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药浴 通常由麻黄、桂枝、细辛、附子、红花、地肤子、羌活、独活等组成。将其打成粗末,纱布包裹煎浓液,参入温水中,患者在其中浸泡,使之微微汗出,每次浸泡40分钟,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转归及预后】慢性肾炎病程较长,一般从首次发现尿异常到发展至慢性肾衰竭,可历时10~30年或更长时间。可因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损害的类型及有否并发症等的不同,预后有明显的差异。

伴有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合并感染、血容量不足、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可加快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积极治疗改善症状,保护残余肾单位,有助于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预防与调护】1.预防 慢性肾炎患者抵抗力弱,极易感冒和发生交叉感染,故应注意避免受累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对有炎症病灶的如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疖肿等者,应积极治疗直至痊愈以减少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同时慢性肾炎患者应避免肾毒性和易诱发肾功能损伤的药物,如磺胺类药、氨基糖苷类药及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等。

2.调护 (1)生活护理:慢性肾炎隐匿期患者无明显症状,尿常规基本正常,应注意适当休息。若有水肿、大量蛋白尿、尿血、血压升高者,应卧床休息,一般需休息2~3个月,直至症状消失。并且,应节制房事,戒郁怒,以免使病情加重。(2)饮食忌宜:一般认为,慢性肾炎患者盐、水分和蛋白质的供给,应视情况而定。轻证患者,无明显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者,不必限盐限水。

而对于有明显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者则分别视其具体情况而有所限制。水肿和高血压者,应限制食盐,每日食盐限量以3~5g为宜,重度水肿者控制在1~2g,待水肿消退后,盐量应逐渐增加。液体入量一般不宜过多,不超过1000~1500ml。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入量不宜过多,如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限制在40g左右。

然而,过分限制钠盐,患者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并降低肾血流量,加重肾功能减退。民间所说的“发物”,如海鲜、蟹、毛笋等应忌食,辛辣之品如胡椒、辣椒等应少食。【临证经验】1.肾虚为发病之本,治当固护肾气 邹云翔教授十分强调肾虚是慢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他认为,肾炎属中医学“水肿”、“水气”、“腰痛”等范畴,对肾炎发病的原因,认为虽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药物损害、七情所伤、劳倦过度、房室不节以及素体肾虚或年老肾气自衰等方面,但总不越乎内、外因两方面。

内因主要是指人的肾气,外因是外感六淫、疮毒之邪,以及肾毒药物。肾气充足的人,即使存在外感六淫或疮毒之邪入侵,肾毒药物常规剂量的使用,也不会发生肾炎。这种认识符合《素问·刺法论》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而肾气不足之体,在外感六淫与疮毒等侵袭下,病邪可乘虚而入,导致肾炎的发生。邹云翔教授所述之“肾气”,指人的体质、肾的气化、人体的正气等功能。

邹云翔教授曾说,暴病多实,久病多虚,肾炎也是如此。多实不是皆实,实中常夹有虚象;多虚不是均虚,虚中亦夹有实候。因此,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治疗,是从虚治,是从实治,还是攻补兼施,不是从急慢性来区分,而是依据辨证来决定的。虽然纯虚纯实之证亦有,但大多是本虚标实证,特别是慢性肾炎,因此务必重视扶正祛邪。根据不同病程,不同病情,虚实之间孰轻孰重而灵活处理。

由于慢性肾炎发病原因主要是肾气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维护肾气,加强肾脏气化功能为根本原则。损害肾气之药物,克伐肾气之方剂,是治疗肾炎所应绝对禁忌的。维护肾气的措施,主要是一方面在用药上常在辨证中伍以益肾之品,如川断、桑寄生、杜仲、枸杞子、地黄、玄参、山茱萸之类,而又根据患者某些体虚正亏的具体表现而注意扶正。

如容易感冒的要注意补气固卫,玉屏风散进治等;另一方面主张忌用损伤肾气的药物,防止克伐肾气的方剂,避免过用苦寒、辛凉之品。必须用时,时间宜短,剂量要小,同时要注意适当的配伍。如黄柏与苍术同用,知、柏常配肉桂,川连伍以吴萸等。西药中损害肾功能的抗生素等药临床要慎用、少用,尽量不用。对慢性肾炎已存在肾损害者,更应注意维护肾的气化功能,切忌一味攻伐。

肾功能受损时,其病变之本是肾气虚损,而水湿、湿浊、湿热、血瘀等即是因虚致实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肾衰发展的病理因素。治疗原则当维护肾气,治病求本。临证中权衡标本缓急,辨证施治。一般病情稳定时,以扶正维护肾气为主,佐以和络泄浊祛邪;标急危重时,以祛邪为主略加扶正,通过治标祛邪,清除可逆因素,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

 6/8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潞宁  孟家  潞安  煤业  有限公司  
下一篇