条。为了寻求资源和市场,走出困境,扩大势力范围,缓解各自国内矛盾。于是,德国、日本、意大利等轴心国实行了法西斯统治,对外发动了侵略战争,对犹太人进行了大屠杀。德国迅速地占领了欧洲大陆,对英国进行狂轰烂炸,战火烧到了苏俄,直逼莫斯科。

日本则夺取了亚洲和太平洋大片地区,对我国进行侵略,占领了我国半壁江山,意大利则将战火烧到了非洲和中东地区。除美洲外,世界都笼罩在战争中。各个国家为了民族的利益,对法西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以美、英、苏、中结成了同盟,扭转了战争形势,迫使法西斯统治的德国、日本、意大利投降,取得了二战的胜利。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

为什么战斗民族俄罗斯在诺门坎战役、苏德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损失惨重?

我的观点是,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完全名不符实。事实上,百十年来,俄人每一场战争,都打得强差人意。(图:疲惫的俄罗斯大兵)之所以有人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是基于两方面。一是俄人好斗,喜欢打仗;二是俄人斗垮了拿破仑的法国和希特勒的德国,所以被人称之为〝帝国坟场〞。但这并不能改变俄军人武力值平庸的事实。俄人之所以能打赢拿破仑和希特勒,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俄罗斯幅员辽阔,有巨大的战略纵深、丰富的资源和欧洲第一多的人口,俄人可以空间换时间,拖垮或拖疲对手;二是俄国的寒冷,在两次战争中都给对手重创,成为敌人失败的关健原因,可以说是寒冷帮了俄人。

当然,二战对德国,英美的支援对苏俄也非常关健。比喻,蒙古人更不怕冷,所以历史上完虐俄人。如果把上述两场战争搁一边,俄人二战前后至今天的每场战争,都可以说〝赢〞得惨不忍睹。我们列出五场主要战争。这里,我们把二战苏联对日德的战争放在一边,毕竟,二战有太多的国际因素,并非单对单的战争,不能测出俄罗斯人的真实武力值。

我录入的五场战争是:日苏张鼓峰战役、日苏诺门罕战役、苏芬战争、阿富汗战争和车臣战争。都算单对单的捉杀。(张鼓峰战役示意图)一:张鼓峰战役1938年7月,苏军乘日军深陷中国战场泥潭,突然出兵强占图门江口的张鼓峰高地。伪满洲国认为这块领土为己所有。日军为伪满强出头,意图把苏军驱逐出境。双方发生武力冲突。战前兵力和武器对比:苏军:兵力15000人,坦克或装甲车285辆,大炮237门,飞机250架;日军:兵力7千人,大炮37门,飞机坦克没参加战斗。

战后损失比:苏军伤亡3508人,93辆坦克被毁;日军伤亡1440人。[资料来源:前苏联国家档案馆]战役结果:苏军赢。日军把张鼓峰地区中国人内迁。苏军继续占领张鼓峰,中国从此失去图门江出海口。评:苏军的伤亡损失比远高于日军,完全靠资源和人力优势硬撑取胜。(图:诺门罕战役战场)二:诺门罕战役1939年6月末,日苏在中蒙边界的诺门罕地区发生战争,史称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河战役。

这场战役算鼓峰战役的延续。日军想继续试探苏军的战略意图和战斗力。有关这场战争的史实,一直被苏联的虚假宣传所掩盖。直到苏联解体后,才由前苏联国家档案馆揭密。比喻,苏俄说日军伤亡6万人。其实日军当时参战主力23师团,总共也不过1·5万人。战争接近尾声才从各地调来6万人。所以这种宣传显然是荒诞不经的。其实,这场战争彻底把苏军打成了〝恐日症〞,嗣后苏联主动要求同日本和谈,斯大林亲自到机场接日本外长(这是斯大林的第一次)。

朱可夫也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最凶险的战役,甚至远超二战,他在回忆中说:〝我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不是莫斯科,不是斯大林格勒,更不是库尔斯克,而是哈拉河。〞(图:诺门罕战役中的朱可夫)战后人员物资损失比:苏联:阵亡、伤死、病死和失踪共计9703人;受伤25655人损失装甲车397辆,飞机250架,物资8万吨,弹药2万吨。

日本:死和失踪8741人,受伤32000多人损失物资2千吨,大炮1万发。坦克18辆,飞机180驾。[资料来源:1,前苏联国家档案馆。2,《苏联武装力量在战场上的损失》(苏联军事出版社1993年出版)]战前,苏俄军力是日本3倍,火炮是日本6倍,坦克是日本7倍。苏俄出动的是最精锐的朱可夫装甲部队。日军出动的则是日军中3流部队23师,使用的是友军淘汰的武器。

战争在最有利于苏军装甲部队的荒原展开。战争结果:苏联赢,日军后撤。评:苏军伤亡相差不大,但物资损失远高于日军。苏军的这场〝胜利〞,也是依赖雄厚的物资和人力优势。(图:苏芬战争中的芬兰战士)三:苏芬战争苏芬战争发生在1939年11月末。芬兰不答应苏联人提出的领土〝交换〞要求,于是苏联进攻芬兰。战前力量对比:苏联:常备军450万人、飞机2万架、坦克2·4万辆。

芬兰:常备军3·2万、飞机146架、坦克32辆(注:战前均有补充)。战后人员物资损失比:苏联:死亡48750人、受伤158863,伤亡总计20万以上;飞机1千架、坦克全军覆没。(另据赫罗晓夫提供的数据,苏联死亡人数应为一百万人。其他数据相同或相近。)芬兰:死亡24934人、受伤43557,伤亡总计6万8千多;飞机损失62架,坦克损失30辆。

(数据来源《第2次世界大战史》(1975年版)作者【瑞士】鲍尔(中校))战争结果:苏联赢评:这又是一场一边倒的大屠杀。芝麻小国芬兰虐得泥足巨人苏俄找不着北。(图:阿富汗游击队)四:阿富汗战争这场不对称的战争算一场特例,苏俄在国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入侵阿富汗,原以为战争可以在几个星期内结束,却整整拖了九年。

当年,苏俄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60%,军事实力几乎相当。九年后,苏俄丢下1·5万具尸体悻悻而去。损失飞机600架、坦克千辆。耗资400亿美元。战争结果:不久,苏俄解体。没想到小米加步枪的阿富汗拖垮了一个帝国。评:泥足巨人的成色。五:车臣战争车臣人口只有一百万,面积不到台湾的一半。但这样一个小不点,俄罗斯始终收拾不了,到今天还是个高度自治的半独立王国。

车臣国内的大小事,联邦其实管不着。你可能认为,俄人打仗肯定会留一手,所以背定不是真实水平,毕竟是内战,不能伤平民。但事实上,车臣战争的火力几乎是无差别的,无所不在,战争中有十多万平民伤亡,占车臣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图:普京和卡德罗夫哥俩好)这场让俄罗斯人打得灰头灰脸的战争,一共打了两次。一次是1994年,一次是1999年。

普京靠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上位,但他承诺的〝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始终没有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车臣战争确实伤了这个巨人的筋骨。我们列举一下双方损失比:第一次车臣战争:俄死亡3800人、伤18000人、失踪2000人;车臣伤亡3000人(车臣人说法),一说是15000人(俄方说法)第二次车臣战争:俄方伤亡8000人,车臣伤亡16000人。

(数据来源:《百科知识》)战争结果:俄赢。评:如果去掉平民伤亡这个因素,俄人的总体伤亡并不比车臣少。更重要的是,车臣仍掌握在叛将之后卡德罗夫(父亲是曾闹独立的车臣首任总统)手里。车臣仍是车臣人的独立王国。(图:普京到车臣战场视察)结语我们综合苏联参与的5场重要战争,很容易就得出结论。俄人的〝胜利〞,多靠尸山血海或无穷物资来支撑。

而他们的对手,因国小人少,物资匿乏,支撑下去很困难。他们的〝失败〞,也多是此原因。尽管如此,在同芬兰和日本等国捉对厮杀的战斗中,苏俄的损失比较起来都惨不忍睹。有人说,俄罗斯2百球迷,曾把英国数千球迷打的落花流水,这不是战斗民族是什么?呵呵,社会上耍横算不了什么,再横你橫得过意大利黑手党么?是不是也该把意大利叫战斗民族?但意大利人打仗,连非洲国家都打不过。

再说,俄罗斯和英国打仗,可没赢过。俄国抢走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也都是靠耍横得到。中俄从未真正打过。因为当时清朝内乱(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后来在新疆,左宗棠想在伊犂同俄人干一仗,但被李鸿章破坏了。假如当时中俄干起来,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图:即将上战场的俄军)最后举个例子。俄日张鼓峰战役,双方曾拼刺刀。


文章TAG:俄乌战争超80小时  苏俄战争网络版怎么进去  战争  小时  苏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