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南宋文学家陆游写过的一首诗,“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未能平块垒,已复生堆阜。治水不治源,九载亦何有?不如读《周易》,一卷常在手。”《易经》到底有哪些迷人之处呢?《易经》讲究天一合一,从自然现象中反应人文思想,64卦中有53个卦中明确提出来君子的概念,与儒家学说一脉相承。比如,天行健,君子将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将厚德载物。

《易经》有占卜和明义理两个功用。上古时期占卜的比重多一些。最初伏羲氏一画开天创造了先天八卦,接着周文王发明了后天八卦,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个意象来代表,最终组成六十四卦。后来孔子写了十篇文章,对《易经》进行解读,叫《十翼传》,就像给鸟儿插上了翅膀,为后人学习研究《易经》搭建了平台,省了很多劲,所以孔子为至圣先师,是众望所归。

乾卦代表天,为父亲,属阳;坤卦代表地,为母亲,属阴。后面的六十二卦,全部是在乾坤两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都是他们生的孩子。《易经》分上经,30卦;下经,34卦。上经以乾坤两卦开篇,讲天之道;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讲的是人之道。《易经》讲究有无相生,循环往复,否极泰来,福祸相依。对我们认识世界,认知人生,正确看待生老病死,仕途明利,进退停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李世民年轻时身体那么棒,却在51岁的时候就死了?

唐太宗李世民,51岁就猝然离世,原因很简单:过度消耗能量有关。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传说李世民住进翠微宫含风殿养病,曾经英明神武的他,此时已经变的弱不禁风垂垂老也,不过他强撑着身子让人叫来了武则天,两人含风殿短暂地相处了一会儿,武则天出了殿门,长呼了一口气,不久李治发现李世民已经撒手归西了。

临终之际李世民为何叫来武则天,两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武则天会如释付重负?被誉为一代明君李世民,是唐朝辉煌历史的一位关键人物。他短短的一生中,前半生为建功立业,后半生开创了贞观之治,关于李世民的民间传说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他在临时的时候,唤人把武则天叫来,武则天看着这位在病榻上传奇天子,让她心里一阵揪心,可此时的李世民找武则天来,并不是因为叙旧的,和看多她几眼。

而是有目的,装作很同情地问武则天一句话:“朕走了之后,你又怎么办呢?”武则天被他这样一问,心中一阵惶恐,她知道回答得稍有不慎,估计自己要陪伴李世民去另外一个世界,悲伤的说出了八个字:“青灯古佛,了却余生”。这个答案让李世民很满意,挥了挥手让武则天退下。李世民为何这时候还想着武则天未来,其实他可不是为了武则天担忧,他担忧的正是自己耗尽了一生心血,开创的大唐基业,公元597年李世民出身在武功县的李家别馆,十多岁的时候,就初露峥嵘建议父亲高举义旗,并且洛阳一战,堪称完美征服了当时最强的几路诸侯,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等,为唐朝定鼎打下了根基,并且后来继位后,任用贤能开创了“贞观之治”。

这些都是后世称道的的丰功伟绩。历史记载的李世民,年轻是英明神武堪称一代战神,敢于三千玄铁黑骑大破十万军,可其身体素质相当高,而且每仗李世民都会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多次遇上危机,甚至是中箭,可依然悍不畏死赢的了胜利。但是,为什么身体素质强悍的的李世民,却在正值壮年时40多岁开始生病,一直熬到了51岁病逝,是什么原因导致?而唐朝的历史,对他的病逝为何只是留下寥寥数笔呢?关于历史。

李世民到底因何早逝?后世的学者众说纷纭,并且还出现过好几种的说法,其中以下四种说法最让人津津乐道。第一: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没有了约束,此时后宫佳丽众多,著名的就有武则天,徐惠,韦贵妃,韦昭容,德妃,贤妃淑妃等等,按照《旧唐书》、《新唐书》记载,这个名单很长,而且这些妃子大多都给李世民生育了皇子和公主,可见李世民在后宫也是雨露均沾,而这也是李世民身体忽然急转直下的原因之一。

第二:李世民和秦始皇,还有汉武帝一样,壮年时喜欢研究长生不老,并且迷恋上了仙丹,结果在因为长期服食过量,身体产生了不适,导致过早的病逝。而这一切和王玄感在天竺,带回来的一个胡僧有关。第三:李世民太拼了,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过度的透支自己的能量,结果导致积劳成疾,在步入40岁后,开始出现各种的毛病,又强撑着继续亲征高丽,高负荷运作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龙威  高颜值  盛世  传奇  遗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