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从内到外英雄气质,万众敬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关羽一出场便英姿勃勃、豪气冲天。“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因为主持正义,杀了仗势欺人的豪霸而流落江湖。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的形象。小说只要涉及关羽,都是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刻画塑造,成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

  2、忠贞不二、知恩图报  关羽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来劝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今天我虽然身处绝境,但已经视死如归!”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

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关羽听了以后,觉得好象有一定的道理。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

”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这三件事,首先说到降归大汉,其次说到保护兄长的妻子,最后说到寻找刘备,既有原则,又有策略;  3、武艺超群、威震华夏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很是推崇,虽然不能说是天下无敌,但绝对也是数一数二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

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关羽的武艺高强,善于谋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威武英俊的豪杰。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  当然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的谋略在“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中有充分的表现。战场上的神勇与战场外的英雄气概、超人的顽强意志,相得益彰,使得关羽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显英雄本色。

(二)关羽的性格瑕疵,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关羽也是人,并非完美无缺。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和行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都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丢了身家性命,害了刘备与张飞,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他的忠仁勇义流传与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先看关羽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好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说服他才避免了他的这次行为。 同样,当刘备做了皇帝,封关、 张、赵、马、黄并列为“五虎上将”时关羽就很不服气。诸葛亮的信中和费诗的话中均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的高傲心理,才使他取消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

荆州的失去也可看作是蜀汉事业的转折点。暂且不说荆州之丰裕富足,先看它作为军事要塞的一面。荆州是屏障,可以抵御吴、魏的进攻,保证蜀汉人民的安宁;同时,它也是入口,只有从这里打开缺口,才可以进一步入侵蜀汉内地。失去荆州,在军事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再看,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刘备、张飞悲痛欲绝,为了复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的基本路线,使得他们相继为此丧命,也造成了巨大的军事损失,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败。

关羽和岳飞都是武圣,为何有人说清朝皇帝只拜关羽不拜岳飞?

关羽是忠义仁勇的化身,受历代统治者的追赠加封,后至武圣。岳飞是民族英雄,忠君爱国,也被追封为武穆王。历代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为臣民树立忠君爱国的偶像,所以帝王也得参拜武圣。至于清朝皇帝为何不参拜岳飞?因为岳飞是抵御外辱的抗金名将,而清庭是入主中原的满族后裔。我想,这可能是他们只拜关羽,不拜岳飞的原因吧!。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嘲出  皇帝  关羽  关公  网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